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廖清華
(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廣西柳州 545003)
雞住白細胞蟲病的診治
陳 紅 廖清華
(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廣西柳州 545003)
近年來,我區部分養戶在每年5~10月份飼養的肉雞中出現了一種疾病,病雞主要表現雞冠蒼白,精神沉郁,流涎,下痢,糞便呈綠色帶白,活動困難,兩肢輕癱等主要特征,經綜合診斷判定為雞住白細胞蟲病。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為該病的防控打下了基礎。
雞住白細胞蟲病;診治
雞住白細胞蟲病是由住白細胞蟲屬的多種住白細胞蟲寄生于雞的白細胞和紅細胞引起的一種急性血孢子原蟲病。病雞因紅細胞被破壞及廣泛性出血,雞冠蒼白,故又名白冠病。近年來本病在我國較多地區暴發流行,尤其是廣西、廣東兩地更是嚴重,發病率高,癥狀明顯,常引起大批雞只殘次甚至死亡,對養雞業的危害日趨嚴重。
2.1 發病情況
2014年8月7日,我市柳北區一肉雞養戶所飼養的11500羽45日齡的花雞開始發病。該場地處山林之中,蚊蟲非常多,每當傍晚時分更是嚴重,病雞數逐日增多,病雞病情日趨嚴重,8月10日開始出現病死雞,發病率大約是每天以3~4%的比例增加,死亡率不高。
2.2 臨床癥狀
發病雞只身體較熱,體溫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涎,下痢,糞便呈綠色帶白,病雞生長停止,消瘦,雞冠和肉垂蒼白,兩肢輕癱,活動困難,有些雞只發出怪叫聲、呼吸困難,有少部分病雞甩頭咳嗽、咯血。
2.3 剖檢病變
剖檢病死雞發現多處皮下出血,胸肌、腿肌、心肌等多處肌肉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肝、腎、腸、胰、心、肺、法氏囊、胸骨內面等出血或有灰白色或稍帶黃色的、針尖至粟粒大的、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界限的白色小結節。
(1)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可初步診斷為雞住白細胞蟲病。
(2)實驗室檢查
①取病雞血1滴涂片,作瑞氏染色、鏡檢,發現白細胞內有大配子體,幾乎占據整個白細胞,在紅細胞內也有發現呈紅點狀的小配子體。
②挑取肌肉或內臟器官上的白色結節置載玻片上,加數滴甘油,將結節破碎后,蓋以蓋玻片進行鏡檢,發現有裂殖體和裂殖子。
(3)確診
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找到配子體和裂殖體)結合臨床情況確診本病為雞住白細胞蟲病。
(1)在雞舍及周圍環境中用胺菊酯、聚氰菊酯等殺蟲劑將蚊蟲減少或殺滅;
(2)用磺胺六甲氧嘧啶按0.1%混入飲水,連用2d后再按0.05%混入飲水飲用2d;
(3)維生素K3按5mg/L混入飲水,連用3d。
采取上述措施3d后病雞死亡率明顯下降,一周后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1)雞住白細胞蟲病的發生與流行與蚊子的活動密切相關。南方地區多在5~10月份,因此在此段時期內做好滅蚊工作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環節,一般間隔一周用殺蟲藥進行噴霧殺蟲,可收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2)在我區的多個養雞戶中調查發現:住白細胞蟲病的易感性與雞的品種有關,土種雞對住白細胞蟲病的抵抗力較強,快大雞較易感。感染率與年齡成正比例,而發病率與年齡卻成反比例。一般童雞(2~4月齡)和中雞(5~7月齡)的感染率和發病率均較高,病情嚴重,而8~12月齡的成年雞或1年以上的種雞,雖感染率高,但發病率不高,血液里的蟲體也較少,大多數為帶蟲者。
(3)在進行藥物治療時,要注意及時治療,用藥量要足,療程要夠。最好是在疾病即將流行前或正在流行的初期進行藥物預防,便可取得滿意的防治效果。目前常用的治療藥物是磺胺類藥為主,常用的有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五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嗯啉等。
(4)磺胺類藥物連續服用時,容易發生中毒現象。為了防止藥物中毒,可在連續用藥5d,停藥2~3d,同時飲水添加1%小蘇打供雞只飲用,然后再重復使用。在同一雞場上,為了防止藥物耐藥性的產生,可交替使用藥物。
(5)本病在臨床上與雞新城疫較為相似,應注意加以鑒別,以免貽誤治療。
(6)雞只罹患本病后抵抗力較差,故在治療過程做好防止繼發病的發生亦應引起重視。
陳紅(1971-),男,廣西橫縣人,執業獸醫師,高級講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