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軒/山西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小反芻獸疫特點。從小反芻獸疫的來源、發病癥狀、感染途徑、易感動物和防控措施等情況來看,小反芻獸疫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境外傳入的新發性。小反芻獸疫是2007年從境外傳入我國的一種新的外來動物疫病。
(2)易感動物的單一性。小反芻獸疫主要感染山羊、綿羊等小反芻動物,對牛等大反芻動物可感染但不發病,也不感染人。
(3)臨床癥狀的典型性。羊感染小反芻獸疫主要表現口炎、胃腸炎、肺炎等癥狀,而且發病率、死亡率都比較高。臨床癥狀比較典型,一般很容易識別。
(4)小反芻獸疫感染的接觸性。小反芻獸疫是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小反芻獸疫的動物、用具等而感染發病。
(5)小反芻獸疫的可防可控性。小反芻獸疫是一種可防可控的動物疫病,不僅臨床能夠識別,實驗室能夠確診,而且有專用疫苗能預防,只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預防,果斷處置,就能早快嚴小地控制和撲滅小反芻獸疫疫情。
2.小反芻獸疫疫情特點。
(1)小反芻獸疫疫情類型的多樣性。根據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生的特點,目前小反芻獸疫疫情具有以下類型。輸入性疫情,在發生小反芻獸疫疫情之前,當地屬于無小反芻獸疫的非疫區,由于動物跨區域調運,將染有小反芻獸疫的動物引入當地,并在引入后不久發生小反芻獸疫疫情。這種沒有與本地羊接觸,單純在調入羊中發生的疫情稱之為輸入性疫情;擴散性疫情,從外省或某一地區引入羊后與本地羊混群或者與本地羊共同在同一草地放牧,共用同一牧道,共用同一水源,或通過人員、車輛、用具等傳播引發的疫情稱為擴散性疫情;隱蔽性疫情,由于調運動物在調運前已感染小反芻獸疫,動物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調回后經觀察也表現正常。但在飼養一段時期后,由于體質下降,或遇特殊氣侯條件,個別動物表現發病,且癥狀不明顯,也無死亡現象。而周邊羊群有發病和死亡情況。這種從外地調入曾經感染小反芻獸疫動物發生的,無明顯臨床癥狀,無死亡現象,經實驗室確診的疫情稱之為隱性疫情;地方性疫情,由于在某一地區長期存在和發生過小反芻獸疫疫情,小反芻獸疫病毒污染面廣,在沒有跨區域調入動物的情況下發生的疫情稱之為地方性疫情。
(2)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生的階段性。根據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生、發展和撲滅的過程,小反芻獸疫疫情具有以下四個階段。①疫情輸入階段。隨著動物跨區域調運,小反芻獸疫從疫區、活羊交易市場等小反芻獸疫病毒污染的場所傳入非疫區,由于調入動物在早期不發病,或都處于潛伏期,使調入動物成為引發疫情的隱患。②疫情發生階段。由于調入動物經過潛伏期,一些羊出現臨床癥狀,發生小反芻獸疫疫情。③疫情擴散階段。調入動物后由于未進行隔離觀察,直接與本地羊混群飼養,或者把調入羊轉賣給別的養殖場戶,或者與其它養殖戶羊放牧接觸,或者經人員往來傳播到其它養殖場戶造成疫情擴散蔓延。④控制撲滅階段。疫情發生后,立即采取隔離、封鎖、免疫、消毒、撲殺、限制動物移動和無害化處理等措施,拔除疫點、控制疫情擴散,徹底撲滅疫情。
雖然疫情的階段劃分只是根據疫情發生發展的不同特點來說明各階段疫情現象和特征。在實際中疫情的階段性并不明顯,有時是各個階段同時存在的,如在調入動物階段同時存在擴散問題,疫情擴散階段也存在發生疫情的情況。
(3)疫情形勢的嚴峻性。由于小反芻獸疫疫情的發生在地域上分布范圍廣,病毒污染面也比較大,引發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生的傳染源依然存在;通過調運、動物移動等途徑引發疫情的風險依然存在;未發現的隱性感染者、帶毒者,與染疫動物和病原接觸過的動物引發疫情的隱患依然存在;未免疫小反芻獸疫疫苗的動物和新生的易感動物依然存在。加之在小反芻獸疫防控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防疫漏洞,小反芻獸疫零星散發不可避免。只要跨區域調運動物不禁止,動物移動還存在,易感動物免疫不能全覆蓋,小反芻獸疫就會在局部地區發生。
小反芻獸疫防控要堅持和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撲殺和綜合防控措施相結合的策略。以局部利益服從大局利益,按照小反芻獸疫流行規律和疫情形勢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控對策,早快嚴小果斷處置疫情,確保小反芻獸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確保羊產業健康發展。
1.排查流調除隱患。疫情隱患是存在于轄區內未發現的、容易引發小反芻獸疫的內在的未知的傳染源。排查是在一個行政轄區內開展的區域性的查找疫情隱患的一項防控措施。就像打仗要偵察摸清敵人的駐防位置,人數、火力配置一樣,要通過排查查清從外省跨區域調入羊,本地調運羊,與小反芻獸疫疫區羊有過接觸史的羊和臨床發現異常情況的羊的情況,并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隔離、限制移動、現場采樣送檢等防控措施,及時消除疫情隱患,及時發現和處置疫情。
流行病學調查是在處置小反芻獸疫疫情的同時,對染疫的動物、同群動物的來源、去向、與疫點羊群接觸情況,人員車輛來往情況等因素進行的局部性的專項具體調查。就像公安局偵破案件一樣,是一項由已知發生的疫情線索,查找未知的疫情隱患,追溯處置發病動物、帶毒動物、隱性感染動物等潛在的傳染源。因此沒有全面徹底的流行病學調查,就沒有全面徹底的疫情處置,就會留下疫情發生的隱患,造成疫情的擴散蔓延。
2.果斷處置滅疫源。在小反芻獸疫處置上,一要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處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造成的損失。二要徹底拔除疫點。科學劃分疫點疫區,規范處置小反芻獸疫疫情。三要以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決不能以各種理由延誤疫情處置、不果斷處置和不按規定處置疫情,以免造成疫情擴散和蔓延。四要妥善處理好政府、部門和有關養殖場戶的溝通協調工作,撲殺補償等善后工作,做到在疫情處置上統一思想,形成合力,確保疫情處置順利進行。五要做好撲殺動物和被污染的飼料、墊草、糞便等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徹底拔除疫點、徹底消滅傳染源。
3.管控疫區防擴散。管控就是對發生疫情的地區采取一系列監管和防控措施,以免使染疫的動物流出疫區,潛在的疫源成為隱患,人員的往來造成傳播,有效防止疫情的擴散蔓延。一是暫時禁止活畜跨區域調運,有效防止跨區域傳播,二是嚴格限制動物移動,關閉活羊交易市場,禁止外出放牧,實行封閉飼養。三是對疫區進行嚴密封鎖,禁止無關人員、車輛等出入,防止小反芻獸疫病毒隨人員車輛傳播。四是對防疫人員嚴格管理,防止在處置疫情、免疫接種、消毒、無害化處理過程中因不遵守有關規定,消毒不嚴,造成人為傳播。五是對疫區、受威脅區和高風險區羊群進行緊急免疫,建立免疫隔離帶,有效防止疫情的擴散蔓延。六是做好排查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徹底消除疫情隱患。
4.加強領導搞聯防。小反芻獸疫防控是一項事關全局的系統性工程,必須全國一盤棋,統一領導、統一安排部署,統一開展聯防聯控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各級獸醫部門要在國家農業部統一安排部署和組織領導下,加強對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組織轄區內動物疫病預防機構人員、動物衛生監督人員、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各項安排部署,有效預防、控制和撲滅小反芻獸疫疫情。同時,要做好省與省之間、各地區之間小反芻獸疫的聯防聯控工作,加強各省之間、地區之間跨區域調運動物信息,疫情信息和防控技術的交流共享,及時開展染疫動物的流調追溯和處置工作,有效防范疫情風險。此外,還要做好養殖場戶小反芻獸疫防控的宣傳培訓工作,增強養殖場戶的防疫意識和防疫的主動性、積極性,配合各級獸醫部門共同做好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
5.總結經驗抓轉型。在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有許多問題需要進行思考和研究,以加快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轉型和畜牧業現代化進程。
一是要加快活畜禽跨區域調運和檢疫監管的轉型。強化檢疫手段的科學性,推進檢疫工作由目前的臨床檢疫為主向臨床和實驗室檢測相結合的檢疫轉型。強化檢疫出證的程序性,推進出證工作由目前的由基層獸醫站檢疫員憑臨床檢查結果出證向縣級畜牧獸醫部門根據臨床檢查、免疫登記,實驗室抗體和病原學檢測結果,國家有關規定等情況審批出證。
二是要明確小反芻獸疫免疫政策。在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中,由于國家沒有明確的免疫規定,各地對小反芻獸疫免疫持不同意見和態度,需要國家明確小反芻獸疫免疫是強制免疫,還是發生疫情時臨時緊急免疫,還是各省自行決定免疫。
三是加快養羊業防疫轉型。目前,由于各級政府和部門大力支持發展養羊產業,養羊業發展勢頭強勁,各種養殖小區、養殖園區、養殖專業村迅速發展。但由于一些園區、小區養殖場戶各自為戰,防疫主體不明確,基礎設施不完善,防疫工作不規范,為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生、傳播留下了許多漏洞和隱患,急需按照動物防疫的有關規定規范小區、園區建設,統一防疫管理,完善防疫設施,配備專職獸醫人員,落實各項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