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晞 孟祥升 王吉傳
(1.江蘇省連云港市畜產品檢測中心,江蘇連云港 222001;2.江蘇省邳州市畜牧獸醫站,江蘇邳州 221300)
地暖養豬新技術應用優點多
邵 晞1孟祥升1王吉傳2
(1.江蘇省連云港市畜產品檢測中心,江蘇連云港 222001;2.江蘇省邳州市畜牧獸醫站,江蘇邳州 221300)
溫度環境對生豬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黃淮地區寒冷季節低溫時間較長,傳統養殖生豬飼料消耗大,發病率高,且育肥出欄時間較其它季節偏長。地暖養豬技術較好的解決了寒冷季節豬舍溫度調控問題,通過持續的供熱,維持生豬養殖繁育適宜溫度,有效緩解了低溫應激,減少豬體御寒代謝能的消耗;有效降低了發病率和縮短了育肥時間,達到節能增效的綜合養殖效果。
地暖;養豬;應用;優點
溫度環境對生豬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冬春寒冷季節,黃淮地區氣候逐漸變冷,傳統養殖生豬飼料消耗大,育肥飼料利用率低,且育肥出欄時間較其它季節偏長。若不及時對豬舍環境溫度調控,就會影響養豬生產水平的發揮,甚至引發一些疾病,影響養殖成效。寒冷季節,調節豬舍繁育溫度環境,即使在外界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地暖養豬技術較好的解決了寒冷季節豬舍溫度調控問題,通過持續的供熱,提供維持生豬養殖適宜溫度,減少豬體御寒代謝能的消耗,降低發病率和縮短育肥時間。目前采用的地暖養豬技術有水暖循環供暖式、電熱供暖式和發酵床供暖式等,地暖技術科學新穎、省工增效、節能環保、低碳防污,且投入少、操作簡便,適應了現代養豬產業的發展新要求。改變了寒冷季節燃煤取暖歷史,有效緩解了生豬繁育效率相對低下的困境,達到節能增效的綜合效果。
低溫環境能顯著改變豬的體組織組成、代謝和生產性能,使之有別于適溫區和熱應激。黃淮地區寒冷季節130d左右,豬舍一般都缺乏加溫設備或保溫不足,致使豬群或長或短的處于冷應激狀態,部分攝食被用于產熱來調節體溫,造成低溫條件下養豬生產不能優化。在低溫冷應激條件下,豬群還可能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致使發病率增加、疫病防控加劇,以及綜合管理投入劇增等。
1.1 低溫對生豬健康成活率的影響
低溫能導致豬抗病力降低,易發生傳染病,同時由于豬呼吸道、消化道的抵抗力降低,生長速度減慢;常易發氣管炎、支氣
1.2 低溫對生豬飼料消化率的影響
飼料消化率與其在生豬消化道中的停留時間成正比,飼料在生豬消化道中停留時間越長,其消化率越高;反之則消化率越低。生豬在低溫環境中,新陳代謝加快,胃腸蠕動加強,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時間短,消化率降低,寒冷季節生豬的生長速度就相對減慢,育肥周期相應延長。
1.3 低溫對生豬飼料綜合利用率的影響
生豬在低溫環境中,機體散熱需求量大大增加,為保持體溫恒定,機體必須加快體內代謝以提高機體產熱量,基礎維持需求量也明顯增加,雖然生豬的采食量上升,但用于生長的能量仍有限,生長和增重反而會下降,致使飼料的利用率明顯降低。
1.4 低溫對種豬繁殖力的影響
在低溫冷應激下,種豬繁殖力明顯下降。表現為公豬性欲低下,產精量和精子活力下降,配種能力減弱;后備和空懷母豬發情推遲或出現隱性發情;妊娠母豬死胎和流產增加;分娩母豬難產比例升高或產程時間延長、死胎數增加;泌乳母豬出現泌乳不足、仔豬健康差等現象。
1.5 低溫對生豬體形品質的影響
同適溫區環境相比,低溫使生豬的體形和脂肪含量與分布發生巨大改變。低溫環境飼養出來的生豬身長變短,身高降低但肩寬和胸圍變大。顫栗是冷刺激時動物產熱的方式之一。低溫使生豬不斷顫栗,但是隨著體重的增加,顫栗的強度逐漸減弱。為了適應寒冷環境產生更多的熱能,生豬的腎上腺、甲狀腺、心臟、腎臟、肝臟以及胃腸道都變大。因此冷應激環境下生產的生豬,其屠宰率(熱胴體和活重的比例)相對較低,不利于社會低脂肪肉供求認可。
目前采用較多的地暖養豬技術方式有三種,分別是沼氣水暖循環地熱供暖、電熱供暖式和發酵床供暖式技術。沼氣水暖地熱供暖多采用糞便集中發酵,通過燃燒沼氣持續供應循環熱水加熱豬舍,形成低碳生態環保養殖模式;電地毯供暖多為豬舍地面鋪設電阻絲,通電后發熱供暖,為直接供暖養殖模式;發酵床產熱供暖多為豬養殖環節的糞便發酵產熱,維持豬舍溫度,為無污染福利型養殖模式。
2.1 沼氣熱水供暖技術
創新利用生豬養殖過程產生的糞便發酵,沼氣加熱循環水,供應循環熱水加溫并維持豬舍溫度,形成低碳生態環保養殖模式。該技術在寒冷季節利用沼氣熱水供熱可維持豬舍環境溫度在15℃以上,改變了冬季燃煤歷史,技術創新度高,適應了新能源開發利用。沼氣熱水供暖技術流程:生豬糞便污物→沼氣池→加溫產氣→沼氣罐→鍋爐燃燒→加熱熱水→熱水循環供熱→豬舍地面→加熱豬舍→維持舍溫。
2.2 電熱毯發熱供暖
在豬舍地面鋪設電熱毯,利用清潔能源電能,對鋪設到豬舍地面下的電熱毯通電,通過控溫設施持續散熱,加溫豬舍環境,維持豬舍適宜的生長溫度。電熱毯發熱供暖技術路線:電源→開關→地面下電熱毯→電熱毯發熱→加熱地面→地面散熱→加溫豬舍→維持舍溫。
2.3 發酵床發酵供暖
在豬舍應用含有納豆芽孢桿菌、枯草桿菌、放線桿菌及乳酸菌等一種或多種有益微生物的特制菌群制劑,與一定數量的鋸末、稻殼、秸稈等發酵材料混合,鋪設成發酵床,收集養殖過程生豬產生的糞便污物,科學利用生物菌發酵技術,利用起發酵過程產生的熱量供暖,堅持每日必要的翻耕墊料頻次,促進發酵產熱。發酵床發酵供暖技術路線:豬舍發酵床→墊料→有益微生物→墊料補充及翻耕→發酵產熱→散熱加溫豬舍→生豬繁育。
地暖養豬技術主要是通過采用有效的供暖方式,維持寒冷季節豬舍的舒適溫度,降低飼料消耗,降低發病率,提高養殖福利,縮短育肥時間,達到增加養殖成效的目的。
3.1 沼氣熱水供暖優特點
通過收集發酵豬糞尿,沼氣燃燒加溫循環熱水,熱水循環傳熱至豬舍,維持寒冷季節豬舍大環境適宜溫度,有效縮短寒冷季節育肥周期,提高飼料利用率,顯著增加養豬效益,促進養殖生產。該技術新穎,模式科學,操作簡便,省工增效,適應了現代養豬產業化發展。優特點有:創新實施養殖糞便生態循環利用;創新實施循環熱水多環節綜合利用;創新采用燃氣水暖循環地熱供暖育肥技術;實現寒冷季節持續供熱養殖福利化;優特點;實現寒冷季節養殖節能降耗新革命。
3.2 電熱毯發熱供暖
通過豬舍地面鋪設發熱地熱毯,持續輸送電源,控制發熱溫度和時間,達到供暖目的。常用單舍式和整棟式電熱毯供暖兩種。通過發熱電纜發熱,將熱量從混凝土中以輻射的形式向上緩慢均勻釋放,從而達到下暖上涼最佳采暖效果。優特點有:結構簡單,安裝簡便;制造調節方便,溫度自動控制,可充分保證豬舍冬季供暖;豬舍內溫度均勻,下暖上涼,干燥潔凈,舒適度好;可直接水洗、消毒,疾病預防效果好;自動溫控,使用周期長;熱穩定性好,耗電量小,能耗成本低。
3.3 發酵床發酵供暖
選用適宜的墊料和發酵菌種,保持豬舍適宜的濕度和必要的翻耕,利用發酵床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供暖,維持豬舍溫度。優特點有:解決了糞便處理難題,實現了“零排放”,防控養殖污染;改善了豬的生長環境和豬的健康狀況,有益微生物改善生豬消化道微生態條件;大大降低了生豬發病率,節水省糧;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節支增效。
4.1 技術集成領先,適宜黃淮海地區應用
根據寒冷季節生豬養殖繁育的溫度需要,結合新能源開發利用,適時開展沼氣水暖、電地暖和發酵床產熱技術試驗,及時實施數據收集分析和技術集成,形成符合寒冷季節生豬養殖需要的新技術體系,推廣應用成效顯著,適用于黃淮海地區大范圍和大數量的推廣應用,掀起寒冷季節養豬技術的新革命。
4.2 溫度控制精準,適應大中型豬場引用
溫度是寒冷季節生豬養殖的關鍵因素,維持寒冷季節豬舍適宜溫度是首要。新技術溫度控制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鋪設于地下的地溫探頭控制地面溫度;二是通過溫控器內的室溫探頭控制室溫。由溫控器精確控制溫度。當室內溫度或地面溫度達到設定值后,溫控器自動斷開發熱電熱毯的電源,電熱毯停止加熱,當溫度低于溫控器設定值時,溫控器又開始啟動,接通發熱電熱毯的電源,電熱毯開始加熱,全自動恒溫運行,經濟而節能,是較理想的供暖方式。
4.3 供暖方式靈活,滿足各階段生豬養殖
根據養殖場實際,既可采用循環熱水供暖。主要是沼氣燃燒熱水、輔以煤燃燒熱水或天然氣燃燒熱水供暖;又可采用電熱毯發熱供暖。主要包括單舍式和整棟式電熱毯供暖;也可以采用發酵床發酵供暖,主要是利用發酵床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供暖。同時還可以兩種或三種技術組合使用,形成主次分明、作用互補的技術模式,適應于各階段生豬養殖。
4.4 技術實施方便,投入產出比效益明顯
無論是循環熱水供暖還是電熱毯發熱供暖,其結構簡單,安裝簡便;壽命可達50年,基本無維護,一次投入,終生受益;而發酵床養豬技術更是被譽為“懶漢養豬法”,大大減輕了養豬的人力物力投入,投入產出比相對較高。
4.5 節能降耗顯著,適合現代養豬新要求
利用生物發酵產氣,沼氣燃燒加熱循環水,熱水循環加熱豬舍地面,既利用了糞便污物能源,又能節約電能或煤能。發酵的沼液沼渣用于農業生產或漁業養殖,實現養豬全程低碳節能、無污染。
4.6 養殖環境優化,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
地暖養豬技術低碳環保,供暖豬舍環境溫度達15℃以上。豬只在無驚嚇、無痛苦和無應激的舒適溫度環境下繁育,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自身的生產性能和優勢,創造出更大的養殖效益,地暖技術實現養殖全程福利,養殖環境進一步優化,生豬保育及育肥效率明顯提高,優于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
實施地暖養豬技術是節約利用現有能源的新舉措。沼氣水暖循環地熱供暖養豬技術有利于循環利用糞污等能源,實施電地熱和發酵床供暖,均可保持寒冷季節豬舍溫度和清潔衛生無異味,提高生豬動物福利,降低養殖發病率,提高育肥料肉比,縮短寒冷季節育肥周期,節能減排效果顯著。該項新技術和新模式符合現代農業生態、環保養殖發展要求,能較好的滿足社會安全豬肉產品的生產需要。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推廣應用廣受認可。
[1] 李閩.保育豬地暖飼養效果分析[J].今日養豬業,2013,(5):35-36.
[2] 唐曉白,徐榮興.發酵床養豬技術應用[J].養殖與飼料,2012,(3):26-27.
[3] 王遠孝,錢輝,王恬.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畜牧獸醫,2011,(5):206-209.
[4] 李愛赟,宋海燕.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應用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10,(23):70-73.
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沼氣水暖循環地熱供暖養豬技術示范》(SXGC[2012] 166)管炎、胃腸炎等,低溫對仔豬的影響更為嚴重,在低溫環境下,仔豬出生后死亡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如凍死、壓死、病死(當氣溫在10℃以下,特別是0℃以下時,雙月齡以下的仔豬就容易出現肺炎、腹瀉、營養不良,仔豬健康和生長均會受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