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鑫 灝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談文水則天城商業中心
張 鑫 灝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通過分析文水則天城商業中心的地理概況,確立了該商業中心的設計目標,對該商業中心的總體規劃布局進行了論述,分析了建筑單體、造型、道路交通、景觀等設計方法,為同類工程的規劃設計提供參考。
設計,建筑,造型,景觀,商業
文水縣隸屬于山西省呂梁市,西依呂梁山,東臨汾河水,位于汾河谷地中部。文水縣東隔汾河與祁縣、平遙縣相望,南與汾陽市接壤,西與呂梁市離石區交界,北與交城縣、清徐縣相鄰。
項目位于文水縣縣城中心。基地南接文水最繁華的商業街則天大街,東臨興華北路。該區域屬于文水最繁華商業地段,成熟的商業氛圍奠定了項目的可行性。但周邊原始自發狀態的商業及住宅形態使整體風貌顯得相對陳舊,業態差異也較大。
該街區內商業業態成熟,消費人群集中,針對該區域這一特征及建設商住比各50%的要求,設計最終定位現代國際風情化為主的風格基調,局部點綴當地傳統文化符號及材質,以開放式精品購物街區,點綴內置立體化庭院和街區,營造出引人入勝的全新格局。設計同時注重以人為本,與消費者的生活習慣相融合,打造主題式商業、目的地商業,增加文化內涵。
在尊重區域固有城市肌理、傳承傳統及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創造新型的體驗式商業場所。以引領當地居住、商業、消費方式,從而提升其品質和檔次,使之成為城市重要的聚集地,發揮出新的區位生命力,更新成為城市唯一的形象名片。
城市道路交通作為聯系顧客與商業設施的載體。因此,它是制約商業聚集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商業活動的經濟原則要求有盡可能大的吸引范圍,保證盡可能多的顧客方便地到達商店。因此商業設施的選址必須是交通可達性最佳的地點,使客源有充分的空間來往,購物出行者得到適當交替,保持商城的活力。根據地塊特征,將建設用地分為東、西兩大區域。西區為居住組團,東區為商業組團。中間由景觀道路相連。兩大區域相對獨立,避免相互干擾,局部又相互聯系。
1)西區:該區域居于地塊內側,較安靜,不受街區干擾,設計時定義為居住區,以三棟高層住宅為主體,局部點綴配套型小型商鋪,作為完整的生活模塊,也創造了豐富的社區空間形象。
2)東區:東區東、南兩側緊鄰城市主干道,為充分發揮這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及商業價值,將商業組團設計于此,并盡最大可能將沿街商業空間打開,加強商業入口空間的營造,從而引導商業人流向區域內發展,使之成為完整、立體的商業鏈。由于地塊沿則天大街的展示面相對較短,規劃時充分整合則天大街及興華北路兩大沿街形象展示面,高效的利用兩大街面及用地邊界,最大化布置體量規模較大的建筑,形成對外完整、連續、統一的形象展示界面,形成了地塊高度上的第一重圍合。地塊內部街區以多棟低層建筑布局而成,相互錯落疊加,由景觀商業步行街將其串聯,共同圍合布局形成了多層的第二重圍合,構成了具有模塊組團化的商業購物空間,加之各街區的特色景觀式指引性道路的引入,強化了各組團的商業空間通達性和均好性,使散布在軸線各處的建筑空間呈現出活潑靈動的空間效果。
1)住宅類產品:西區為純住宅,為常規戶型的組合;2)類公建化產品:東區高層建筑,根據位置和規劃要求設計為酒店、公寓及辦公;3)商業類產品:分為小型商鋪和集中商業。其中位于地下的集中超市業態,滿足大空間的使用要求,而地上的小型商鋪采用模塊式設計從三維立體角度進行加減法,疊加、凹陷,研究各種組合形式,不斷組合、分離,結合商業功能尺度要求形成層次豐富多樣的建筑空間。庭院街巷、不同高度露臺,這些元素穿插在商鋪中,使它們都極具個性化。
基于東、西兩區業態上的顯著差異,刻意將立面風格對比差異化。西區以典型的簡歐住宅元素設計,在滿足經濟實用性及舒適度的同時,適當的表達中高端住宅的居住品質。簡歐住宅元素,主線條簡潔明快,具有較強的動感及標識性,打破了當地周邊建筑的陳舊灰暗風格。建筑通過棕色或米黃色文化專用色外墻,灰黑色窗套及屋頂露臺、木制廊架等形體處理,從而在本區域形成層次豐富、錯落有致、尺度宜人的居住造型。
東區業態的混合雜糅使得該區域立面具有特定的標識感,為消除該區域高層建筑的體量及對低層建筑的壓迫感,設計時刻意把高層建筑采用分段、肢解、重組等手法,使之體量與底部多層相協調,色彩材質也一同與之呼應。大實大虛、對比強烈的類公建化的外立面表達手法使該區形象獨特,有極強的識別性。
區域內道路分為主干道(7 m),次干道(5 m),支路(1.5 m)3個等級,并設置多條景觀式步行路,共同構成“3縱多橫”互動聯通的主干路網結構。南北向主干道中最西側的為西區住宅片區的出行道路,中間道路為兩大片區公共入口車道。東側為商業街區最主要的景觀步行街。東西向3條道路分別為東區商業組團的次要道路,肩負著將商業人流由東部興華北路引入該地塊的使命。
景觀:為使商業街區營造出充分的空間氛圍,東區規劃時盡可能的多留白,即在圍合的商業組團之間與邊界多設計庭院及小廣場,局部水體的引入更加強了基地內部“綠肺”的功能,達到對基地內部“微氣候”的環境調節,富有層次感的藍色水體與高低起伏的綠色植被交相呼應,使消費人群在其間感受到步移景異、美不勝收的感覺。夜晚燈光設計也非常重要,各大入口廣場波浪形的LED光帶,不斷滾動的商業標識顯示屏也成為了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營造出濃郁的商業氛圍。
為充分延續與補充周邊成熟商業街區,提供商業動線擴容,力圖提升本地塊商業價值。下沉、上抬、聯通、跨越、外挑、內嵌多維立體化的商業動線最大可能地帶動了商業空間的活力。
東區的商業街區是該項目的重點及難點,而滿足規劃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展示該區域的商業基調也是重中之重。娛樂、零售便利店、品牌專賣、自助銀行、咖啡店、面包房、鮮花水果店、酒吧、特色餐廳、影音店、干洗、郵政、手機體驗店等豐富的業態布局使得街區人頭攢動、活力四射。
[1] 王春雨.淺談商業建筑的發展歷程[J].山西建筑,2011,37(11):12-14.
[2] 王曉玲.對商業建筑設計原則的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7):201-202.
Discussion on Zetiancheng commercial center in Wenshui
ZHANG Xin-hao
(ShanxiArchitectural&Design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13,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geographical situation of Zetiancheng commercial center in Wenshui, establishment of the design goals of commercial center, discussed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layout of commercial center, analyzed the single building, structure, road traffic, landscape and other design methods, provided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planning design.
design, building, shape, landscape, commercial
1009-6825(2014)34-0015-02
2014-09-20
張鑫灝(1977- ),男,工程師
TU2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