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麗麗
(廣東天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廣東佛山 528300)
1)背景分析。順德清遠產業特別合作區啟動區位于珠三角經濟區邊緣,地處廣東省清遠市東部,處于英紅市域中部,英紅鎮中心西側,距英德主城區9 km。紀念公園位于啟動區中部,占地6.9萬m2,是整個合作區的綠核。地塊東南部地勢平坦,北部為山丘。2)理念的確定。根據《順德清遠(英德)產業特別合作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為依據,以“打造本土文化、創建地域景觀”為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現狀地形高差形成景觀主次軸線和功能分區,挖掘英德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將其融入景觀的打造中,力求建造一個獨具地方風韻的紀念公園。
1)景觀主軸。由主入口廣場開始,規劃有景觀大道、噴泉廣場、景觀樹陣等景點,形成一個縱向的景觀主軸,并延伸至山體,將周圍的秀才山、香爐山、擔桿山等山體風光引入公園。整個主軸從主入口的平地逐步提升到山丘的制高點,為園區地形變化最大的區域。沿主軸以行道樹方式種植常綠大喬木,并再配以規則式種植的地被植物,用大喬木優雅端莊的姿態和地被植物流暢的圖案線條及豐富的色彩來加強其軸線效果[1]。
2)景觀次軸。在公園的次軸上規劃有觀景臺、登山道等重要節點,是一條集休閑、游憩、探險等功能于一體的景觀步行道,將公園不同的區域聯系起來。選用秋色葉樹種為主干樹種,局部配合以花壇、樹池,豐富景觀的立體層次和公園的整體色調。
根據公園內各區域不同的環境,景觀規劃的設計手法以及植物的配置也有所不同,從而塑造出不同的交流空間。
多用疏朗開敞的草坪,零星點綴喬、灌木,或與低矮的花叢、地被植物相結合配置,創造出寬闊祥和、或熱鬧紛繁的開敞式空間[1]。紀念公園的開敞式景觀空間主要有公園入口區和陽光草坪區。公園入口區由特色水景、層疊花壇等景觀要素構成,形成公園標識性景觀。入口區選擇鳳凰木、樟樹、秋楓等為主要樹種,它們或花開艷麗、或樹姿壯觀,特別適合在入口區列植、孤植,景觀效果極佳。配以山茶、金絲桃、桂花等灌木,輔以龍船花、長春花等地被植物,形成喬、灌、草的立體式種植。陽光草坪區以開闊的草坪、整齊的樹木、獨特的陽光亭,為日漸擁擠的城市提供一個開闊的活動空間,一家人盤地而坐于草坪之上,其樂融融。該區域以開敞的草坪為主,列植有陰香、尖葉杜英、刺桐等樹種,或株態優美、或花開滿株,豐富的色彩和規則的幾何線條給人以明快的視覺享受。
運用高大的樹種、攀援的植被、圍合的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等,來創造出安靜、祥和的封閉式景觀空間[1]。紀念公園的封閉式景觀空間主要有山林景觀區。該區保留原有山丘不變,對其加以景觀改造。以環山路、木棧道環繞整個山丘,并結合登山道將山林景觀完全展現給市民。山林區東部設有休息平臺、休閑花架等設施,是觀賞擔桿山的好場所。該片區以鳳凰木、木棉、紅花油茶、紅花荷、桂花等陽性樹種為主,四季有花,是山林景區的“賞花區”。山林區南部建有觀景臺、景觀亭等,方便行山中途休息,視野開闊,馬鞍山的風光盡收眼底。該片區以楓香、山烏桕、臘腸樹、陰香、榕樹等陽性植物為主,春有黃花、秋有紅葉、冬夏綠葉蔥翠,是山林景區的“品色區”。山林區西部有山體跌水、觀景臺等景點,公園全景一覽無余,可觀武廣高鐵飛馳而過。該片區以樂昌含笑、苦楝、蒲桃、桂花等喜光稍耐蔭的植物為主,花香醉人、樹蔭濃郁,是山林景區的“聞香區”。山林區北部規劃了景觀雙亭、茶園等,可遠眺香爐山、秀才山,從高處瞻仰英紅行政中心大樓的新姿。該片區以木荷、苦櫧、鵝掌楸、觀光木等耐蔭植物為主,或葉形奇特、或樹冠濃密,是山林區的“觀姿區”。
對于半封閉半開敞式空間,可采用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的植物配置方式來體現和表達。紀念公園的半封閉半開敞式空間主要有運動健身區、樹陣景觀區和極致風光區。運動健身區設有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健身設施,該區主要種植有仁面、蒲桃等樹種,為在該區活動健身的市民提供庇蔭處。樹陣景觀區由規則的線條、明快的節奏、交錯的樹陣、起伏的草坪組成。主要以樟樹、白蘭、紅花羊蹄甲、黃槐交錯列植,細葉紫薇、山茶、夾竹桃等穿插種植其中。極致風光區為紀念公園的制高點,建有山頂平臺、舞臺、紀念雕塑等設施。山頂上種植有8棵鳳凰木,其鮮紅的花朵象征著合作區如火如荼地開展并走向火紅的未來。
英德鎮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國紅茶之鄉”的美譽。紀念公園中規劃有茶園,茶園位于山坡,直面英紅鎮行政中心大樓。另外整個設有茶具雕塑、茶館、茶文化館等建筑小品。種植有山茶、紅花油茶等與茶有關的樹種,力求體現英德濃厚的茶文化。除了茶文化,英德也是著名的中國英石之鄉,公園內多處以黃蠟石等點綴配景,配以各種時花、地被,用花的柔襯托石的剛。
為體現地方特色,園區的植物景觀模擬粵北地區特色植物生態群落,如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山烏桕(Sapium discolor)—苦楝(Melia azedarach)+尖葉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鴨腳木(Scheffera octophylla)、樂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鳳凰木(Delonix regia)+紅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女貞(Ligustrum lucidum)+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仁面(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木蓮(Manglietia fordian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山茶(Camellia japonica)+九里香(Murraya exotica)、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i)+秋楓(Bischofia javanic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白蘭(Michelia alba)—含笑(Michelia figo)+棣棠(Kerria japonica)等各類觀賞性植物。整個園區以建造大植物園的思想來規劃設計植物景觀,在達到生物多樣性要求的同時,充分體現景觀文化的本地性,使公園的植物景觀更具特色。
公園的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應發揮地域優勢,體現地方特色,充分考慮周圍的環境,如山體、水體等,并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選用不同體態、色彩的植物,特別強調鄉土樹種的運用,用植物配合劃分不同的景觀空間。將美麗怡人的公園景觀與英德悠長的歷史文化緊密結合,創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紀念公園。
[1]倪麗麗,李 靜.安徽大學新校區植物景觀規劃設計解析[J].山西建筑,2008,34(29):337-338.
[2]王華南.廣東省生態公益林優良鄉土闊葉樹種選擇[J].廣東林業科技,2002(11):79-80.
[3]楊軒銘.地域性文化在城市公園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大觀,2013(7):88.
[4]焦 龍.以人為本的公園設計[J].現代園藝,2013(6):31.
[5]王 彤.淺談北京郊野公園植物種植規劃設計[J].中國林副特產,2013(4):35.
[6]王建煒.植物種植設計的本土化表達——以北京百旺郊野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0(1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