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義俊 馬 俊
(1.四川省西充縣晉城鎮畜牧獸醫站,四川西充 637200;2.四川省西充縣罐埡鄉畜牧獸醫站,四川西充 637200)
興旺企業 富裕農民
——選擇適度規模養殖生豬市場前景廣闊
何義俊1馬 俊2
(1.四川省西充縣晉城鎮畜牧獸醫站,四川西充 637200;2.四川省西充縣罐埡鄉畜牧獸醫站,四川西充 637200)
飼養成本是中小型農業企業和養殖大戶考量養豬規模經營選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生豬養殖成本結構的探討,使用對比分析方法,得出生豬養殖以適度規模養殖模式為最優選擇結論。
適度規模;養殖生豬市場;前景
生豬產業一直是我國畜牧業的傳統產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豬規模化養殖進程不斷加快,生豬飼養業正逐漸從農戶散養向規模化養殖過度,規模化養殖特別是適度規模養殖將成為我國生豬養殖的主要趨勢。然而,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生豬飼養的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如何降低生豬飼養成本以及選擇適度的養殖規模是養殖企業和大戶最關心的核心問題。
(1)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是降低市場風險的必由之路。隨著豬肉供給能力的穩定增長及生活水平提高后城鄉居民對肉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生豬產業的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市場波動頻繁,養豬業面臨的市場風險越來越大,家庭零星分散飼養所固有的劣勢使其很難獲得正常的生產利潤。只有逐步走上規模化養殖的道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相對穩定的營銷體系,增強與其他市場主體間的經濟聯系和對等談判的能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抵御變幻無常、突如其來的市場風險。
(2)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是改善農業環境功能的必然選擇。新農村建設需要干凈、衛生、舒適的生活環境,傳統養豬模式只注意生產不注重環境,生豬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和污水的無處理排放或在種植業中的簡單利用,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發展規模養殖,可以采用生態養殖模式,將養豬產生的糞便、污水和其他廢棄物,利用沼氣池發酵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既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有機肥,又有利于保護環境,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3)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有助于降低單位飼養成本,實現規模經濟。規模經濟可以在既定的投入(包括固定資產、原材料、動力、勞動力)下使有使用價值的實物或服務產出最大化,或在產出既定的條件下,物質消耗和勞動力消耗最小。規模化經營可以大量采購原料,節約交易費用和運輸成本。規模化的采購和銷售可以增強經營者的市場影響力,提高市場談判的籌碼。生豬的規模化養殖可以使豬場的土地、設備、能源、勞動力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
(4)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是改進養殖技術、提高生豬質量的必要基礎。畜產品質量安全日益被社會關注,而無公害產品的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規模化的養殖企業和大戶,才有能力建設標準化的生產條件、科學化的生產管理組織、規范化的質量保證體系,也有利于經濟技術職能部門對其提供品種改良、環境監控、產品檢測、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因此,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既可以改進養殖技術,又可以提高生豬產品的質量。
按照《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總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耗費的資金、勞動力和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成本,由生產成本和土地成本兩部分構成,但為了體現環境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即耗費與補償的統一,本文認為生豬養殖總成本項目還包括環境成本。即總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土地成本和環境成本三部分。
2.1 生產成本
2.1.1 直接費用。生產成本中直接費用包括仔豬進價、精飼料費、青粗飼料費、飼料加工費、水費、燃料動力費、醫療防疫費、死亡損失費、技術服務費、修理維護費、其他直接費用等。其中仔豬進價、精飼料費和青粗飼料費是其主要組成部分。
2.1.2 間接費用。生豬養殖生產成本中的間接費用包括固定資產折舊、保險費、管理費、銷售費和財務費等。
2.1.3 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直接使用的勞動力的成本。包括雇工費用和家庭用工作價兩部分。
(1)雇工費用是指因雇傭他人(包括臨時工和合同工)勞動而實際支付的所有費用,包括支付給雇工的工資和合理的飲食費、招待費等。短期雇工的雇工費用按照實際支付總額計算;長期雇請的合同工(一個月以上),先按照該雇工平均月工資總額(包括工資及福利費等)除以30d計算得出其日工資額,再根據其從事該產品生產的勞動天數計算得到其雇工費用。
(2)家庭用工折價是指生產中耗費的家庭勞動用工按一定方法和標準折算的成本,反映了家庭勞動用工投入生產的機會成本。家庭用工折價的計算公式為:
家庭用工折價=勞動日工價×家庭用工天數
其中,家庭用工天數是指家庭勞動用工折算成中等勞動力的總勞動小時數按照標準勞動日折算的天數。家庭用工天數=家庭勞動用工折算成中等勞動力的總勞動小時數÷8h;勞動日工價是指每個勞動力從事一個標準勞動日的農業生產勞動的理論報酬,用于核算家庭勞動用工的機會成本。
2.2 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是指生產者為獲得用地的經營使用權而實際支付的租金或承包費。成本額按實際支付額計算,承包期內一次性支付租金或承包費的按年限分攤后計入,以自有土地經營的按市場價格折價計入。養殖場地用于多業或多品種經營的,租金或承包費應先按各業分攤,飼養業應分攤部分再按產值或飼養數量在幾個品種之間分攤。不在承包場上飼養的品種不要分攤租金或承包費。
2.3 環境成本
生豬飼養的環境成本指生豬養殖給周圍地區的環境造成污染,對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而形成的成本。環境資源是有價值的,對環境資源的消耗應當進入生產成本的范圍。生豬飼養過程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產生表現為負效益的環境價值,即農業環境資源的消耗。而環境資源的消耗需要得到補償,這就需要支付一定的環境成本。環境成本的計量方法有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恢復費用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由于計算方法和數據獲取方面存在難度,一般成本分析中沒有將環境成本作為成本要素來對待。
從一般生豬養殖企業的成本構成來看,生產成本是最重要、比重最大的組成部分,通常占到總成本的80%以上。生產成本的構成中,90%以上為直接費用,間接費用所占比重很小,人工成本的比重因養殖規模而異,散戶飼養的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較大,而規模化養殖的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較小。土地成本因不同獲取途徑而異,目前在生豬養殖總成本中所占份額不大。環境成本目前在養殖總成本中的地位還不足以凸顯,但是隨著環境保護的加強,環境成本將是今后養豬成本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3.1 生豬養殖規模的界定
生豬飼養規模是以肉豬飼養頭數確定的,根據不同的飼養頭數范圍,我國的生豬養殖方式分為分散養殖、小規模養殖、中等規模養殖和大規模養殖四種類型。生豬散養與小、中、大規模養殖的劃分數量標準,本文以2010年度《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中的養殖業規模劃分標準為基準。生豬散養是指在一年內平均存欄生豬頭數在30頭以下(包括30頭)的養殖組織形式,小規模養殖是指在一年內生豬平均存欄頭數在30~100頭的養殖組織形式,中規模養殖是指在一年內生豬平均存欄頭數在100~1000頭的養殖組織形式,大規模養殖是指在一年內生豬平均存欄頭數在1000頭以上的養殖組織形式。在日常工作中,有部分人將存欄量較少的養殖方式稱為小規模養殖或將無規模的養殖統稱為小規模分散養殖,只是一個籠統的提法,不具有嚴格意義的科學性。
3.2 生豬養殖規模與成本關聯性的實證分析
筆者通過對西充縣龍興、百科、金科、茂源、豐慧等16家大中型農業企業養豬情況及60多家養殖大戶進行跟蹤調查,整理調查數據得出不同養殖規模的生產成本。大規模飼養同等重量的每頭生豬具有最高的生產成本,原因是大規模飼養具有最高的仔豬進價、最高的精飼料費、最高的醫療防疫費和最高的死亡損失費,從而使其具有最高的物質與服務費用。農戶散養飼養每頭生豬生產成本在四種飼養方式中處于第二高的水平,小規模生產成本處于第三高水平。中等規模飼養每頭生豬生產成本為最低,原因在于總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物質與服務費用位于第二低的水平,人工成本位于第二高的水平,而人工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小。
實踐證明,企業的經濟活動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規模的擴大超過一定限度以后,內部管理成本的增加額會大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額,從而導致成本上升。所以規模經濟對于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要求,能夠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規模是最合理,我們將這樣的規模水平稱為適度規模。發展規模化養殖,實際上也就是養殖企業對適度規模的尋求過程。影響生豬養殖規模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如生產成本、土地因素、區位因素、養殖效益、當地政府政策等等。本文研究僅從成本方面來分析農戶養豬適度規模的選擇影響因素。單從養殖成本來看,適度養殖規模的選擇依據應該是選擇成本最低的規模。
散養每頭豬生產成本總計為1275.49元,其中直接物質與服務費用1054.4元,間接費用17.37元,人工成本203.68元,人工成本之所以高是因為散養家庭用工折價高;
小規模飼養每頭生豬總生產成本為1234.9元,其中直接物質與服務費用1150.11元,間接費用35.15元,人工成本46.33元,土地成本2.54元;
中規模飼養每頭生豬總生產成本為1188.79元,其中直接物質與服務費用1088.8元,間接費用27.17元,人工成本69.30元,土地成本3.53元;
大規模飼養每頭生豬總生產成本為1284.83元,其中直接物質與服務費用1164.2元,間接費用53.27元,人工成本64.78元,土地成本2.54元。
綜上所述,從生豬生產成本來看,規模化的養殖模式成本低于散養養殖模式,已成為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趨勢,將成為我國農村地區生豬養殖的主導力量。同時,在規模化養殖中,小規模的養殖模式成本略高于中規模養殖模式,中規模養殖模式成本低于大規模養殖模式。所以在現階段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農村的生豬養殖模式主要選擇中等規模養殖比較適宜
5.1 產業扶持政策
優先向規模化養殖企業和大戶傾斜。相比較而言,規模化養殖企業生豬的商品率幾乎達到100%,而散養戶的商品率尚不到50%,可見對市場供應貢獻大、受市場波動影響也較大的是規模化養殖。為穩定生豬產業的發展,政府的生豬產業扶持政策應將規模化養殖作為重點,我們西充縣的做法是,對規模化養殖企業和大戶實行事前統一規劃立項、編制技術方案、租賃土地由財政適當補償租金等各種補貼、結合國家項目優先配套建設種養基地基礎設施、參加養殖保險、提供免費技術指導等服務。政策效應會起到引導農村散養戶向小規模和中等規模養殖逐漸過渡的作用,促進養殖方式有效轉變。
5.2 大力發展和建設生豬養殖小區
建設養殖小區,可以將分散的養殖活動相對集中,便于提供標準化的統一服務,解決好養殖過程中自己難于解決的技術問題,也有利于對廢棄物集中處理,保護生態環境。建設養殖小區,擴大養殖規模,走向專業化經營。農牧業管理職能部門要組織動員經濟技術力量投入養殖小區建設,為小區建設經營者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和技術標準,協調處理好小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截至2013年年底,全縣已建成中小型生豬養殖小區64個,生豬飼養量達到20萬頭以上,解決4200余人就業。
5.3 合理規劃養豬用地
散養戶多為利用閑置資源搞養殖,處于副業生產的地位。發展規模化養殖,需投入的資源會成數十倍增加,而首當其沖的就是養殖用地問題。現行農村土地被農戶小塊分散占有,許多養殖戶找不到土地建設規模化養殖場。政府應將養殖用地納入土地利用規劃的范圍,有預見性地安排養殖用地,并作為農業用地對待,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養殖用地的規劃安排,一要遠離居住區,不給農村生活環境帶來影響;二要遠離水源區,不污染水源;三要不占用耕地。公共設施方面要達到用電保證,道路便利,水源充足、且水質符合養殖要求。
5.4 加快飼料工業發展
生豬飼養成本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精飼料價格上漲太快,所以,要降低我國生豬飼養成本,就要大力發展生豬飼料業。大力發展生豬飼料業的途徑有:(1)大力發展生態綠色飼料原料,加大對綠色飼料主產區的扶持力度,從源頭上真正提供優質優價的飼料原料,為生豬飼養提供安全廉價的飼料。(2)采用先進的飼料技術,提高現有飼料糧的利用率,從而減少精飼料的投入量。(3)完善飼料管理組織機構。切實落實飼料和畜產品屬地管理責任,要專設飼料管理機構和專門的飼料管理人員。
5.5 種植青粗飼料
加大青粗飼料的投入量。從不同養殖規模成本明細項目中比較,農戶散養的物質與服務費用低于規模飼養,主要原因是農戶散養使用了較多的青粗飼料,而青粗飼料的成本低廉,容易種植。除了加快精飼料工業發展之外,規模化養殖降低成本的另一個選擇是適度使用青粗飼料。青粗飼料的種植對土壤肥力和灌溉的要求不高,可以選擇土壤肥力相對較差的坡耕地或其他零星土地。品種上選擇那些生長快、產量高、營養成分多的種類進行規模化種植。發展青粗飼料,可以降低工業飼料的用量而降低成本,也利于發展無公害、綠色豬肉生產。如果養殖小區附近有荒坡地,則可將青粗飼料種植與適宜的果樹套種,并與豬糞尿的沼氣池處理形成一個綜合循環利用的生態農業體系。
5.6 適度規模養豬場糞污的處理與利用
5.6.1 因地制宜選擇養殖場址。重點控制好與周圍居民建筑與環境敏感地區之間的距離,即明確最小間隔距離;最小間隔距離的確定取決于養殖場點的類型、規模、周邊地區的人口密度、環境功能類型的四個要素,依此確定養殖場點的選址。
5.6.2 科學儲存豬場糞便。一是儲糞池要深埋并避開水道,防止由于雨水、洪水的沖刷或流入而引起的糞便溢出;二是儲糞池要進行防滲處理,防止污染地下水;三是儲糞池要有一定的儲存容量,儲存容量太小不能起到存儲的作用。每個場至少要分別建沼氣池和沉淀池(三級化糞池)兩個以便輪流進入污水,確保厭氧發酵時間或沉淀時間,按15d輪轉一次每存欄1000頭豬需建沼氣池100m3、沉淀池(三級化糞池)100m3、建沼液總貯池12000m3、建穩定塘(魚塘)等設施6667m2。
5.6.3 掌握豬糞利用的關鍵技術
(1)堆肥還田,自然堆放或通過消毒后直接還田,占用場地大、投資小、產生二次污染。
(2)沼氣處理,用沼氣來處理豬糞,占用場地大、沼渣處理較難,沼液可用于農田灌溉或果樹的施肥。
(4)大棚發酵,利用大棚的保溫性能進行干燥處理,使用封閉的塑料大棚,發酵周期較長、占地面積大。
(5)直火干燥,利用煙道氣直接干燥后作肥料,投資大、能耗高。
(6)發酵干燥,通過無害化處理,生產商品有機肥或食用菌基料。發酵干燥法具有脫水能力大、電耗小、煤耗低、環保效應好等特點。
5.7 制訂適度規模養豬場的傳染病防疫程序
5.7.1 口蹄疫免疫程序
(1)常發區
①常規滅活苗,首免35日齡,二免90日齡,以后每3個月免疫一次;
②高效滅活苗,首免35日齡,二免180日齡,以后每6個月免疫一次。
(2)非常發區
①常規滅活苗,每年1、9和12月份各免疫一次;
②高效滅活苗,每年1和9月份各免疫一次。
5.7.2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免疫程序
仔豬 6~8周齡一次,2周后再加免一次;
5.7.3 豬鏈球菌病免疫程序
(1)成年母豬: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
(2)仔豬:
①首免10日齡,二免60日。
②首免出生后24h,二免斷奶后2周。
5.7.4 藍耳病免疫程序
(1)成年母豬:每胎妊娠期60d免疫一次滅活苗;
(2)仔豬:14~21日齡免疫一次弱毒苗;
(3)成年公豬:每半年免疫一次滅活苗;
(4)后備豬:配種前免疫一次滅活苗;
上述免疫程序僅供參考,每個豬場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疾病的發生史,以及豬群當前的抗體水平高低制定自己的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