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淵
(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漳縣 748300)
春季常見豬病的預防和治療
魏文淵
(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漳縣 748300)
春季易發生豬病有腹瀉病、霉形體肺炎、流感和仔豬水腫病等。
春季多發的常見病,主要癥狀為拉稀。該病由多種病因引起,只有正確鑒別才能對癥治療,提高療效。
系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的特點是,病豬出現水樣腹瀉、嘔吐和脫水,一旦有豬發病,會在整群中迅速傳染。該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補充體液,防止脫水和繼發感染,常用安維糖靜脈注射或補液鹽內服,同時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對癥治療。
該病是由豬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冬春多發,而且只發生于2月齡以內的仔豬。該病的主要病狀為仔豬厭食、嘔吐、下痢,治療時可立即停止哺乳,內服葡萄糖鹽水和復方葡萄糖溶液。
該病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初生仔豬急性致死性傳染病。該病以排黃色稀糞為特征,少有嘔吐,多發于7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該病的病程較急,發病后一般來不及治療就死亡。如果發現豬群中有1只仔豬感染,應立即對全群進行預防性治療,可內服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脒等抗菌素,并配合調痢生、乳康生、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劑。
該病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多發于10~30日齡的仔豬,呈地方性流行。該病以排白色糊狀稀糞為特征,發病季節不明顯,病死率也不高,但治療不及時易成僵豬。用磺胺脒、土霉素、強力霉素、氟哌酸、白痢散等藥物治療有良效。
該病又稱豬梭菌性腸炎,是一種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主要感染3日齡內新生仔豬的腸道傳染病。病豬偶有嘔吐,排紅色黏糞,一般來不及治療即死亡。預防是控制該病發生的關鍵措施,一方面要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圈舍衛生,減少感染機會;另一方面,可在仔豬初生3日齡內每公斤體重每次內服青霉素或鏈霉素8萬單位,日服2次,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該病是一種由沙門氏桿菌引起的仔豬傳染病,主要侵害2日齡~4日齡仔豬,無明顯季節性。病豬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排惡臭血便,腹部、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和尾尖等身體遠端皮膚呈紅色,后期變為青紫色,體溫升高。慢性者便秘與下痢交替進行,糞便呈灰色、淡黃或暗綠色,皮膚有濕疹。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和土霉素等抗菌素對該病無效,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療效果。
該病是由豬痢疾螺旋體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多發于架子豬,仔豬和成年豬很少發病。該病傳播緩慢,流行期長,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可長期危害豬群。病豬排出混有多量黏液及血液的糞便,呈膠凍狀。該病用藥物治療效果良好,但停藥后易復發,較難根治。可選用痢菌凈、黃連素、痢特靈、桿菌肽、喹乙醇、四環素等藥物治療,如果發現療效欠佳時應盡快調換藥物。
冬春季節是豬霉形體肺炎的多發季節。該病是豬的一種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一般為11~16d,最長的可達1個月以上。該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型以仔豬、懷孕母豬和哺乳母豬多發。病豬頭下垂,精神不振,呼吸60~100次/min,張口喘氣,并發出哮喘聲,咳嗽少而低沉,黏膜發紫,體溫變化不大,死亡率較高,病程7~10d。慢性型都是由急性型轉化而來。病豬發病初期常見短而少的干咳,久之變為連續痙攣性咳嗽,尤其以早晚和運動以及進食后或氣溫驟變時最為常見。病程可拖至2~3個月甚至半年,雖然死亡率不高,但因影響其生長發育而致僵。防治可肌肉注射豬喘平,每日2~4萬單位/kg體重,連續注射5d為1個療程;鹽酸土霉素1~1.5g一次肌注,7d為1個療程;氫富馬酸鹽肌內注射,每日1次,劑量為11ml/kg體重,連續注射5d;1g枝原凈粉劑溶于4.5L飲水中,讓豬自由飲服,連服7d。
豬流感多發生于冬春兩季,呈地方性流行。該病的發病率高,潛伏期為2~7d,病程1周左右。病豬發病初期突然發熱,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常橫臥在一起,不愿活動,呼吸困難,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發病期治療不及時,則易并發支氣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豬的病死率。預防該病應鋪墊和勤換干草,定期用5%的燒堿對豬舍消毒。注意天氣變化,遇有降溫要及時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易感豬與感染的動物接觸。用豬流感佐劑滅活苗對豬連續接種2次,免疫期可達8個月。該病無特殊藥物治療,只能采用對癥治療的藥物來減輕病情,同時服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以避免繼發感染。可試用復方嗎啉片或復方金剛烷片及板藍根沖劑防治,用量根據豬的體重和藥品的含量確定。對病重豬可合用青霉素和鏈霉素,另加病毒靈同時肌注,每d2次,連續注射5d。在飼料中添加2%的抗生素和抗菌素,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仔豬水腫病是一種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斷乳后仔豬的腸毒血癥。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多發,流行較廣泛,致死率高達80%以上。該病主要發生于斷乳仔豬,尤以斷奶后5~15d、生長快、膘情好的仔豬發病多。該病主要因斷奶后飼料突然改變,引起腸道微生物群變化而導致發病。該病發病突然,暴發初期常見不到臨床癥狀病豬就突然死亡。發病稍慢的早期表現為精神沉郁,不食,眼瞼、頭部、頸部和肛門等部位水腫,有時全身水腫,指壓留痕。病初病豬有神經癥狀,表現為興奮、轉圈、心跳增快、震顫、共濟失調、叫聲嘶啞,后期發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h死亡,多數在1~2d內死亡。年齡稍大的豬,病程可延長到5~7d。補飼含硒和抗菌素的添加劑,給斷奶仔豬適量飼喂大蒜,斷奶時適當減少飼料飼喂量,一周后再足量飼喂等,對預防該病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