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生林/蕪湖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豬圓環病毒病(PCV)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感染PCV的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各種年齡、類型、品種的豬和胎豬均可被感染。感染豬自鼻液、糞便、精液等排泄物排毒,經口腔、呼吸道和生殖器官水平傳播感染;也可經胎盤垂直傳播感染仔豬。感染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混合感染的病毒或細菌的不同有一定的差異。發病率和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性流行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低,但急性爆發時,發病率可達50%,病死率達20%~30%。如與豬細小病毒或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鏈球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和副豬嗜血桿菌等混合感染時,死亡率會更高。
1.斷奶后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PMWS)病豬主要表現為被毛粗糙,皮膚蒼白,發育遲緩,體重減輕,進行性消瘦,呼吸過速或呼吸困難,嗜睡,腹瀉,可視黏膜黃疸,咳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常突然死亡,體表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2.豬皮炎與腎炎綜合征(PDNS)病豬主要表現為后軀、后肢和腹部皮膚發生圓形或不規則隆起,周邊呈紅色或紫色,中央黑色,以后融合成條帶狀或斑塊,有時可擴展到胸肋或耳部,輕者體溫正常,常自行康復,嚴重者表現跛行、發熱、厭食和體重減輕等癥狀。
剖檢可見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縱隔淋巴結、肺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及頜下淋巴結腫大,切面硬度增大,可見均勻的白色,有的淋巴結有出血和 化膿性病變。肺臟腫脹、堅硬或似橡皮,嚴重的肺泡有出血斑,有的肺尖葉和心葉萎縮或實質性病變,肝臟發暗,萎縮,肝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脾臟異常腫大,呈 肉樣變化,腎臟水腫,呈灰白色,被膜下有時有白色壞死灶,胃的食管部黏膜表現為水腫和非出血性潰瘍,回腸和結腸段腸壁變薄,盲腸和結腸黏膜充血和出血。
根據本病主要發生于斷奶豬和育肥豬,表現為消瘦,衰竭,呼吸困難,皮炎以及淋巴結、肺、腎的特征性肉眼病變等可做出初步判斷,確診要進行實驗室診斷。可應用檢測病毒特異抗原或DNA的方法來診斷PCV-2,也可用間接熒光技術或競爭ELISA檢測PCV-2抗體。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應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采取綜合防制措施是較好的方法。
1、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在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粉(100 g/t),同時在飲水中添加多維葡萄糖粉(500 g/50 kg),連用 7 d。
2、生物制劑治療。用干擾素(3萬IU)1瓶加黃芪多糖注射液10 ml混合,哺乳仔豬每頭肌肉注射3 ml,斷奶小豬每頭肌肉注射6 ml,育肥豬每頭肌肉注射10 ml,每天一次,連用3 d。
3、控制繼發感染。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VB12混合溶液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用5 d。
4、中藥治療。用黃芪150 g、黃芩100 g、板藍根20 g、黨參50 g、茵陳20 g、金銀花50 g、連翹50 g,甘草25 g,每次煎水1 000 ml,煎熬1 h,共煎3次,每千克體重口服1 ml,每天1次,連用7 d。
5、要加強飼養管理。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實行全進全出制度,改善衛生環境,注意做好防暑和驅蟲滅鼠工作。并按免疫程序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喘氣病的疫苗免疫工作。來訪車輛、貨物應經過嚴格消毒后方可進入豬場,嚴禁從疫區進豬,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