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斌,任洪喜
(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 產業結構調整項目部,遼寧 遼陽 111003)
隨著現代化煉油化工裝置復雜性和危險程度的逐步增加,對安全和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運行了20 a左右的Honeywell LM儀表聯鎖控制系統已經進入了故障的高發期,伴隨著系統備件購買難度的增加及技術服務能力的欠缺,控制系統運行的風險不斷加大,該公司根據生產實際的需要積極探索控制系統的改造。筆者從改造的角度探討安全儀表系統(SIS)的應用技術。
芳烴聯合裝置包括預加氫、連續重整和再生、芳烴抽提、芳烴分流、甲苯歧化、吸附分流、異構化、公用工程及中間罐區等單元,主要含有石腦油、氫氣、苯、甲苯、燃料油及C6—C9芳烴混合物的可燃、有毒介質。整個裝置聯鎖包含20多個聯鎖邏輯單元,聯鎖控制系統采用LM系統,控制器為冗余配置,I/O卡為單配置,系統作為UCN網上的一個節點,硬件組態通過DCS工程師站進行,軟件采用梯形圖,通過編程器進行編程。原聯鎖系統的AI點為68點,DI點為90點,DO點為68點。
隨著聯鎖系統逐漸進入了老化期,特別是電源模板、通信模板、控制器模板和I/O模板相繼都出現過故障。使控制系統運行的風險不斷加大,這些都為聯鎖系統的穩定運行帶來極大的隱患,采用新技術對其進行改造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新采用的SIS為Honeywell的SM系統,采用四取二診斷(2oo4D)配置,冗余的中央控制器,冗余的I/O,按照DIN19250標準,系統配置符合TüV AK6級及IEC 61508 SIL3標準安全認證。四重化處理器模塊(QPM)是SM系統的心臟,每個QPM模塊有2個微處理器和2個內存。處理器的每次讀寫指令都先對硬件和邏輯運算進行比較,另外對硬件的診斷測試使QPM模塊的診斷覆蓋率可高于99%,因而在一個QPM模塊運行的情況下仍可以保證系統的安全等級達到AK6級。同時為了SIS的整體安全性,電源系統、通信系統、I/O卡件等為冗余配置,穩壓電源經過TüV認證,I/O卡件為光電隔離型,支持無源和有源輸入,系統還包含一個24 V(DC)的漏電檢測器(ELD),ELD將檢測漏地故障并發出報警信號。
隨著流程工業用戶對于IEC 61508,IEC 61511的認知和接受,安全意識不斷加強,特別是流程工業企業更加關注生命周期安全的問題。系統改造時充分考慮對SIS硬件和軟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和性能價格比的需求;同時對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診斷技術、冗余容錯技術也進行了充分考慮,最終選取了經過TüV安全認證的“2oo4D”架構的SM系統邏輯控制器。
檢測信號和執行信號的可靠性也直接影響到SIS的安全性,為減小現場信號的故障概率,系統改造時充分考慮了原LM系統的信號處理方式。按照SIS設計規范關于安全儀表的構成應使中間環節最少的原則,原LM系統中,現場來的4~20 mA信號經過報警門限開關轉為開關量進入系統,改造后,4~20mA信號直接進入SM系統;對于要求既進入DCS又進入SIS的4~20 mA信號,則采用“一進二出”的滿足SIL標準的安全柵來實現,改變原來信號在DCS FTA端子板的并聯分配方式,減小信號的故障概率;SIS和電氣馬達控制中心電動機、電加熱器運行顯示和啟停信號,現場電磁閥信號之間采用24 V(DC),8 A的繼電器進行隔離,保證SIS的DI,DO輸入是干接點信號,避免干擾信號的竄入,保證系統的安全性。
增壓機西門子S5-115U控制系統運行約20 a,系統硬件故障頻發,系統和DCS的通信故障由于硬件的原因已無法解決,廠家的技術服務已無法滿足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要求。在符合設計規范的基礎上,在SIS升級時,把增壓機控制系統的功能集成在SIS里面,徹底解決了機組控制存在的風險和隱患。
由于DCS與SIS采用不同的硬件結構、控制網絡和人機界面,兩種系統使用不同的工程組態工具。系統升級改造時,SIS通過RS-485 Modbus RTU協議方式與DCS通信,DCS為主站,SIS為從站。DCS通過SI卡,軟件組態時通過建立數組點和CL語言編程讀取SIS數據并進行相應工程轉換,通過DCS的動態鏈接在操作站上進行顯示。
根據現場多年的運行經驗和曾產生的問題,系統技術改造過程中,對所有問題進行了詳細考慮和探討,并得以實施,使原系統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目前的工程師站一般為服務器類型,操作站的數據讀取均來自工程師站,在選配工程師站時應考慮冗余配置,這樣一旦其中1臺工程師站出現問題不會影響操作站的操作。工程師站的配置為鏡像雙硬盤,和SIS的通信方式為雙網卡的通信方式,確保系統硬件可靠運行。
系統SOE應充分考慮硬件和軟件的配置,SOE站建議獨立配置,SOE事件在軟件組態時應考慮全面,否則會影響將來的故障查找。
干擾信號的防范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系統的的雙路220 V(AC)供電建議均取自UPS,不應一路取自UPS,一路取自市電,這樣減少市電對系統產生干擾,使系統工作更穩定;接地電阻和接地連接電阻應滿足系統和規范的要求,保護地和工作地接地排不應混接;應考慮正確敷設電纜,確保動力線和儀表信號分開鋪設,避免產生干擾。
升級后的SIS解決了原系統存在的隱患和問題,系統更加開放,安全性、可靠性更加提高;改造后的系統運行穩定,對裝置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也為其他系統的技術升級改造積累了經驗。
參考文獻:
[1]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61508-2006. Functional Safety of Ele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ctronia Safety-Related System[S]. IEC, 1998.
[2] 邵建設.安全聯鎖系統的可靠性與可用性分析[J].化工自動化及儀表,2003,30(02): 34-37.
[3] 黃步余,葉向東,范宗海.GB/T 50770—2013石油化工安全儀表系統設計規范[S].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2013.
[4] 陸德民,張振基,黃步余.石油化工設計手冊[M].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819-826.
[5] 馬科斌.安全儀表系統在汽油加氫裝置的應用與安全性分析[J].化工自動化及儀表,2013,40(01):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