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亮
(糖坊鎮人民政府水產站 黑龍江 賓縣 1504000)
稻田養魚可以充分利用資源,發揮資源優勢,實現互利共生,生產共贏。利用稻田養魚有很多好處: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稻田里養的魚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蟲,改資源的單一利用為多元開發;第三,魚類的糞便是良好的有機肥料,可減少化肥的投入,促進稻苗生長;第四,可以起到除草的作用。
養魚稻田的水源和土質要好,保證在養魚后不缺水;稻田的地形地勢保證在雨季中不會被大水淹沒。施足基肥,視水稻生長情況少量追肥,一般不用除草劑和農藥。水稻應選生育期短、耐肥抗倒狀、抗病害的高產品種,采用大苗移栽,栽足基本苗,寬行密植。
稻田里水淺,受氣溫影響很大,夏季時水溫極易升高,有時可達34℃,可根據稻田中的雜草品種和數量,昆蟲和底棲動物的多寡,浮游生物量等方面因素來選擇適宜淺水養殖、耐高溫、性情溫和、不易外逃的雜食或草食性魚類。稻田養食用魚以鯉魚為主,培育魚種可以草魚為主,適當搭配鯉、鰱、鳙及鳊魚、團頭魴等。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養鯉、鯽魚等。
在稻田整修時,必須將田埂加高增寬,最好用石棉瓦或混凝土板護坡。田埂高度應高出稻田底面40~50cm,有可能大雨或洪水威脅的地段應高出稻田底面50~70cm,湖區低洼田的田埂應高出稻田底面80cm以上,田埂頂寬應達到50cm以上。
開挖魚坑和魚溝是稻田養魚的一項重要措施,魚坑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8%左右,由田面向下挖深1.5~2.5m,由田面向上筑埂30cm,每個魚坑面積50~100m2。田塊小者,可幾塊田共建一坑,平均1hm2稻田擁有魚坑面積750m2。魚坑位置以田中間為宜,不要過于靠近田埂,每個魚坑四周有缺口與魚溝相通,并設閘門可隨時切斷通道。寬溝式稻田養魚以溝代坑,同樣按魚坑的要求設計和施工,其面積可按本田面積80%~100%設計,溝寬1.5~2.5m、深1.5~2.5m,長度則按田塊而定,其位置可橫貫田中部,或田邊,但離田埂應保持80cm以上距離,以免影響田埂的牢固性。
進、排水口的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安扎進、排水口時,務必使整個稻田的水能順利流通。進、排水口要設置攔魚柵,避免跑魚。攔魚柵可用竹、木、紗網、尼龍網、鐵絲網等制作,安裝時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內,并插入田埂50cm以上,左右兩側嵌入田埂口子的兩邊。攔魚柵務必扎實牢固,若在進水口內側附近加上一道竹簾或樹枝籬笆,可有效地防止魚頂流躍逃與攔截雜物防止阻水或倒欄。
(1)放養種類及規格。放養鯉魚、鯽魚。培育魚種:一般放養鯉魚夏花魚種3.3cm以上,放養鯽魚在3cm左右即可。飼養成魚:一般個體規格在(鯉魚)0.3-0.5斤,(鯽魚)0.1-0.2斤即可。
(2)放養密度。放養以草魚為主的稻田一般是培育魚種,可放養草魚夏花1.95萬尾/hm2左右,再搭配混養鰱、鳙、鯉、鳊魚等6000~7500尾/hm2,氣溫高、生長期長、養魚條件好的則可多放;反之,應酌情少放。養鯉魚成魚,每畝放養20-40尾。
(3)放養時間。如春片魚種應力爭早放,一般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早放可延長魚在稻田中的生長期。放養夏花魚苗,要在夏花規格達到5cm左右放養為宜,放養過早魚種成活率低,過遲對魚生長不利。
養魚稻田要有專人管理,每天檢查巡視,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特別是下大雨要防止田水漫埂、沖垮攔魚設備,造成逃魚。平時注意維修及清理進、排水口的攔魚設備,曬田前要疏通魚溝和魚坑,田埂漏水要及時堵塞。
養魚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cm,養魚苗或當年魚種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發蔸拔節以后水深應加到13~17cm,養2齡魚的水則應保持15~20cm。
稻田中水溫在盛夏期常達38~40℃,已超過鯉魚致死溫度,如不采取措施,輕則影響魚的生長,重則引起大批死亡。因此當水溫達到35℃以上時,應及時換水降溫或適當加深田水。
稻田養魚主要魚病有細菌性腸炎、寄生蟲性鰓病、皮膚病,掌握魚病流行季節,定期有效地防止魚病發生。另外,還要注意防治水蜈蚣、水斧蟲、老鼠、水鳥等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