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廠
電解鹽水殺菌技術
宋 臣
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廠
扶余油田污水細菌指標達不到石油行業標準,注水管線及其設備的嚴重結垢和內腐蝕,造成管線穿孔、管網效率下降、注水壓力低,完不成配注任務;堵塞地層注水井注水壓力逐漸升高,嚴重影響回注水工作的正常進行,注水能耗增加、油田產量下降。為此,開展了電解鹽水殺菌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通過現場應用表明,電解鹽水殺菌技術殺菌效率高,且殺菌效果穩定。
油氣田;原理;應用;效果
污水中微生物大量孳生(特別是硫酸鹽還原菌SRB),導致黏泥污垢堵塞注水井下管道、加速管道腐蝕、注水壓力升高,從而增加了機泵的用電負荷,同時大量細菌污染油層影響了原油的采收率并增大了采出污水的處理成本和難度。這些問題威脅和破壞采油長周期安全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扶余油田污水細菌指標達不到石油行業標準,注水管線及其設備的嚴重結垢和內腐蝕,造成管線穿孔、管網效率下降、注水壓力低,完不成配注任務;堵塞地層注水井注水壓力逐漸升高,嚴重影響回注水工作的正常進行,注水能耗增加、油田產量下降。為此,開展了電解鹽水殺菌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電解鹽水殺菌裝置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電解鹽水殺菌裝置流程
電解鹽水殺菌裝置流程如下:化鹽罐中的飽和濃鹽水與軟化水按一定的比例經過配比器后,配成濃度為3%~5%的稀鹽水,進入稀鹽水罐中,經過稀鹽水泵加壓后送入電解槽中。稀鹽水由電解槽的下部進入,由下至上流過電解槽中的各個電解室,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產生次氯酸鈉溶液,由電解槽出口經管道進入次氯酸鈉儲罐中,次氯酸鈉溶液通過加藥泵加壓后送至加藥點,電解時產生的氫氣經次氯酸鈉儲罐上部的排氣口排至室外,鈣、鎂等沉淀沉積在儲罐下部,由排污口定期排出。由于水中存在鈣、鎂離子,電解時必然在電極板上產生沉淀,從而導致電解效率下降,因此必須定期對電解槽進行酸洗。
2011年在扶余油田中區聯合站、東區聯合站分別安裝了KXKB—3—6電解鹽水殺菌裝置。
(1)東區聯合站:①根據東區站轄區注水量需求,正常運行6臺電解槽,日處理水量可達到18 000m3;②按照余氯檢測結果,調整加藥量,余氯為0.5mg/L左右合適。
(2)中區聯合站:①根據中區站轄區注水量需求,正常運行2臺電解槽,日處理水量可達到6 000m3;②按照余氯檢測結果,調整加藥量,余氯為0.5mg/L左右合適。
電解鹽水殺菌設備投入穩定運行后,經檢測,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1)加藥濃度(有效氯):≤16mg/L(污水中S2-含量按小于5mg/L計)。
(2)注水泵入口含菌達到如下指標:硫酸鹽還原菌≤25個/毫升,腐生菌≤1 000個/毫升,鐵細菌≤1 000個/毫升,余氯≤1 mg/L,腐蝕速度≤0.076 mm/a。
總體看,電解鹽水殺菌技術殺菌效率高,且殺菌效果穩定。與單純的化學藥劑殺菌技術相比,其運行成本大幅降低,給油田開發經營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欄目主持 張秀麗)
10.3969/j.issn.1006-6896.2014.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