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敏
(山西省柳林縣陳家灣鄉畜牧獸醫站,山西柳林 033300)
現代養牛業防疫體系建立淺談
薛志敏
(山西省柳林縣陳家灣鄉畜牧獸醫站,山西柳林 0333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價值觀念的提升,牛肉成為人們高消費的一分子,作為從源頭食品安全的防疫等工作,不得不讓廣大獸醫工作者倍加重視。
1.1 集約化程度高,牛只接觸頻繁
養牛業正在由散養的粗放型飼養方式向區域化、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獲取高額利潤,養牛場日益趨向專業化、工廠化發展。由于實行了集約化經營,牛群規模逐漸擴大,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例如,瑞典一些公司已生產出電子傳感、“自動應答”飼喂裝置及擠乳系統,帶有微型無線電發射裝置的乳牛,可由相關計算機接收其信號后進行一系列數據處理,根據乳牛的稱重結果、奶量及發育狀況,自動補飼精料。在肉牛養殖方面,美國有的公司可年育肥肉牛40~50萬頭,創產值可達3億美元,而這些肉牛的日常管理,亦可由計算機統一協調。在發展中國家,由于牛的品質差,產奶、肉量地,加之飼養管理粗放,提高個體產奶、肉性能的潛力不大,因此,增加牛的頭數,是滿足消費者需要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高密度、大規模、集約化飼養,牛只間接觸頻率增高,對傳染病的傳播也就更加容易,易導致傳染病的爆發流行。
1.2 品種良種化,牛只流動性大
目前,我國還設有培育出屬于自己的專門化肉用牛品種,而用于生產牛肉的品種大多是兼用型的地方良種,或是引進品種的雜交后代,還有大量的土種牛,優良的肉用品種資源匱乏。為了追求高效益,均希望采用繁殖性能優良,生長速度快,產肉或產奶量高的優良品種牛。但是當前我國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滯后,一方面許多種牛場牛群健康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許多商品牛場種群來源不固定,多途徑購買種牛,又缺乏必要的隔離檢測手段,使得不同地域間、不同繁育體系間疫病的傳播越來越多。
1.3 優質飼料不足
我國的天然草場改良、人工草場建設都抓得較晚,不少地方草場沙化,植被退化,產草量、載畜量地。農副產品沒有很好地加工處理、科學利用,所以地區間、季節間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草畜不平衡現象。規模化養牛業為了追求高效益,均采用了繁殖性能優種、生長速度快、胴體品質好、奶牛產奶量高的標準化高效種牛,為了保證牛的這些優良品質得到充分發揮,必須供應充足的優質飼料和選擇適宜的飼料配方,按照營養標準對牛群實行標準化的飼養。然而在我國由于多數牛場受到資金短缺和飼料市場不規劃的困擾,飼料供應常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這不僅影響了生產的正常進行,也使得一些非傳染性疾病和一些條件性病原體所致疫病及易發生與流行。
2.1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
現代獸醫學按其研究的范疇可劃分為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和預防獸醫三大部分。現代養牛業中的獸醫工作者必須熟悉臨床診療,熟練掌握基礎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但又不能僅僅是一名臨床獸醫師,只注重單個動物疾病的治療,還應該是一名預防獸醫學的專家,必須學習與熟練掌握預防獸醫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重點研究提高牛群整體健康水平、防止外來疫病傳人牛群,控制與凈化牛群中已有疫病策略與技術措施。
2.2 確立疫病的多因論觀點,采用綜合性防疫措施
疫病的發生和流行都與其決定因素相關,任何一種疫病的發生與流行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通常可將這些因素劃分為致病因子、環境因子和宿主因子,三者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從而導致了牛群群體的健康或疫病。采用單一措施常不能有效地預防、控制或消滅疫病,也不能提高群體的健康水平。必須確立疫病的多因論觀點,在現代化養牛的獸醫工作中采用綜合性防制措施來防制疫病。
2.3 切斷傳染病的流行環節
目前在我國傳染性疾病依然是現代化養牛業的最大威脅,特別是烈性傳染病對生產所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必須學習和運用家畜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知識,針對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對傳染源的易感的動物及其相互關系,采取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提高牛只群體抗病力的綜合防疫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傳染病的危害。
2.4 制定獸醫保健防疫計劃
現代養牛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系統內各個子系統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現代養牛業中的獸醫技術人員應熟悉其他子系統的情況,例如生產工藝流程、養牛設備性能、不同品種牛的特性、飼料及其加工調制、飼養與管理、經營與銷售、資金流動等等。依據現代養牛不同生產階段的特點,合理制定獸醫保健防疫計劃。
總之,做好一項牛的防疫體系工作,務必從各個方面入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多進行實踐,從品種、環境、人員素質教育等多方面抓起,以便更好地建立健全一套科學的防疫體系,為畜牧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