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梅
(四川省南部縣肖家鄉畜牧獸醫站,四川南部 637300)
農村畜禽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楊 梅
(四川省南部縣肖家鄉畜牧獸醫站,四川南部 637300)
分析農村畜禽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畜禽防疫;問題;建議
當前,農村畜禽養殖主要以一家一戶散養為主。防疫工作中,經常出現免疫失敗,檢測不出抗體,導致疫病隱患。筆者長期從事基層防疫工作,通過認真分析、總結經驗教訓。現就農村畜禽免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1.1 疫苗的保管不當,導致疫苗效價降到
(1)冷鏈設施運轉出現問題。主要是電力供應不足。農村地處分散或者偏遠,電力供應時常斷缺,導致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冷鏈設施不能發揮作用。
(2)冷鏈設備設置不當。冰箱和冰柜的溫度設置沒有達到疫苗保管的要求
(3)入戶過程中冷藏設備不理想。防疫人員領取疫苗在入戶的過程中,由于養殖戶分散或者偏遠,冷藏達不到要求,使疫苗效價降低。
1.2 疫苗使用不當
(1)不認真閱讀說明書。每一批次的疫苗由于廠家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其保管、使用均不同,但防疫人員經常憑慣性思維操作,導致使用不當。
(2)稀釋不當。沒有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導致疫苗效價降低。
(3)免疫注射方式方法有問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業主的不配合,畜禽活體的活動導致注射方式方法不當,使疫苗作用降低
(4)消毒不嚴格。免疫接種時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針頭及飲水器等,使免疫接種成了帶毒傳播,引發疫病流行,或者影響免疫效價。
1.3 免疫對象情況不清
(1)來源不清。農村散養的畜禽各種來源不明,其防疫資料不清。
(2)抗體水平不明。農村的分散養殖畜禽體內抗體水平不明,導致防疫人員不知道該免疫注射多少劑量。
(3)體況不明。畜禽是否處于疾病潛伏期、飼料是否含有抗生素添加劑、免疫前是否有過使用藥物的情況,防疫人員不明白情況,導致免疫失敗。
1.4 免疫時間不當
首次免疫時間沒有根據母源抗體的高低、動物本身的健康狀況、疫苗的品種、免疫持續時間等而確定。也沒有選擇早上或者傍晚涼爽的時候進行。
1.5 免疫程序不合理
包括不同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同一疫苗的接種次數和時間的安排不恰當。免疫動物日齡小,免疫器官發育不健全,對免疫效果影響較大;不同疫苗之間相互干擾等。
1.6 重復免疫
特別是豬瘟苗比較嚴重,在斷奶環節免疫,在市場環節免疫,在普防期間又免疫,導致免疫失敗
1.7 防疫人員和隊伍不穩定,水平參差不齊
農村動物防疫人員隊伍不穩,工作責任心不強,業務技術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質量差的不良局面。
1.8 環境因素
在農村環境中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存在,使用任何一種疫苗,往往都不能達到最佳免疫效果。另外,環境衛生不良可造成動物機體抵抗力下降,也可影響免疫效果。還有個別農戶 飼養密度過大、舍內濕度過高、舍內通風不良、嚴重噪音、突然驚嚇及突然換料等因素,會對畜禽群造成不同程度的應激,從而使其在一定時間內抗病力降低,影響免疫效果。
1.9 畜禽個體差異
營養、日齡、遺傳等因素導致個體出現差異。畜禽發生嚴重的營養不良,造成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影響免疫效果。由于遺傳因素,不同品種、不同個體,對疫苗免疫應答能力有差異。
1.10 其他因素
如疾病因素,免疫抑制性疾病、中毒病、代謝病都會影響機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從而影響免疫效果。
2.1 加強防疫人員培訓學習,特高防疫技能
加強鄉(鎮)村動物防疫隊伍的技術培訓,定期舉行培訓班或講座,分層次對動物防疫人員進行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加快知識更新。不斷提高防疫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防疫技術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勞、責任心強、技術水平較高的動物防疫員隊伍。提高動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確保防疫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2.2 加強宣傳,提高農戶參與防疫工作的積極性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動物防疫法》,讓養殖戶認識到做好動物防疫工作不僅可以減少動物疫病的發生,降低畜禽發病死亡率,提高養殖效益,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畜牧產業的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的安全。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廣大養殖戶對動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他們自覺配合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的主動性。
2.3 加大養殖業政策資金的投入,轉變養殖模式,向標準化、規模化轉型
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推進養殖小區標準化建設是發展現代畜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規范動物防疫和標準化生產的必然選擇。為此,要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和項目支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引導養殖戶由分散飼養向規模化飼養轉變,提高規模化飼養程度。
2.4 加大執法力度,全面掌握轄區內的畜禽來源和疫情監測情況
建立完善縣、鄉(鎮)兩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完善動物防疫監督體系,切實抓好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檢疫,沒有免疫證明和免疫標識的畜禽不予出具檢疫證明,沒有充分了解當地疫病流行情況,掌握疫病動態,明白轄區內畜禽防疫情況,根據疫病的流檢疫證明的畜禽不準銷售、宰殺和進入流通環節;同時加大對逃避檢疫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養殖戶的防疫法制意識,從而使養殖戶由被動防疫變為主動防疫,促進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
2.5 建立完善畜禽防疫檔案,特別是加強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免疫檔案的管理,掌握畜禽的抗體水平
以便在實施動物防疫前,行情況、防疫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和方法,保證防疫效果。
2.6 加強管理,強化責任追究
特別是政府的重視和組織很重要。鄉鎮人民政府是農村防疫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主要組織者,主要實施者.沒有鄉鎮人民政府的領導、組織、實施,僅靠鄉鎮畜牧獸醫站來完成該項工作,保證不了密度、廣度,就會給該項工作留下隱患。建議將該項工作納入鄉鎮人民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