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柳
(重慶市忠縣汝溪鎮畜牧獸醫站,重慶 404328)
怎樣預防肉牛飼養管理不當引起的疾病
陳正柳
(重慶市忠縣汝溪鎮畜牧獸醫站,重慶 404328)
近幾年來,由于經濟的迅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肉牛業也隨之發展迅速。牛群迅速擴大,牛疾病也隨之增多。因此,做好肉牛的疾病防治尤為重要。在牛場生產中,疾病防治更應本著“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針,使肉牛能夠更好的發揮生產性能,延長使用年限,提高養牛的效益。
牛舍內和運動場的污染,或長期在低洼潮濕草場放牧是發生腐蹄病的主要原因,發病率高的牛場可達到30%。病牛站立時病蹄球關節以下屈曲,頻頻換蹄、打地或踢腹,站立和運動困難,運動呈支跛。如果處理不及時,跛行逐漸加劇,不敢著地。嚴重者形成“三腳跳”,體溫升高至40~42℃,疼痛劇烈,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沉郁,產生漸進性消瘦等全身癥狀。
本病的預防措施是多雨時節要減少牛群放牧,特別是低洼草場;牛舍地面每天打掃,保證干燥和衛生,鋪墊軟草;運動場也要經常清理,保持平整無碎石塊;如發生病患牛要立即隔離治療,舍飼喂養,精心護理。
牛舍衛生不達標,母牛臥地休息時粘連糞便或污水,使乳房不潔。犢牛在吃奶時把不潔物帶入口中,而犢牛本身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身體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差,繼而出現消化不良,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產生某些腸道疾病。
本病的預防措施是保持牛舍、牛床、運動場的清潔和干燥,糞便和污水要及時清理,經常刷拭牛體,保持衛生;產犢前后注意母牛乳房的清潔,保證犢牛吃上無污染的牛奶;犢牛床墊草及時更換,保證隔涼、隔潮。
產科疾病是危害繁殖母牛嚴重的常見疾病,產前、產后又是產科疾病的多發時期,所以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及圍產期的護理尤為重要。如果母牛飼養管理不當會使其發生難產、胎衣不下、乳房炎、陰道炎和宮頸炎等疾病,影響母牛健康及犢牛的生長發育,危害母牛的生殖機能,延長或使母牛不出現妊娠。
預防母牛產科疾病的措施是在妊娠期要適時補充營養。保證基本飼料的供應,適當補充精料,保證母牛的膘情。還要適時適量補充各種礦物質特別是鐵、鋅、硒等微量元素,還有多種維生素。進入圍產期的母牛要提前準備好的產犢舍,圈舍保證通風良好,舍內干凈衛生,安靜舒適。嚴格控制非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區,必須進入時應更換工作服及鞋帽,經消毒室消毒后才能進入。每月對牛舍內外進行消毒1次,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噴灑。牛舍內消毒時,應將牛牽出,間隔8h以后方可放入。產后更要精心護理,給母牛和犢牛提供親子環境,保證母牛健康和犢牛生長發育。
寄生蟲病也是危害肉牛業生產主要的疾病,該病不但會影響牛群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通過皮膚及排泄物使該病在牛場中蔓延和流行。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和徹底的消毒還會使該病在牛場長期發生。
預防寄生蟲病的措施是每年春、秋季,對牛群進行整體驅蟲,建議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此法是預防和消滅體內外寄生蟲病的好方法。對于預防消化道寄生蟲病,可灌服阿維菌素并配以硫酸鈉致瀉,效果較好。
黑龍江省屬嚴重的高缺硒地區,土壤中硒元素的含量不足,必須給牛群定期補充硒元素,防止因缺硒而導致的犢牛下痢、營養不良、氣喘、猝死和繁殖母牛的生殖障礙等。
本病的預防方法是繁殖母牛使用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每30d分點進行肌肉注射;犢牛生后第3d、第10d可用加硒型“牲血素”(右旋糖酐鐵)進行肌肉注射(在補硒的同時補鐵,增強新生犢牛的抵抗力),以后每隔15d用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成年牛,每隔30d補充硒1次。
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受外界因素影響大。本病多發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在氣溫劇變、潮濕、寒冷、通風不良、密集飼養、管理不善等條件下更容易發生。因此,做好冬季牛舍的抗寒保暖是預防本病的首要條件。
具體預防方法是嚴寒地區養牛可以建造有窗密閉式牛舍,如選用半開放式牛舍。冬季應搭設塑料棚或設塑料薄膜窗保溫。門窗應在滿足通風和采光的條件下,盡量避免設。冬季北側和西側迎風,應盡量不設門。畜舍地面做到保溫、隔涼,是減少牛體熱量散失的有效辦法。因此,冬季要給牛舍地面鋪設厚墊草,還要保證牛床及運動場的干燥、防滑,多曬太陽和刷拭牛體,減小濕度。這些不僅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證冬季肉牛不掉膘的好辦法。
如果給牛飼喂發霉變質或是霜凍的飼料就可能導致牛群發生嚴重的腸道疾病和中毒,所以在牛場的日常生產中要做好牛群飼料的充足供應和品質保障。保證飼料質量,保管又是重要環節。因此,要把飼料保管做為牛場生產中的長期工作來抓。
具體預防措施是精料倉庫應做好防潮、防蟲、防鼠。無論蟲或鼠以及鳥糞的污染,都可能引入致病菌或毒素,一經發現,必須立刻清除、銷毀或消毒。青貯窖內應防止長霉或發酵變質。干草及秸桿草堆則要做好通風、防雨雪的工作,避免干草受潮變質,同時注意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