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四海/重慶市武隆縣畜牧獸醫局
1.臨床癥狀。
(1)仔豬黃痢。水樣稀糞,黃色或灰黃色,內含凝乳小片和小氣泡。 病豬口渴,吃乳減少,脫水、消瘦、昏迷、衰竭。黃痢:病仔豬很快消瘦,脫水,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2)仔豬白痢。一般認為仔豬腸道菌群失調,大腸桿菌過量繁殖是引發仔豬白痢的主要原因,現在已經證實,豬輪狀病毒為仔豬白痢的病原之一。仔豬突然拉稀,同窩相繼發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黃白色,腥臭、糊狀或漿狀糞便。病仔豬突然拉稀,同窩相繼發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漿狀或糊狀稀糞,腥臭,精神沉郁,吃奶減少,消瘦,脫水。
2.病理變化。
(1)仔豬黃痢。腸黏膜充血、水腫,甚至脫落。 腸壁變薄,松弛,充氣,尤以十二指腸最為重要,腸內容物呈黃色,有時混有血液。 心、肝、腎有變性,重者有出血點或凝固性壞死。
(2)仔豬白痢。病死仔豬脫水,消瘦、皮膚蒼白。胃黏膜充血、水腫,腸內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氣泡。 腸壁變薄半透明,腸黏膜充血、出血易剝脫,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常有繼發性肺炎病變。
1.仔豬黃痢預防。做好母豬產前產后管理。加強新生仔豬的護理。中藥預防:(四黃止痢顆粒)仔豬出生后,給母豬喂服,凈化乳汁,可有效預防仔豬腹瀉;哺乳仔豬腹瀉,同樣給母豬喂服,可有效治療仔豬腹瀉。西藥預防:初生后12 h內口服敏感抗菌素。微生物制劑預防:如促菌生、調菌生、乳康生、康大寶等通過調節仔豬腸道微生物區系的平衡,從而抑制大腸桿菌。
2.仔豬白痢預防。應采取抗菌、止瀉,中藥解除濕熱內因、提高免疫力、使腸道內環境正常液等綜合措施。清熱燥濕止痢:四黃止痢顆粒,預防量100 g拌料150 kg,治療量加倍使用,用5~7 d。抗菌:環丙沙星、恩諾沙星、阿莫西林、瀉停。預防:菌苗預防效差預防仔豬黃白痢較為有效的方法:仔豬出生后第一天口服恩諾沙星/土霉素0.5 ml,前三天都要在仔豬吃完奶后將其趕入保溫箱(產房一定要配有保溫箱,并采用掛保溫燈等方式使箱內溫度達35℃左右),保溫最重要。
1.嚴格免疫接種。按程序對母豬進行免疫接種,以提高其初乳中特異性母源抗體的水平,從而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力。
2.加強消毒工作。做好產房消毒,母豬進產房前5 d,將產房進行徹底清掃,用高壓水沖洗產床、地面和墻壁,晾干后用0.5%過氧乙酸進行全舍噴霧消毒,經24 h干燥后再用高壓水沖洗,干燥后方可進豬。二是豬體消毒。母豬進產房前必須對其全身進行消毒。消毒方法為:冬天用溫水,夏天用冷水先對豬體全身清洗,然后用百毒殺或來蘇兒進行豬體消毒,尤其注意母豬外陰和乳房的消毒。
3.環境溫度與濕度的控制。產房內應保持干燥,要求通風良好,保持清潔衛生,冬季時要加強保溫工作,仔豬取暖小窩。由于仔豬調節體溫的機能不完善,其體內能量的儲存較少,對寒冷的適應性極差,在飼養仔豬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對出生5 d內的仔豬進行保溫工作。在生產中,如果仔豬常堆疊在一起,說明環境濕度較低,應立即增溫保暖。
4.懷孕母豬的免疫。給母豬做一些減少仔豬拉稀下痢的菌毒苗,如大腸桿菌、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以提高哺乳仔豬的抗體免疫水平。
5.及時補鐵。鐵是形成血紅素和肌紅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初生仔豬體內鐵的貯存量較少,仔豬每天生長需鐵約7 mg,而每升母乳中約含鐵1 mg,所以母乳遠不能滿足仔豬生長發育對鐵的需要量。缺鐵仔豬生長發育慢、抗病力弱,易造成仔豬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