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歡/重慶市銅梁縣巴川畜牧獸醫站
一例疑似豬丹毒的診治
周歡/重慶市銅梁縣巴川畜牧獸醫站
豬丹毒是由紅斑丹毒絲狀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高熱性或慢性經過的人畜共患病。近年來,由于豬場的飼養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典型的豬丹毒病例在規模化豬場已很少見, 但在一些飼養條件較差的豬場仍偶有發生。一家豬場發生一起以高熱不退、皮膚紅疹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經過本人診斷,確診為豬丹毒?,F將該病的診治過程報道如下。

該豬場,飼養著生豬165頭,4月16日有四頭豬突然發病,表現為厭食、高燒(體溫為42℃左右)。養殖戶用青霉素、鏈霉素,配合安痛定進行肌肉注射,第2 d患豬有所好轉、采食量有所增加。但是同圈又出現6頭豬高燒不吃,其中有2 頭患豬皮膚還出現紅色疹塊,并且死亡1頭。
患豬體溫高達42℃左右,全身發抖、外在黏膜充血,。其中部分患豬的背部以及股內側皮膚表面出現了一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紅色疹塊,用手觸摸皮膚疹塊凸起明顯。
剖檢死亡的豬,發現胃、十二指腸、回腸,整個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脾腫大,呈典型的敗血脾。腎淤血、腫大。關節腫脹,有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物蓄積。
建議養殖戶對發病豬欄的每頭豬肌肉注射阿莫西林1.5 g、安痛定10 ml、地塞米松3 ml,每天1 次,連用2 d。同時對豬場200 多頭豬投喂氨芐青霉素, 按每噸飼料添加3 kg,連續飼喂5 d。4 d后豬群全部恢復正常,沒有再出現發病和死亡現象。
1.由于豬丹毒的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較廣,可在富含有機物的堿性土壤中長期生存和繁殖。所以該病在散養戶以及飼養管理水平較差的小型養豬場中時有發生,而在規?;?、標準化飼養的養豬場中很少見。
2.該病在預防方面除了做好衛生消毒、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等一般性措施外,可在仔豬60~90日齡時,進行1次豬丹毒單苗或三聯苗免疫接種。
3.在有疑似癥狀時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青霉素系列的藥物進行預防。但是時間不宜太長(3~5 d),以免造成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