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談某醫院核醫學病房樓的設計
王 晶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以核醫學科建筑設計為研究對象,對建筑物的整體、外部環境和單體的核醫學科的流程及防護設計進行了闡述,并探討了加強建筑防護設計的主要措施,為類似工程的設計提供了有益的策略。
核醫學,建筑,防護設計,措施
核醫學科是醫院醫技部的一個重要的科室,隨著科技和經濟水平的發展,其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凸顯出來。筆者從參與的幾個醫院建筑設計的經歷中發現,核醫學科的建筑設計是醫院建筑設計理論中較為薄弱的一部分,從走訪調研的幾家醫院核醫學科和綜合分析的幾個核醫學科建筑設計的案例中也發現了許多使用和設計問題。所以本論文研究旨在針對性地完成對核醫學科建筑設計的研究,從而指導現有核醫學科建筑的改造使之更加符合輻射防護的要求、醫患使用的要求以及舒適的要求,為新建和改擴建核醫學科的建筑設計提供有益的設計策略。
某醫院是省委省政府投資建設的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標準最高的現代化綜合性醫療衛生機構,具有醫療、教學、科研、防保、急救、康復六位一體的功能和區域醫療中心的作用。占地438畝,建筑面積24萬m2,開放床位2 200張,日門診量可達到5 000人次,設置專業科室47個,一級學科28個。
某醫院核醫學病房樓位于該醫院院內。工程總建筑面積2 483.39 m2。其中地下531.91 m2,地上1 951.48 m2;地下1層、地上2層。地下1層為庫房、低壓配電室、通往住院樓的通道。1層為設計有核醫學的病房。共有26床,其中甲癌病房9床,甲亢病房14床;2層為皮膚科病房,共有47床,2床的有7間,3床的有12間;1層、2層共設有70床。每層為一個護理單元,每個護理單元設計有2間無障礙病房。
核醫學病房樓設計有三個出入口,東面為醫務人員出入口,西面及北面的出入口為病人出入口,醫患分流,防止輻射。病房的配餐間設計有兩個口,一個為醫務人員送餐的口,一個為病人取餐的口。給藥間及放射廢物儲藏間均設計有防護涂料及鉛板防護門。
核醫學病房樓設計有兩部疏散樓梯,每部疏散樓梯均滿足《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樓梯的梯段寬度大于1.65 m,平臺的寬度大于2.0 m。并設計有一部電梯,且電梯可通往地下室,到達住院下面的ECT室。
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的要求,為方便行動不便者使用,本工程在核醫學病房樓的主要出入口處設置了無障礙坡道。每個護理單元設計了兩間無障礙病房。1號電梯為無障礙電梯,在無障礙電梯口設置了提示盲道,在電梯轎廂正面和側面0.80 m處設扶手,轎廂側面在1.0 m處設帶盲文的選層按鈕,在轎廂正面0.90 m至頂部安裝鏡子,轎廂上、運行及到達應有清晰顯示和報層音響。
凡病人使用的公共走道兩側均設扶手式護墻板。扶手距樓板850 mm,參見05J7-1 40頁的1號節點,扶手內側與墻面的距離為50 mm。走道兩側墻面設高0.35 m的護墻板,做法見05J7-1 40頁的4號節點。走道轉彎處的陽角做PVC圓形護角,護角高2.1 m,做法見05J7-1 40頁的5號節點。
核醫學技術作為一種快速、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手段正在越來越廣泛地被醫療單位所應用,但同時它產生的放射危害也不能被忽視,隨著它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如何趨利避害越來越引起普遍關注。它的輻射防護既關系到眾多放射醫學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也關系到廣大患者的身體健康,還關系到放射醫療場所周圍的環境安全,即職業照射和公眾照射的防護顯得更加重要。
某醫院核醫學病房的設計分為醫務人員活動區及病人活動區,甲癌病房每間以1床為主,設計2床的甲癌病房在病床之間設計有鉛屏風,防止病人之間的相互輻射,甲亢病人每間病房設計2床。病人活動區與醫務人員區域通過鉛板門進行連通。甲癌病房的墻體為120+100+120(120厚非粘土燒結實心磚;100厚墻芯防護涂料),甲癌病房與普通房間的樓板設計為防滑地磚樓面(其中樓板中間設計有150厚防護涂料);甲亢病房的墻體為120+120非粘土燒結空心磚,墻體中間設計有50厚的防護涂料。甲亢病房與普通房間的樓板設計為防滑地磚樓面(其中樓板中間設計有100厚防護涂料);病人活動的公共走廊與上一層樓板的設計有100厚防護涂料。
1)1層核醫學的病房中甲癌及甲亢病房等有放射性設備的房間,采用340厚(120厚+100厚+120厚,注:100厚為墻芯防護涂料)、290厚(120厚+50厚+120厚,注:50厚為墻芯防護涂料)的容重均不低于1 800 kg/m3的非粘土實心磚砌筑。砌磚應保證砂漿飽滿,不得有空隙,并不得留后填孔洞,以保證防護強度。磚墻深入地面下0.6 m。甲癌、甲亢、配餐間、服藥及儲源室的墻面、地面、戶門及頂棚采用防護涂料,具體厚度應由相應資質的專業廠家計算確定。放射性核素限量應按《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規定執行。
2)甲癌、甲亢、配餐間、服藥及儲源室的屏蔽門由專業廠家做放射線滲漏的處理。各機房的屏蔽門每邊與墻的搭接為門、墻縫隙的15倍且不小于150。屏蔽門的構造做法參見國家建筑標準圖集06J902-1(醫療建筑)的相關節點。
3)所有具有放射性觀察窗防護鉛玻璃或夾銅絲玻璃的防護當量及構造措施應由專業廠家設計制作完成,并應滿足國家相關規范、標準、規定的要求。屏蔽窗的玻璃與窗框,窗框與洞口間縫隙的防護及窗的構造做法參見國家建筑標準圖集06J902-1(醫療建筑)的相關節點。
4)具有放射性設備房間的墻體與頂棚(吊頂)交接處須用鉛板蓋縫,鉛板厚度由專業廠家計算確定,鉛板寬度不小于300。
5)土建施工前建設單位應確定醫療設備的技術參數及安裝要求,廠家對土建環境確認無誤后方可施工。如設備要求與本次設計有沖突之處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做相應變更后方可施工。
6)核醫學病房房間的風道,通風道內做0.75 mm厚鍍鋅鐵皮,用c6螺栓固定隨砌隨安裝,確保風道的嚴密性。
放射性廢水主要來自臨床核醫學項目的診斷、治療過程中患者服用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所產生的排泄物,分裝同位素的容器、杯皿和實驗室的清洗水,標記化合物等排放的放射性廢水。為了使廢水排放符合國家要求,以免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須根據國家相關標準,設計放射性衰變池,廢水經過專用管道收集后流入衰變池,直至符合排放要求方可排放。
核醫學病房樓建筑高度9.15 m,地下1層,地上2層。地下1層層高5.1 m,地上2層層高均為4.2 m,且太原市屬于寒冷地區。為貫徹國家節約能源的方針政策,本工程根據GB 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DBJ 04-241-2006進行節能設計。由于各朝向的窗墻比及體形系數均未超過規范限制,本設計采用建筑熱工性能判斷表。
核醫學病房樓為框架結構體系,填充材料為框架結構,填充墻體為:2層為30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1層為120+100+120(120厚非粘土燒結實心磚;100厚墻芯防護涂料。采暖方式為集中空調采暖。樓梯間不采暖。外墻粘貼50厚擠塑聚苯板保溫材料,傳熱系數0.534,滿足傳熱系數限值不大于0.60;屋面結構形式100厚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粘貼60厚擠塑聚苯板保溫材料,傳熱系數為0.518,滿足傳熱系數限值不大于0.55。東向、西向的窗戶設計為PA斷橋鋁合金單框中空玻璃窗(空氣間層12),傳熱系數為2.977,滿足傳熱系數限值不大于3.5,北向的窗戶設計為PA斷橋鋁合金單框中空玻璃窗(空氣間層12),傳熱系數為2.977,滿足傳熱系數限值不大于3.0,南向的窗戶設計為9 mm,輻射率不大于0.25 Low-EPA斷橋鋁合金單框中空玻璃窗(空氣間層9),傳熱系數為2.651,滿足傳熱系數限值不大于2.7;地下室頂板的頂板結構形式為100厚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粘貼60厚巖棉板保溫材料,傳熱系數為0.728 1,滿足傳熱系數限值不大于2.7;樓梯間隔墻結構形式20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不貼保溫材料,傳熱系數為1.17,滿足傳熱系數限值不大于1.50。通過上述方法,該建筑圍護結構與未采取節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風、空氣調節和照明的總能耗應減少50%。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方面的設計,使核醫學病房樓的設計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Discussion on nuclear medicine ward building design of a hospital
WANG Jing
(Shanxi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030013, China)
Taking the nuclear medicine architectural desig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process and protection design of whole build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monomers nuclear medicine, and discussed the main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design, provided helpful strategies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nuclear medicine,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design, measure
1009-6825(2014)31-0038-02
2014-07-23
王 晶(1979- ),女,工程師
TU246.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