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輝 安 軍 劉 蘭
(貴州省荔波縣農村工作局,貴州荔波 558400)
香豬養殖的幾點關鍵技術
徐明輝 安 軍 劉 蘭
(貴州省荔波縣農村工作局,貴州荔波 558400)
近年來,隨著我縣香豬產業項目的建設實施,發展香豬養殖已成為我縣廣大養殖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之一。但香豬產業在我縣還處于一個新興產業階段,許多養殖戶還缺乏養殖經驗和技術,為提高我縣香豬的養殖效益,筆者通過不斷實踐和摸索,總結出了香豬養殖的幾點關鍵技術。
香豬圈舍應選擇建設在交通較便利、背風向陽、通風較好、冬暖夏涼并比較僻靜的地方。豬舍形式根據需要和因地制宜采用單列式或雙列式均可,為了便于消毒和清理污物可用水泥或磚石鋪砌。因香豬性情較野、膽小害怕、常四處跑動,故豬舍應比一般豬舍修建得高一些。每間圈舍面積因根據香豬飼養量和飼養密度安排在8~10m2。一般香豬飼養密度為:每頭仔豬占地0.8m2,每圈8~10頭最好;生長豬每頭占1~1.5m2,每圈以5~6頭為宜;種豬每頭占地4m2左右。養殖中要作到冬防嚴寒夏降溫,注意防風、防雨、防曬,相對濕度要控制在55~65%,環境溫度以15~30℃為宜;盡量避免強烈的聲、光和噪音刺激。夏天豬舍要搭遮蔭的涼棚。冬天要用塑料棚以提高室溫,這是養好香豬的一個重要條件。
香豬引種選擇主要考察香豬豬種的外貌、體格體型、生長發育、血源系譜、有無遺傳缺陷等方面,要求品種特征明顯,體格體型良好,發育正常,繁殖機能旺盛,系譜檔案健全。引進香豬最好引入3.5月齡左右或稍大的幼豬,因為此月齡階段的香豬,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容易接受外界生活環境的改變。開始引進的豬種,要在1個豬場集中進行飼養管理進行過度,同時做好觀察記錄和,搞好繁殖、選育工作,待香豬適應當地環境條件后才逐漸分散飼養和推廣。
3.1 仔豬飼養技術
香豬仔豬出生時體重很輕,一般在0.3~0.5kg左右,由于消化器官不發達,消化機能不完善;皮毛稀少,皮下脂肪少,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生長發育快,代謝旺盛,對營養水平要求較高;缺乏先天免疫力等生理特征,故體質比較軟弱,抵抗能力較差,出生后5~7d內死亡率比較高,所有做好香豬仔豬的護理工作很重要。
3.1.1 讓仔豬及時吃上初乳
因為早吃足初乳是獲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徑。同時,初乳中的乳糖和脂肪是仔豬獲取外源能量的主要來源,可提高仔豬對寒冷的抵抗能力。其次要注意。
3.1.2 固定奶頭
仔豬有固定乳頭吮乳的習性,開始幾次吸食那個乳頭,直到斷奶時不變,為了使全部仔豬都能夠攝入足夠的初乳。要把體弱較小的放在前面的乳頭,個大體壯的放在靠后的乳頭。
3.1.3 做好保溫防壓
新生仔豬由于調節體溫的生理機制還不完善;皮下脂肪少,故保溫性差,所以必須做好保溫防壓工作。 一般新生仔豬環境溫度要在30~34℃之間。 當環境溫度低于30℃時,新生仔豬受到寒冷侵襲,必須依靠動員糖元和脂肪儲備來維持體溫。
3.1.4 提早開食
仔豬3日齡開始飲水,6~7日齡開始引誘吃料,3周齡可補充一定量的飼料,30日齡后即可補料,此時應適當補充青飼料、青綠飼料、礦物質和維生素等。補飼過程,需遵循漸進,采用由細 到粗、由少到多的原則。仔豬補料可全為攪拌均勻的濕料,每天喂4~6次,如有條件,晚上加喂1次效果更好。經補料馴化后的仔豬可在40日齡左右斷奶。
3.1.5 做好疫病防治
香豬仔豬1月齡后及時注射豬瘟、豬丹毒和豬肺疫等疫苗。
3.2 生長豬飼養技術
香豬是半草食性動物,具有耐粗飼、喜青飼的特點,成年香豬青粗飼料占日糧的70~80%。要選用營養豐富、低價易得的飼料,常用的精料有玉米、小麥、稻谷、麥麩、米糠、豆餅和花生餅等,各種常見的青菜、谷物、雜草、青貯料和玉米稈等都是香豬的喜食飼料,但應以青飼料為主;全價飼料可保證香豬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完全且易吸收,因此養殖中飼喂全價飼料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飼料利用率,加快香豬生長速度。常用飼料的配比是玉米56%、豆餅15%、麥麩19.5%、各種糠類7%、骨粉、魚粉各占1%、食鹽0.5%。香豬喜歡吃青飼料,成分及比例應以豬的生長階段、地區、季節環境等而調整,前期以精料為主,后期以精料為輔。冬季可用未變質的白菜、蘿卜、土豆、冬瓜、南瓜等替代青飼料。每日飼喂3~4餐,每次按豬體重的4~4.5%投料。夏季應做好豬舍的通風和防暑降溫,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定期消毒,保持豬舍溫暖干燥衛生,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冬季要注意保溫,喂熟食、熱食。 出欄時間的選擇:仔豬一般飼養到5~7周齡即可出欄。
香豬疾病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在飼養過程中應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要嚴格按常規畜舍防疫程序進行防治疫病,并定期注射各種疫苗和驅蟲滅鼠。香豬的傳染性疾病有豬瘟、豬丹毒、口蹄疫、豬肺疫、仔豬副傷寒、氣喘病、水皰病、傳染性胃腸炎、仔豬黃痢和白痢、紅痢以及流行性感冒等,應做好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