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廢液循環讓廢氣“歸倉”
在華北分公司大牛地氣田施工的大探2井現場,傳統的鉆井液池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鉆井液不落地裝置。華北分公司首次將“鑲嵌膜”鉆井液體系與巖屑不落地裝置組合運用,可以確?,F場不留下任何污染物,在國內尚屬第一家。
鄂爾多斯探區自然環境較為脆弱,水資源相對緊缺,華北分公司運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管理方法,努力實現廢液、廢氣、廢固物的循環利用。
系列技術根治“水患”
近年來,隨著鄂爾多斯油氣田勘探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廢棄鉆井液、壓裂液、地層返出水成為產建過程中的三大污水“巨頭”。僅大牛地氣田,2013年這3種污水產生總量就超過80×104m3,連年擴建污水處理廠仍不能滿足需求。
為根治“水患”,華北分公司今年引進“鑲嵌膜”鉆井液體系。該體系可在井壁上形成一層3 cm厚的鑲嵌膜,既能避免鉆井液向井內滲漏,還可以像手一樣迅速把鉆井巖屑抓起,返出地面后經震動“松手”將巖屑留在地面,而鑲嵌膜繼續入井循環。該體系具有用水量少、可多次循環利用等優點,單口井用水量降低近一半,生活廢水也可以添加使用。
針對壓裂作業中產生的壓裂返排液,除掉返排液中的無用固相,嘗試用作壓裂液前置液并獲成功,單井可節約10萬元。今年,公司又在兩口井上用處理過的返排液配制壓裂攜砂液,取得預期效果。
返排液再利用技術一旦全面應用,大牛地氣田就可年節約水資源15×104m3,加之“鑲嵌膜”鉆井液的循環利用,幾乎不產生鉆井作業廢水。
聯合攻關掐滅“天燈”
大牛地氣田氣井在測試單井產量時,要排空或燒掉一部分天然氣,每口氣井要放空10天左右,白白燒掉的天然氣達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立方米,且對周邊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為徹底掐滅“天燈”,華北分公司與相關單位聯合攻關,通過對試氣流程改造,改變放空管線的走向,讓原來放空燒掉的天然氣直接進入集氣站。2013年,該公司通過試氣流程改造回收的天然氣累計達366.7×104m3,收益400多萬元。
針對大牛地氣田未接入輸氣管線的邊緣氣井,華北分公司引進橇裝設備進行回收。自2013年4月投入運行,已累計回收天然氣613×104m3。而對于鄂南油田開發中產生的伴生天然氣,則通過油氣分離裝置分離后引入鍋爐,成為加溫脫水的燃料。
從嚴管理消除隱患
油氣田產建過程中有鉆井、壓裂等多個作業流程,為確保各環節符合環保要求,今年以來,華北分公司實施了環保驗收交接制度,即上一環節達不到環保標準,實施下一作業的單位可以拒絕接收,直至達標。
華北分公司規定,施工完一口井,鉆后處理單位要在10天內對其進行治理,避免留下環保隱患。
針對鉆井產生的巖屑,最大限度地外運出井場,制成環保磚塊或鵝卵石塊,用于氣田鋪路、氣站建設等。對于產生的廢油泥,計劃用作注水井的封堵劑。
公司要求,在對鉆井液池子進行無害化處理后,要及時進行植被恢復,對往年植被恢復不到位的要進行增補。目前,大牛地氣田的植被恢復率達到90%以上。
建設百年油氣田,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高標準、嚴要求做好環保工作。
胡慶明馬獻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