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青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新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解讀
石曉青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以《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新舊水資源論證導則的不同之處,探討了新舊導則在編制論證報告書內容上的變化,研究了新導則的亮點與難點,以供參考借鑒。
導則,章節,水資源,報告書,內容
SL 322-2013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3年12月5日發布,2014年3月5日實施的。該導則是總結了水利行業標準SL/Z 322-2005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試行)實施9年來的實踐經驗,針對應用中發現的問題和水資源管理新要求,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的修訂稿。
根據2009年國務院和水利部提出:“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切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根據水利改革發展的要求,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即:1)開發利用紅線,控制了用水總量。2)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控制了入河排污總量。3)用水效率控制紅線,遏制了用水浪費。嚴格控制區域用水總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嚴格控制入河湖污染物總量,新導則很明確貫穿了這三條紅線。
首先,在報告章節的編排上有所改變,舊的水資源論證導則共分為10章節,而新導則分成了8章節,新導則的第一章總論把舊導則的第一章總論和第二章的建設項目概況同時容納在內了。且新導則的第一章中在工作等級劃分時有了很大的變動,如:
1)在退水量等級的劃分中新導則明確提出了根據缺水地區退水量的多少就劃為一級或二級論證,而在舊的導則中是沒有明確提出此量的,還有退水量的多少在新舊導則的劃分上也是不同的,新導則為不大于0.01 m3/s為三級論證,不小于0.05 m3/s為一級論證,其余為二級論證;而舊導則中不大于0.05 m3/s為三級論證,不小于0.1 m3/s為一級論證,其余為二級論證。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新導則更注重環保,對退水量的多少更加重視。
2)新導則明確提出了按水功能區來劃分等級,且劃分方法更為具體。
3)新的導則增加了按用水合理性來劃分等級,更加強調了按生產用水比例來劃分等級。
4)在地下取水分類中增加了按農業用水水量來劃分等級。
5)在地表水取水水源分類中新導則增加了按取水水源個數或者類型來劃分等級,而舊的導則沒有這些內容。且在第一章的附圖中也增加了取水影響范圍圖和退水影響范圍圖。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新導則的要求更加明確具體,反映導則實施以來的實踐成果,加強了指導和可操作性。
新導則的第二章即為舊導則的第三章,增加了區域的河流水系工程的介紹及水功能區水質及變化情況,這些是原導則沒有的東西,可以看出新導則更加強了對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指標的管理要求,強化水功能區達標和區域用水水平內容。新導則的第三章也就是舊導則的第四章,這是水資源論證報告的核心內容也是新導則改動較大的一個部分。在新導則中這部分增加了許多內容,比如增加了水資源條件、規劃的相符性、工藝技術的合理性與污廢水處理及回用這些內容。從增加的這些內容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一,新的論證導則要求取水必須符合水資源整體規劃,不能違背水資源的整體規劃來取水。其二,增加的工藝技術的合理性與污廢水處理及回用這些內容更加強調了節水與水的重復利用的重要性,這也又一次強調了新導則對節水意識的重視程度。新導則的第四章也就是舊導則的第五章節的內容,取水水源論證一章,新舊導則變化不大,但細化了“地下取水分級論證技術要求表”,對測繪的精度、資料的要求、監測方案等做了詳細的技術規定和深度要求。新導則的第五章,也就是舊導則的第六章,新導則在這個章節更具體的指出了要從哪些方面來表述對水資源的影響,同時又一次強調了項目取水對區域配置方案的影響及增加了項目取水對生態的影響與項目取水對水功能區納污能力的影響。對其他用水戶的影響中更加強調了對用水戶取水條件的影響和對其他用戶權益的影響,分開來論述更加具體的強調了對人文的影響。新導則的第六章即舊導則的第七章,退水影響論證,新導則對退水對水功能區的影響更加具體的提出了退水對使用功能、納污能力和水生態這三個方面的影響。還增加了需畫出退水口位置圖。第七章即舊論證導則的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內容,在這一章節中增加了節水與管理措施這一小節的內容,同樣可以表明新論證導則強調的重點是節水與環境保護。第八章即舊論證導則的第十節內容,主要是總結了一下本報告在做的過程中得出的各種結論,新舊論證導則在這一章節沒有太大的變化。
新導則的應用突出了新形勢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重點論證的內容。
從而可以看出,水資源論證導則在施行9年以來水資源配置的指導思想由“以需定供”“以供定需”“基于宏觀經濟”“面向可持續發展”到目前的“遵循科學發展觀”,配置目標從單方面追求經濟效益發展到追求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的過程。配置內容從單純的水量分配逐步發展到水量、水質的統一調配,從地表水的分配調度發展為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度,同時開始考慮雨洪資源的綜合利用。配置方法和技術由單一的數學規劃模型發展為數學規劃與模擬技術、向量優化理論等幾種方法的組合,對問題的描述由單目標發展為多目標,突出了水資源規劃的重要性,同時新的論證導則融入該項內容。從而可以驗證論證后的用水量及用水水質是否符合規劃水資源提的用水方案、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入河排污總量等要求。
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取水不僅要考慮到項目自身取水、用水要求,還要符合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同時還得兼顧項目取水對其他用水戶和其他用水戶權益的影響,還得考慮到項目取水對環境與生態的保護。通過分析項目的用水水平,論證與用水效率控制指標的符合性;通過分析項目廢污水退至地表水域后,對論證范圍內水功能區納污能力和水生態的影響,分析項目退水與水功能區管理規定的符合性。水資源論證報告書在編制過程中增加了項目取用水與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符合性分析,通過分析建設項目取水與水量分配方案的符合性,論證建設項目取水水量是否在區域用水總量控制范圍內;將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融入新導則中,將對編寫新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過程中,為“三條紅線”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新的論證導則單獨為節水措施與管理增加了一節。許多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認為,根據業主提出的取用水量所做的用水水平分析,如果在相關標準范圍之內,且也是符合《用水定額》的,就認為該項目用水是合理的,并沒有根據每個項目的具體生產工藝和用水工藝詳細地分析節水潛力。新導則規定,每個報告書均應該根據建設項目本身的用水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用水指標,進行定性分析與定量計算,綜合分析項目的用水水平,以最經濟合理和節約水資源為原則,提出具體的節水措施與相應的節水潛力,從而確定項目的合理用水量。
新導則規定,加強建設項目取退水對區域水資源、其他用水戶的分析,特別強調了退水對水生態和水功能區及納污能力的影響分析。
總之,新導則的規定更加具體且可操作性更強,更符合水資源發展規劃的要求。
[1]SL/Z 322-2005,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試行)[S].
[2]SL 322-2013,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
[3]張欣,黃繼,劉海嬌,等.新形勢下水資源論證工作的實踐與建議[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3):59.
The new The Guidelines for Water Fesources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terpretation
SH IXiao-qing
(Shanxi Investigation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Taiyuan 030013,China)
Taking The Guidelines forWater Fesources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s the research target,the paper compares new and old water source discussion guidelines,explores new and old guidelines compiling reports contents alteration,and finally studiesmerits and difficulties of new guideline,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guideline,chapter,water source,report,content
P337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4.30.152
1009-6825(2014)30-0270-02
2014-08-11
石曉青(1978-),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