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曉 峰
(中電建水電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征地移民工程是水電站開發建設的重要項目,也是水電站建設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環節。當前,我省許多大中型水電工程移民遷建工作從一開始就大大滯后于主體工程的建設進度,成為電站截流、下閘蓄水等階段性目標完成的制約因素。為逐步扭轉以往水電工程建設強行征地和強遷等不利局面,保障移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穩定。國家發展改革委、省人民政府提出“先移民后建設”的水電開發新方針,即先安排好移民的事情、給移民工作合理的遷建周期,在此基礎上主體工程再開工建設。這個方針立足于目前水電開發建設實際,旨在更好地解決移民安置問題,是一項高度重視移民工作的新舉措。這項舉措能有效解決移民滯后影響工程建設問題,實現移民遷建與電站建設的雙贏。
2010年6月,四川省扶貧移民局、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以“川扶貧移民規安〔2010〕202號”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全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先移民后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實施“先移民后建設”前置條件和具體操作程序;201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能源〔2012〕293號”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水電工程先移民后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堅持‘先移民后建設’的水電開發方針、突出抓好移民安置工作、全面做好移民安置規劃實施、落實好有關各方責任”等指導方針,并對水電開發實施“先移民后建設”政策提出了具體要求。
巴拉水電站嚴格按照國家和四川省有關水電工程“先移民后建設”政策法規要求,積極推動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各項工作,成為四川省內第一個按照“先移民后建設”標準程序核準的項目,目前巴拉水電站“先移民后建設”項目實施工作進展順利,移民群眾對實施效果非常滿意。
巴拉水電站位于大渡河東源腳木足河上,壩址位于馬爾康縣日部鄉上游約10 km的中高山峽谷河段,廠址位于日部吊橋上游3.6 km處腳木足河右岸山體中,為地下廠房。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下游生態用水要求。水庫正常蓄水位為2 920 m,相應庫容1.28億m3,死水位2 918 m,調節庫容650萬m3,具有日調節能力;裝機容量738.6 MW,與上游電站聯合運行時多年平均發電量30.109億kWh。水電站樞紐工程為二等大(2)型工程,主要由擋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隧洞和地下發電廠房等組成。
根據四川省扶貧移民局、四川省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在全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先移民后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川扶貧移民規安〔2010〕202號文件,水電工程開展“先移民后建設”工作應按照下列要求開展具體工作。
(1)國家發改委或省發改委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大中型水電工程;
(2)國家發改委或省發改委批準項目建議書的大中型水利工程。
(1)水電項目預可研、水利項目可研通過審批;
(2)封庫令已經省政府下發,并批準了《移民安置規劃大綱》;
(3)省扶貧移民局審核批準了《移民安置規劃》;
(4)有國家發改委或省發改委試行先移民后建設新方針的要求;
(5)項目法人有先移民后建設的意愿,項目涉及占地的市(州)政府同意并向省政府請示;
(6)經省政府批準同意實行先移民后建設。
經省政府批準后,按以下程序開展工作:
(1)由項目法人編制與《移民安置規劃》相吻合的《工程建設區和圍堰截流水位以下移民搬遷安置實施方案》,經縣、市(州)政府確認后報省扶貧移民局審核確認;
(2)項目法人通過市(州)發改委向省發改委上報移民安置和需要復建的專業設施項目申請報告(有當地環保、水保部門的意見);
(3)省發改委對移民搬遷安置和復建專業設施項目申請報告單獨核準(審批);
(4)國土、林業部門根據省發改委單獨核準(審批)的項目辦理征地手續;
(5)由縣、市(州)移民部門在項目法人配合下組織實施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省扶貧移民局加強指導;
(6)移民搬遷安置完成后,按新條例規定申報、組織驗收。
2011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辦能源〔2011〕920號”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同意四川腳木足河下爾呷、巴拉和達維水電站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同意巴拉水電站開展前期工作,并明確要求“電站開發建設要試行先移民后建設的水電開發新方針,將落實和安置好移民作為電站建設的重要前提條件”。
(1)2009年7月,清源公司編制完成的《四川省腳木足河巴拉水電站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審查通過,并以“水電規規〔2009〕89號”印發了《關于印送〈四川省腳木足河巴拉水電站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意見〉的函》
(2)201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11〕33號”下發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巴拉水電站建設征地范圍內禁止新增建設項目和遷入人口的通知》——“停建通告”;2012年1月,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以“水電規庫〔2012〕6號” 下發了《關于印送<四川省腳木足河巴拉水電站移民安置規劃設計大綱審查意見>的函》;2012年2月21日,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12〕25號”對《腳木足河巴拉水電站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大綱》進行了批復。
(3)2012年8月,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以“川扶貧移民發〔2012〕405號”印發了《關于對〈四川省腳木足河巴拉水電站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報告〉(審定本)的批復》
(4)2011年4月,國家或省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辦能源〔2011〕920號”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同意四川腳木足河下爾呷、巴拉和達維水電站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明確要求巴拉水電站開發建設要試行先移民后建設的水電開發新方針,將落實和安置好移民作為電站建設的重要前提條件。
(5)2012年7月,項目業主單位在征求多數移民意愿基礎上,向項目所在區阿壩州人民政府提出在巴拉水電站開展“先移民夠建設“工作的申請,得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并向四川省人民政府轉報了請示文件。
(6)2012年9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辦文通知〔2012〕2526-2號,同意了巴拉水電站開展“先移民后建設”工作。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川發改能源函〔2012〕1902號”印發了《關于同意腳木足河巴拉水電站開展“先移民后建設”前期工作的函》。
根據《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國務院令第471號)要求,移民安置工作實行政府領導、分級負責、縣為基礎、項目法人參與的管理體質,移民區和移民安置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移民安置規劃的組織和實施。巴拉水電站先移民后建設工程涉及項目招標等建設管理內容由馬爾康縣和阿壩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加強業務指導。業主單位積極參與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實施工作,主動協調移民遷建與工程建設進度的關系,提出合理化建議并按期撥付到位移民補償資金;移民綜合監理單位主要監督移民工作實施進度、實施質量和補償補助資金撥付情況,主動協調各方處理各項遺留問題并參與階段性驗收工作;移民綜合設代負責設計技術交底工作,并現場了解實施情況,及時處理實施中的設計變更,協助業主和實施單位做好有關的協調工作。
處理范圍:巴拉水電站“先移民后建設”項目處理范圍主要涉及樞紐工程建設區、圍堰截流水位淹沒影響區有關實物指標以及庫區“應地方要求提前處理的部分淹沒實物對象”,規劃需搬遷安置農村移民29人及有關宗教設施,需要處理的專業項目包括小水電站、巴郎村古遺址及庫區提前實施交通恢復工程等。
實施內容:巴拉水電站“先移民后建設”項目總征收征用土地265.21畝,其中永久占地159.30畝,臨時用地105.91畝;搬遷人口6戶27人,生產安置21人;各類房屋總面積3 269.71 m2及附屬設施;土零星樹木661株;色江村活動室1處,巴郎村白塔1座,下爾呷村大瑪尼堆1座,巴郎村古遺址1處。建設征地移民安置靜態投資2 971.15萬元(含需提前實施項目投資384.32萬元)。
截止2014年9月,通過地方人民政府和相關各方的共同努力,巴拉水電站“先移民后建設”項目土地征收征用全部完成,完成白塔、村集體活動室和大瑪尼堆補償處理,正在開展移民搬遷安置和生產安置工作,待完善伸臂橋、巴郎村古遺址等專業項目重大設計變更手續后兌付補償資金。共兌付各類移民補償資金1 280余萬元。
當前巴拉水電站“先移民后建設”項目尚未實施完畢,不具備驗收條件。項目業主計劃于2015年6月30日前配合地方各級政府完成“先移民后建設”項目實施工作,然后按照規定申報省人民政府組織驗收。
“先移民后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開辟了水電開發中以人本思想為先導,推動移民安置的新途徑。試行“先移民后建設”水電開發新方針,緩解了水電工程建設與移民安置之間的矛盾,有利于確保移民工作合理周期和工程的順利建設,進一步促進了工程建設與移民安置相互協調,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先移民后建設”必然成為新時期水電開發移民工作的一項創舉,該項工作模式必然得到廣大移民群眾和相關各方的普遍認可。
巴拉水電站“先移民后建設”促使移民提前搬遷入住新居,提升了移民居住條件,實施交通工程和橋梁建設解決了庫周移民群眾交通出行難題;移民安置超前于工程建設,移民提前得到妥善安置,為工程建設提供良好的施工環境;當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我們利用科學嚴謹的方法去研究解決,促進移民安置與工程建設協調推進。
貫徹落實“先移民后建設”的水電開發新方針,需要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移民工作、協作分工明確職責、周密部署精心實施,把達成的共識落實到具體的行動。同時項目業主、移民綜合監理、移民綜合設計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主動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實施移民安置工作。
(1)實施“先移民、后建設”,必須嚴格按照國務院第471號令規定的移民政策、管理體制、工程程序和管理辦法有序開展移民工作。
(2)按照批準的移民安置規劃,做好移民項目實施的計劃管理、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工作,規范有序地組織移民搬遷實施。
(3)建立移民工作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相關單位征地移民工作積極性,加快推進移民工作進度。通過在巴拉水電站試行“先移民后建設”水電開發新方針,按照國家和省級人民政府的相關政策要求開展水電工程“先移民后建設”工作,從前期按規定程序核準、依法合規順利實施以及組織驗收,對“先移民后建設”水電開發新方針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緩解前期工程建設與移民安置之間的矛盾,在落實水電開發新方針的同時充分考慮移民安置的要求,使“先移民后建設”不僅造福移民,而且為主體工程建設提供了施工區域,極大得縮短了水電工程建設周期。
作者簡介:
董曉峰(1981-),男,陜西大荔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環境保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