陳冠華
(饒河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饒河 155700)
依托烏蘇里江自然資源優勢推進北方休閑漁業體系建設
--關于黑龍江省饒河縣發展休閑漁業的探討
陳冠華
(饒河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饒河 155700)
饒河縣是一個歷史悠久,多民族聚集地區,它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邊陲、烏蘇里江中下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28公里,南部與完達山脈相環抱,北部與三江平原相依托,縣域面積6765平方公里,地貌構成為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林、田、水、草、礦樣樣俱全,山巒迭翠,碧水長流,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綠色寶庫”。近年來縣域發展圍繞生態宜居化管理,充分發揮山、水、濕地等自然優勢資源,緊緊圍繞烏蘇里江及其附屬水系進行沿江改造,大力發展休閑漁業、觀光漁業。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如今饒河這座坐落在烏蘇里江畔的邊陲小城,已成為東北地區最為璀璨的江上明珠。
我國是一個傳統漁業生產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漁業發展迅猛,年生產量以6%左右的速度增長,2012年水產品總產量已達到5906萬噸,位居世界首位。其中水產養殖業發展尤為迅速,養殖產品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已占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70%以上。同時漁業作為國際化程度較高的產業,近些年來中國水產品的進出口保持強勢增長。進出口總量、總額同比均上漲,出口額連續10年位居全球首位。據海關數據統計,2011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58.1億美元,其中進口額80.2億美元,同比上年增長13.9%和26.7%。
漁業的快速發展,滿足了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對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漁農民收入,提高出口創匯,保障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隨著漁業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結構的優化,漁業功能的演變也具備了越來越扎實的物質基礎。
休閑漁業是我國漁業順應時代變化而衍生出來的產物,它是以漁業為基礎、以水生動植物為主要對象,通過對資源、環境和人力進行一種全新的配置與整合,將現代漁業與旅游、觀光、健身、餐飲及普及知識等有機結合的生產經營方式。休閑漁業的出現擴大了漁業發展空間,更為漁民、漁業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辟了現代漁業發展的新途徑,也拓寬了漁業發展的新領域。
2.1 地理與漁業資源優勢
饒河縣位于黑龍江省東部、烏蘇里江中下游,南依完達山脈,北抵三江平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隔江相望??h域交通便利且全部以公路交通為主,全縣境內公路92條,總里程1103.8km。生態多樣性豐富,森林覆蓋率近50%,草原及濕地面積占20%以上。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數量較大,其中林棲動物和濕地動物種類和數量頗多,是東北虎、馬鹿、熊等獸類和丹頂鶴、白枕鶴、東方白鸛等水禽及哲羅鮭、魴、鰉和施氏鱘等魚類的主要繁殖地和棲息地??h域內主要河流有烏蘇里江、撓力河、別拉洪河、阿布膠河等1江28河,盛產魚類達56種。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發展休閑漁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2.2 待開發的旅游潛在優勢
饒河縣地處邊疆,開發較晚,現有國家級三江濕地保護區、東北黑蜂保護區、東北虎國家級保護區核心區,是全國農業生態縣、歐盟認定的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也是中、美、俄聯合規劃的世界公園核心區。在這塊土地上分布著大森林、大界江、大濕地、冬季是冰雪的世界,夏季是綠色的海洋,自然景觀種類繁多,具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及眾多歷史遺址。
2.3 人文環境優勢
國內外休閑漁業蓬勃發展有許多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和諧的社會環境為休閑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漁業經濟地位也在國民經濟中日益凸顯,刺激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休閑漁業開發領域。同時,近幾年來,饒河縣在當地政府大力發展全域城鎮化的推動下,積極建設,大力發展饒河縣特色的“生態型水產業”,休閑漁業已成為良好的發展方向,這也將為饒河休閑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2.4 縣域發展方向
盡快提高漁業在我縣大農業中的比重,優化漁業內部結構,提高漁業的競爭力,切實解決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問題,是今后我縣漁業發展的目標。為完成這一目標,必須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信息化建設,依靠科技進步,完善服務體系,建立各具特色的漁業產業帶。重點發展良種工程、創匯漁業、生態漁業、設施漁業、休閑漁業。建立以大水面養殖為主體,特色漁業為補充,形成以娛樂休閑、垂釣、餐飲為特色的生態觀光漁業帶。
首先要將我們的優勢準確定位。要強化宣傳,因饒河縣地處偏遠,遠離城市,在人們日益追求原生態休閑的趨勢下,饒河其獨特的魅力必將受到外來者的青睞。正確認識休閑漁業在饒河漁業以及整個饒河經濟中的戰略作用,將其作為漁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第三產業來看待,作為推動漁業產業結構調整、捕撈漁民轉產轉業、促進漁農民增收和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來抓,力爭取得創造性發展。
其次是城建方面準確規劃。需加大投入,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制定休閑漁業發展規劃。休閑漁業既涉及到經濟發展、產業聯動,又涉及到資源優化配置、生態環境保護。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合理整合資源,統籌考慮環境建設、生態建設、人文建設和漁區社會發展等因素,制定科學規劃方案,創建發展起點高、水平高、區域特色明顯的休閑漁業示范區。
最后是加強引導。積極鼓勵縣、區、鄉、村、個人投資,廣泛吸納閑散資金,建立起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群眾自籌、吸引外資等開放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加強管理,搞好協作。研究制定休閑漁業管理的法規、規章、質量標準。努力協調好旅游、交通、航運、海關、進出口檢疫等部門以及系統內部漁政、港監、船檢等環節的關系,營造良好的體制環境。加強對俄旅游交流合作,博采眾長,促進饒河休閑漁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