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硯波
(山西省高平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高平 048400)
豬瘟病毒及其致病機制研究進展
賀硯波
(山西省高平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高平 048400)
生豬高度接觸類傳染性疾病是指豬瘟病毒(CSFv)的發展,這種傳染病情況可以分成急性豬瘟疾病和亞急性豬瘟疾病、非典型性豬瘟和慢性豬瘟疾病以及不明顯性疾病。急性的豬瘟疾病引發的情況是由強毒株引起的,通常會使生豬存在高死亡率以及高發病率的情況,相反,弱毒病毒株的感染程度具體表現不明顯,其不明顯的原因是疫苗的全面推廣,將豬瘟情況有效控制,避免了生豬的大批量死亡。
豬瘟病毒;致病機制;強毒株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非典型性的豬瘟疾病是這個年代生豬發病的主要形式,普遍感染情況仍然存在,傳統疫苗的預防效果下降,導致對于豬瘟的急、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愈有了全新的約束。當前,人們對于豬瘟的認識層次較淺,對于致使豬瘟的誘因,難以準確找出,究其原因是人們對于豬瘟疾病及其致病的機制認識水平不夠造成的。
早期的豬瘟又叫“豬霍亂”(Hog Cholera Hc),而我國的專家將其稱為“爛腸瘟”。歐美國家對于豬瘟,稱之為“古典豬瘟”,歐美國家之所以把豬瘟稱之為古典豬瘟是為了和非洲國家的豬瘟進行區分。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縮略詞HCV,為了進行區分,而使用傳統豬瘟病毒(Cl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將豬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替代[1]。
傳統豬瘟病毒(CSFv)是生豬較為常見的高度接觸類疾病,這種傳染性疾病具體分為:急性豬瘟疾病和亞急性豬瘟疾病、非典型性豬瘟和慢性豬瘟疾病以及不明顯性疾病。急性的豬瘟疾病引發的情況是由強毒株引起的,通常會使生豬存在高死亡率以及高發病率的情況,相反,弱毒病毒株的感染程度具體表現不明顯,其不明顯的原因是疫苗的全面推廣,有效的對豬瘟進行控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生豬發生急性死亡的情況。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生豬普遍被感染,使用的疫苗的實際效果不明顯[2]。
2.1 傳統豬瘟病毒(CSFV)的結構
傳統豬瘟病毒(CSFV)的粒子結構為圓形,其直徑是40 nm~50 nm[3],但是,其核衣外殼的直徑大約是29nm,病毒的核心直徑大約是29nm~30nm,病毒的核心外部包裹著脂蛋白膜。傳統病毒的表面存在類似穗樣的大約為6 nm~8 nm的突起,具有對稱性。
2.2 傳統豬瘟病毒(CSFV)的生物學特點
(1)具有抗原性
前幾年,眾多學者認為CSFV是單一的、抗原類型的病毒,但是,仍有部分學者持相反意見,研究人員通過血清實驗以及對單克隆抗體進行測試,具體發現:CSFV具有多樣化的、復雜的抗原性質。通過使用多克隆抗體實驗發現,CSFV和毒株之間的抗原性能差異非常大,既有單向的交叉反應,又有雙向的交叉反應。
(2)病原性特點
不同層次以及不同品種、年齡的生豬非常容易感染CSFV病毒,其中仔豬最容易感染。這種CSFV病毒是通過生豬吞食的食物以及口腔進入生豬體內,對于感染的生豬進行試驗,將病毒至于血液中,在6d ~8d以后達到最高點。對其他牲畜進行人工接種CSFV病毒,其中山羊和犢牛等感染后,沒有明顯癥狀,但是,家兔感染后,會伴有暫時性的發熱情況。
(3)遺傳性特點
對CSFV進行遺傳性特點探究,研究人員通過對CSFV e2進行研究發現,其分析結果和單克隆性抗體的分析結果相一致。說明CSFV具有遺傳學特點。
生豬感染傳統豬瘟(CSFV)病毒后,會發生不間斷高溫和膚色變色、運動失調和白細胞減少、黏膜受損和扁桃體發炎的情況。生豬出現急性CSFV病毒感染的致死率高達100%[4]。生豬出現感染CSFV病毒的初期,CSFV病毒會出現單個或者成團的情況,伴隨感染情況的加重,對于生豬可以監測出CSFV抗原的情況。之后,傳統CSFV病毒會侵蝕生豬的皮膚和舌頭層、扁桃體和腦神經層、枯否式細胞和血管竇狀處等。生豬感染CSFV病毒的晚期,生豬的皮膚會出現出血性變色和細胞增多,同時伴有神經性系統綜合癥的情況出現,進而使生豬的體溫下降,最終出現死亡。
人們對于生豬發病死亡之快的情況產生質疑,CSFV病毒快速侵蝕生豬體內,并導致生豬死亡的實際原因是什么,難道是生豬的免疫系統不能對CSFV病毒進行抵抗。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并總結出相關結論,傳統CSFV病毒對于生豬體內的淋巴組織產生嗜性,進而導致生豬的免疫系統受到侵害。
生豬在感染病毒的早期,傳統CSFV病毒就深入到生豬的扁桃體和上皮細胞中,同時,進行快速復制,然后,這種病毒再蔓延到生豬體內的各個部位,進而在生豬感染的晚期出現無法救治的情況。另一方面,傳統CSFV對生豬的淋巴組織系統進行阻礙,致使生豬的B淋巴細胞出現缺失的情況,生豬的白細胞逐漸減少,最后病毒蔓延至生豬的骨髓。所以,病毒CSFV對于生豬免疫系統的傷害是致使生豬出現急性病毒感染死亡的重要因素。
總而言之,本文針對豬瘟疾病及其致病機制進行相關探究,具體涉及方面有:CSFV型生物學特性以及致病機理預防研究,為更好的研制出可以治療和預防豬瘟疾病的具體措施做出貢獻。
[1] 殷震,劉景華.動物病毒學[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3,12(23):652-664.
[2] 聶玉春,王 鎮,周海霞,等.豬瘟病毒的形態結構及侵染機理的研究[J].電子顯微學報,2012,21(5):555-556.
[3] 張純萍,寧宜寶,宋立,等.禽源沙門氏菌對四環素的耐藥性及耐藥基因調查分析[J].中國家禽,2013,33(3):18-21.
[4] 羅廷年.豬瘟病毒生物學研究進展[J].廣西農業生物科學,2013,2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