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吉 漢
(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山西 太原 030024)
山西省礦山環境地質治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張 吉 漢
(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山西 太原 030024)
通過調查分析,研究了山西省礦山開采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因素,闡述了山西省環境地質在礦山治理過程中的問題,分析了環境地質災害帶來的不利后果,并提出了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健全地質環境保障機制等有效對策,為今后山西省平衡生態地質環境,促進礦產資源可持續開采提供了參考。
環境地質,礦山,影響因素
山西省各類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省發現礦產118種,已經利用的礦產達69種,探明儲量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礦產的29.7%。山西礦山企業眾多,礦產業開發程度較高。以太原為例,太原市是山西省礦產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該市地處山西省“煤海”的中部地區,地質上被稱為“太原系煤”,煤炭儲量居山西省前位。除了煤炭資源,太原的鐵、錳、銅等金屬礦藏和石膏、白云石、石灰石、硫磺等非金屬礦藏也都十分豐富。如此廣袤的資源,帶來了高經濟效益,眾多企業的開發采礦活動引發了大量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諸如地面塌陷、地裂縫、滑坡、泥石流以及地下水污染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擺脫這些問題的不利影響成為了山西省有關部門重點研究的課題。
1.1 山西省礦山環境地質治理現狀
山西省致力于礦山環境地質治理七年來,對重點煤礦采煤沉陷區和歷史遺留的矸石山投入近40多億元的恢復治理資金進行治理,創建了“事前防范、過程監控、事后處置”的生態環境地質保護防線,否決不符合環境保護煤炭開發項目20余個,使礦產開采對環境地質的破壞得到了有效遏制。
1.2 現存環境地質治理問題
1)礦產開發引發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a.主要地質問題類型:
山西省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復雜多樣,以突發型地質問題和緩變型地質問題為基本表現。
突發型環境地質問題主要有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通常發生在開采過程中后期。緩變型地質問題主要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地下水疏干、地表水漏失等問題。
以太原市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如下: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太原盆地北端,東、西兩側為山區,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區,水整體地勢北高南低。太原市因為礦業開采引發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有:礦井排水量逐年增加形成地下水降水漏斗,疏干地下水情況嚴重。例如:1963年冶峪村淺井水干枯現象。由于太原市煤層開采致使采空區范圍擴大,裂縫、地面塌陷的范圍也就增大,造成了河川徑流量大量滲透和地表水疏干現象。此外太原市礦產的極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形成含水層疏干,擠壓縮小,引發地面沉降。地裂縫和塌陷現象致使太原市地基基礎穩定性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直接影響了地質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
太原市因為礦產開發產生的采礦廢石和工業廢物占地面積逐年增大,這些固體廢物不僅污染大氣環境還在風化淋濾作用下滲入地下污染水資源,嚴重破壞了城市生態環境,影響市民健康。
b.礦山環境地質分區影響范疇研究。
依據山西省全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發育程度和影響地質環境程度,將礦山環境地質影響劃分為:影響嚴重、影響較嚴重、影響一般三個等級。通過對各個不同分區地質環境背景、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和危害程度進行評價,結合開采方式、開采礦種以及開采規模等資料進行治理對策的研究,形成對應礦山環境地質分區影響三等級的急待恢復治理區、一般恢復治理區和加強保護區三大整治分區。有目標性地對山西省礦山環境地質影響分區進行綜合治理。
2)現存治理問題。
明確了環境地質影響因素和范疇,還需要明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尋求生態平衡,做到城市資源開發與地質狀況相適應,減少地質環境影響帶來的災害,確保城市穩定發展。
以太原市環境地質在礦山治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太原市在治理中的主要問題:
a.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過程中對重點地區完善恢復工作投入力度不大。因為太原市重點開發治理區域為河西南部地區,對該區域泥石流的綜合治理工作力度不夠。b.水源保護工作不能只依靠外部水資源的借調,還要針對太原市自身水資源特色進行保護。目前太原市礦產業對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懲處力度不大。c.過度開采造成地面沉降的治理范圍內工程建設的危害認識不足,相關政策不到位,極易造成重大經濟損失。d.地基下陷治理中,對太原市濕陷性黃土地區的工程地質勘查工作不到位,沒有及時進行地基處理,形成隱憂。e.礦山固體廢棄物的清理和穩固等措施不當,存放廢棄物的區域內綜合治理力度不夠。
1)不同發展階段礦山環境地質破壞問題遺留嚴重。因為山西省發展階段開發模式的不同,導致了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遺留。這些遺留問題因為經濟和技術等原因,治理難度較大,一時之間不能徹底解決。 2)資源開發和環境地質治理工作矛盾化解問題。 山西省環境地質治理工作開展與持續的礦山資源開發之間存在矛盾,合理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要做到保護好礦山地質環境是政府和礦山企業之間的矛盾點,這一矛盾的化解問題直接影響礦山環境地質治理工作的開展實施。 3)礦山環境地質治理防治規劃、政策實施過程中有效保障因素影響。 為加快修復礦山遭受破壞的地質環境,山西省制定了具體的防治規劃、治理措施,然而在實施過程中落實責任上仍舊保障不足。宣傳工作雖然做了很多,但是依法監管礦山企業的力度并不強。
1)提升重視程度。 山西省全面提升對環境地質治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是大勢所趨,在城市規劃中應該細化礦山環境地質治理方面的內容,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加強重視,側重分析,合理規劃防護措施和整改辦法。2)大力開展治理工作的監測。 山西省是礦山企業眾多的省市,礦山開采勢必引發環境地質災害,因此加強礦山企業監管,投入人力物力開展環境地質治理工作監測,督辦十分必要。3)協調解決開發和治理之間的矛盾。通過嚴格執行環境地質影響評價制度,依靠政府相關管理政策法規,切實實施地質災害防治保證金制度,推行“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補償”工作的開展,加強礦山開發過程中生態環境地質的綜合治理。4)不斷探索新機制推進礦山環境地質治理工作。成立礦山環境地質治理專項課題研究部門,對礦山環境地質治理方案進行探索,從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推出新的治理機制和有效辦法,開創性地促進礦山環境地質治理工作。
礦山環境地質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必須依靠有關部門長期的監管和督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礦山環境地質治理工作,對促進山西省經濟發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極為重大的作用,構建地質災害信息系統、科學規劃重點地質災害區域、完善監測手段,不斷提高重大地質災害預測和應急處理能力,將開發與治理、利用和保護相結合,才能在搞好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持城市的地質環境穩定。
[1] 武志高.淺談山西省煤礦礦山環境地質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22):1005.
[2] 牛仁亮.山西省煤炭開采對水資源的破壞影響及評價[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14.
[3] 韓 穎,曹金亮.山西省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主要類型[J].西北地質,2003,36(15):23-25.
[4] 徐友寧,武 征,趙子長.西北地區不同類型礦產開發環境地質問題及其產生的主要原因[J].西北地質,2002,35(1):98-100.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mining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treatment in Shanxi
ZHANG Ji-han
(Shanxi No.1 Hydrolog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Brigade, Taiyuan 030024, China)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mining exploitation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llustrates many problems in the mine treatment of Shanxi environment geology, analyzes some unfavorable results caused by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oints out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 min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uarantee mechanism,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balance of the ecologic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hanxi and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mining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geology, mine, influential factor
1009-6825(2014)31-0205-02
2014-08-22
張吉漢(1976- ),男,工程師
TD7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