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立忠,張 鵬
(寧夏泰益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寧夏銀川 750205)
紅霉素發酵液分離的設備,傳統上用的是板框壓濾機,西安利君及其它一些生產規模小的企業還在用,2004 年以后,微濾膜過濾設備在一些新上企業得到采用,如東陽光采用陶瓷膜,寧夏啟元藥業有限公司采用金屬膜。兩種設備工藝使用情況,現比較如下。
板框過濾設備,濾材使用的是濾布,要求先對發酵液進行絮凝處理,以便形成較大顆粒,在板框上形成較好濾餅,以利發酵液過濾過程中,細小物質攔截在濾餅上,不堵塞濾布毛孔,進行良好固液分離,稠料發酵工藝適合板框過濾。
紅霉素發酵液通常需要加入4.5 %(即T 發酵液需加入45 kg 硫酸鋅)以進行蛋白沉淀絮凝[1],由于,硫酸鋅是強酸弱堿鹽,在絮凝過濾中,必須同時加入液堿,以防紅霉素酸性水解破壞。因此,在紅霉素發酵液凝絮處理過程中,操作不當,有可能會造成部分紅霉素效價損失,收率會減少。
通常,進行板框過濾前,進行濾紙小試,檢查濾速及濾液是否澄清,如果處理后的發酵液濾速未增加或濾液混濁,則板框進度和收率會有風險,需要在板框上預輔硅澡土,在濾布上人為形成一層濾餅膜,以防細小物質堵塞濾布毛孔,或在預處理后的發酵液中,加入大量的硅澡土(與發酵液固含物質量相當),以改善料液性狀,有利濾餅形成。紅霉素發酵液濾速差時,進板框過濾前,進行加熱處理,對提高濾速可能會有所改進。
紅霉素發酵染菌,尤其染短小桿菌,或者發酵異常,菌絲自溶情況下,有大量細小物質,若采用硫酸鋅絮凝效果比較差,加硅澡土效果也很難奏效,進板框過濾有可能顆粒無收。
一般板框過濾工藝,需經過進料、常水頂洗、吹風過程,以便將紅霉素效價頂出,以保證收率。進料過程時間較短,常水頂洗過程時間較長。板框進料量掌握不準,會使濾餅形成不均,或進料太瓷實,頂洗會走短路,形成“大白嘴”,不能將濾餅中紅霉素效價有效頂出,嚴重影響紅霉素收率。由于進料、頂洗分步進行,濾出液效價會有較大差別,需配置不同罐存放,在給下工序交料時,需搭配體積,以利下工序工藝控制。除紅霉素存在菌絲胞外,如果發酵不染菌,形成濾餅好,采用隔膜板框,可以減少普通板框的一些缺陷。
板框進料臺數,通常取決于發酵液體積及固含量,進料過多過少嚴重影響板框過濾收率,以及生產進度。多罐進料時,需要考慮進料、頂洗、拆洗時間,如果前次物料不好,嚴重影響下批次物料進度控制。
陶膜過濾需要配置大功率循環泵(165 kW 左右),在較高壓力下,使發酵液透過微濾膜,進行固液分離。要求發酵液中不得有機械強度大顆粒物質,不得有硅油類物質,避免傷害濾芯,稀料發酵工藝適合膜過濾工藝。
陶膜工藝設計上,配置寬通道膜芯以利較大進料通量,保證生產進度,配置窄通道膜芯以利濃縮倍數提高,陶瓷膜工藝中,進料和頂洗(透析)同時進行,頂洗時要求去離子水或硬度較小的水質(尤其不能含有砂砬類物質),采用自控方式,濃縮比及透析比事先設定好,因此,陶膜濾出液效價能穩定在2 800 μ/mL 左右,不需另配置不同效價貯存罐。隨著物料在膜面上形成濃度極化,形成膜污染,影響膜進料量(膜通量),陶膜工藝設計上,采用在線清洗方式,可將跨膜壓差增大顯著的膜組切出,不進料而進行清洗,其它膜組繼續進料,保證連續進料,確保生產進度。膜清洗包括熱水沖洗、堿洗、酸洗,根據膜污染情況,確定清洗方式,堿洗和酸洗有濃度在線監測,低于堿(酸)清洗濃度后,系統自控補加堿(酸)量,因此,清洗過程水量,酸、堿量都能集約化控制。
陶瓷膜過濾進料量,通常取決于過濾面積以及料液質量,采用轉輪設計進料、在線清洗工藝,多罐次進料不需要停歇,保證24 小時處理完一天批次料。
(1)一般板框過濾收率在88 %左右,而膜過濾收率在93 %左右,對于一條年產1 000 t 硫氰酸紅霉素生產線,日出成品3 000 kg,則板框工藝至少會有150 kg損失,按硫氰酸紅霉素近年平均價300 元/千克,板框工藝比膜工藝將損失4.5 萬元/日,年損失1 485 萬元(年生產天數330 天)。
(2)板框過濾工藝需要加入硫酸鋅進行絮凝,按照單罐體積145 m3,日放三罐,需加入硫酸鋅在19.6 t(145×45×3=19.6 t),至少增加7.06 萬元/天(19.6×3 600 元/噸=7.06萬元)。同時,為防止酸性條件下對紅霉素降解有影響,液堿量也比膜過濾加量大。采用板框過濾工藝年原材料增加費用2 330 萬元(年生產天數330 天)。而膜過濾預處理工藝不用硫酸鋅。
(3)陶膜過濾濾芯使用壽命一般為4 年,現一條生產線膜組58 個(其中,38 組窄通道,20 組寬通道),每組價值16.4 萬元/組,58 組膜芯總價值951.2 萬元,每年淘汰更換價237.8 萬元。
板框的濾布是耗材,主要是細布如8386 型號,按一條生產線配置16 臺500 m2板框,板1.6×1.6 m,數量130 個板/臺板框,濾布總數7 280 m(幅寬1.6 m),按每月殘破耗用量10 %計算,年耗用量約8 736 m,價值10.5 萬元左右。
(4)陶膜用電功率較大,年耗電456 萬元(165 千瓦/臺×8 臺×24 小時×330 天×0.40 元/千瓦時=418 萬元/年),在此僅統計循環泵用電,其余忽略。板框無循環泵,電費忽略。
(5)陶膜清洗必須使用去離子水,透析也需要較好水質,一條生產線按每天用量1 000 t,去離子水單價2元/噸,則年費用72 萬元(1 000 噸/天×330 天×2 元/噸=66 萬元),板框過濾工藝需用水頂洗和板框沖洗,考慮套用中水,水質要求不高,水費用忽略不計。
(6)人工費用比較。板框過濾工藝除配置工藝值班人員外,還需另配拆裝板框人員,按現行板框配置18人,一天拆3 次板框,人均工資160 元/天,則拆裝板框年人工費用103.7 萬元(18 人×160 元/天×330 天=95 萬元),膜過濾不需配置工藝值班以外人員。
(7)設備折舊,陶膜折舊360 萬/年,板框比較少,在此忽略不計。
綜合以上,陶膜年費用1 082 萬元(237.8+418+66+360=1 082),板框年費用3 920.5 萬元(1 485+2 330+10.5+95=3 920.5),在此包含板框過濾工藝收率比較陶膜過濾少5 %點的損失1 485 萬元,兩者相比,板框過濾工藝比陶膜過濾工藝多出費用2 838.5 萬/年,一條生產線。因此,板框過濾工藝運行非常不經濟。
板框過濾工藝產生菌渣,含有大量硫酸鋅,硫酸鋅有毒,含有硫酸鋅的菌渣,露天放置時,雨水會溶解部分硫酸鋅滲入地下,對地下水體安全存在嚴重威脅。菌渣中進行硫酸鋅回收,一般要進行焚燒,采用硫酸溶解,對設備、環境影響非常大。因此,含有大量硫酸鋅菌渣,是環保處理難題。
膜過濾工藝中,菌渣得到極大破碎,膜排出的液體含有破碎的菌渣,稱為濃縮液,其中含固量8 %以下,固體不成形,漂浮在液面上,SS 高又難收集,不能直接進環保車間進行生化處理。2008 年《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將抗生素渣定為危險廢物,不得用于飼料,在此,不考慮制作飼料的工藝方法。環保處理方法有[2]:(1)由于濃縮液營養物豐富,無毒性,噴霧制粒,制成有機肥,但由于加熱過程排放廢氣,難以回收處理,成為環保公害,難形成生產效益;(2)對濃縮液絮凝處理,得到的固體物進行焚燒,本方案需增加原材料費用;(3)以一定比例直接與煤粉混摻焚燒,濃縮液水份高,燃燒費用高,堆集時間長易腐敗變臭,影響環境;(4)利用厭氧消化技術,回收沼氣,制備沼肥,技術還未成熟,前景可以展望。因此,陶膜的廢固,在環保處理工藝上,有較多選擇性,但沒有一條最合適的方法,還需要不斷探索。
總之,微濾設備自動化良好控制,穩定較好的收率,較少的原材料用量,在工藝和成本上,有較大的優勢,進行紅霉素發酵液過濾設備選型時,可優先進行考慮。不過,微濾設備在一次投資上遠遠大于板框設備,進行投資預算時,應進行充分的考慮。
[1] 俞文和.抗生素工藝學[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2] 李再興. 抗生素菌渣處理處置技術進展[J]. 環境工程,2012,30(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