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榆林市種畜禽資源檢測保護中心,陜西榆林 719000)
我市畜牧業發展的優勢
張小燕
(榆林市種畜禽資源檢測保護中心,陜西榆林 719000)
陜西省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地處陜甘寧蒙晉五省區接壤地帶,東臨黃河與山西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北鄰內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地域東西長385km,南北寬263km,總土地面積43578km2。黃河沿東界南下涉境270km,長城橫貫東西700km。地貌大體以長城為界,北部為風沙草灘區,占總面積的42%;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占58%。平均海拔1000至1500m。 榆林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是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和重點流域治理區、全國生態環境建設和國家退耕還林還草重點地區。境內主要河流有無定河、禿尾河、窟野河、佳蘆河,北部沙區有200多個內陸湖泊,屬暖溫帶和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93~2914h。是養殖業發展的理想之地。
榆林屬我國北部獨具特色的農牧交錯地區,全市國土面積折合435.8萬hm2,其中農耕地109.73萬hm2,人均耕地0.37hm2,是陜西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小雜糧生產基地和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旱地春玉米等六大類作物創了34項全國高產紀錄,羊絨產量占陜西省總量的80%,羊肉占陜西省市場份額40%,榆林成為陜西畜牧第一大市。所以發展榆林畜牧業,是加快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制約,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發展處于平穩增長期,而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現農業增質增效都具有重要意義。市場的需求和各級政府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為我們發展現代畜牧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抓住機遇,推進我市現代畜牧業再上一個臺階。
畜牧業已成為我市農業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主要表現在:一是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大。畜禽飼養總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長,發展勢頭較好。二是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現代畜牧業的加快發展,應著力制定階段性的發展規劃,制定階段性發展目標。畜牧倍增工程就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現階段發展現代畜牧業經濟的目標,實施畜牧倍增工程也是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的第一抓手,如何走好這關鍵的一步,重點在抓好全面措施的落實。
現代畜牧業與傳統畜牧業相比,在內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變化。一是內涵的變化,由傳統的養殖生產環節變為按國內外大市場要求配置生產要素的畜牧業,是商品經濟的畜牧業,包括產前、產中、產后的一體化過程;二是功能的變化,由過去的滿足溫飽變為適應生活質量的提高,符合營養、生態和安全的要求;三是定為的變化,由家庭副業變為支撐農業經濟,保障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產業。為在發展上,著力實現四大轉變。即一是轉變發展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現代畜牧業生豬產業項目建設。二是轉變發展方向,堅持走外向型畜牧經濟之路。三是轉變生產方式,建立以適度規模為主導,以農戶標準化養殖為基礎的養殖模式。四是轉變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畜牧業產業化的實現實質是畜牧業工業化,是實現現代畜牧業的必由之路。
重點抓好全市的畜禽良種工程建設,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加大投入,加快畜禽品種改良步伐,努力提高畜產品質量。關鍵抓好種畜禽場的發展,引進畜禽新品種,加大畜禽新品種的繁育力度。一要以國家、省、縣良種工程項目為載體,抓好良繁體系建設,引導民間資本大力發展種畜禽生產企業,加大畜禽良種繁育推廣步伐,不斷擴大優良品種覆蓋面。二要進一步增強新品種(系)的培育能力,不斷提升種畜禽質量和供種能力。三要以出口豬基地、優質肉牛基地、優質肉羊基地及優質小家禽兔基地的建設為結合點,加大良種良法推廣力度,提高畜禽品質及畜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我們從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中得到了兩點啟示。一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始終是畜牧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實踐證明,現代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重點在于動物疫病的控制,疫情風險是畜牧業經濟運行最大的風險。一旦發生疫情,就會嚴重威脅人的健康,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給一個地區的生產和市場帶來嚴重而持久的打擊。為此,必須牢固樹立起抓動物疫病防疫工作就是抓畜牧業發展、抓農民增收、抓農村經濟建設的意識,把動物防疫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常抓不懈。二是免疫工作始終是動物防疫工作的關鍵環節,免疫工作的質量決定著動物防疫工作的成效。免疫不到位、免疫基礎不牢,疫情就隨時有可能發生和蔓延。所以,我們必須深刻認識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市的動物防疫工作上重點突出個方面:第一強化組織工作,明確責任,提早做好工作安排;第二強化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質量,必須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要求做好工作;第三強化疫情監測,規范診斷程序;第四按規定程序做好疫情信息報告工作,嚴格信息報送渠道。第五強化檢疫、監督工作,嚴格執行病死畜禽“四不一處理”措施,確保肉食品質量安全;第六強化應急反應,提高疫病處置能力。一旦發現疫情,立即啟動預案,快速、果斷處置,防止擴散和蔓延。
以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為目的,發展我市畜產品精深加工。要以政府引導,業主投入,招商引資等形式,積極引進、招商和培植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并通過大型加工龍頭企業,建立畜禽飼養基地,建立并完善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加銷一體化、牧工商一條龍的產業化運行新機制;大力開發優質、綠色“拳頭”畜產品,增強競爭力,積極搶占市場,以擴大畜產品的外銷,增加出口創匯,為實現畜牧業經濟新增長奠定基礎。
發展畜禽規模養殖和畜禽養殖小區,實現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走“工業化”生產路子,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必然。創新我市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是加快現代畜牧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重要手段。一是積極推廣現有畜牧業產業化模式,同時積極探索新型生產經營模式,延伸畜牧產業化鏈條,實現以市場為主體的多方合作方式。二是要著力培育壯大生產型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引導樹立現代經營意識,指導和幫助龍頭企業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拓市場,提升帶動能力,強化產業化經營組織為農服務功能。三是培育輻射面大、帶動力強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支持加工龍頭企業開發精深加工產品,指導圍繞龍頭擴展畜禽生產基地,引導基地向優質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積極建設畜產品出口專用生產基地,力爭全市肉類加工外調、出口有新的突破。四是重視畜牧專業協會、畜禽專業市場的發展,加強對畜牧專合組織的指導、扶持和服務,幫助規范運行機制,健全組織形式,豐富合作內容。抓好專合組織示范工作,充分發揮其橋梁和樞紐作用,增強其輻射帶動的效應。五是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在現有畜禽及其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完善以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為中心,以集貿市場、連鎖超市、便利店為基礎,合理布局、輻射帶動力強的畜牧業市場體系,以擴展畜產品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各級要高度重視基層畜牧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各縣、鄉鎮畜牧獸醫隊伍的建設。要以服務三農,奉獻社會的精神,進一步抓好隊伍建設和工作作風的轉變,增強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把畜牧系統干部職工隊伍建設成充滿朝氣,勇打硬仗,作風一流的隊伍。一抓思想作風建設。要以關注“三農”為核心,加強作風整頓,提高服務意識,扎扎實實地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二抓工作作風建設。要嚴格工作紀律,切實落實各項管理規章制度,進一步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加大對基層服務對象的服務工作,樹立優質服務理念。三是鞏固獸醫體制改革成果,加強基層隊伍能力建設。完善城、鄉畜牧獸醫人員管理辦法、村防疫員管理辦法和動物診療人員管理辦法,以加強人員管理。加強業務技能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務管理水平,以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做好以上的工作,我市發展畜牧業的前景遠大,優勢得天獨厚,加快發展,搶抓機遇,迎接挑戰,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畜牧發展的客觀規律,實現我市畜牧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現代畜牧業經濟強市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