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剛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00)
天窗是指列車運行圖中不鋪畫列車運行線或調整、抽減列車運行線為營業線施工、維修作業預留的時間,按用途分為施工天窗和維修天窗。天窗開設由運輸部門和設備管理部門進行綜合管理,施工必然給行車帶來影響,但施工是保證設備質量及運輸安全的基礎,兩者相互依托,同時又相互制約。如何綜合利用天窗,提高天窗的利用率是擺在設備部門及運輸部門面前的緊迫任務,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和完善。
天窗利用在實際操作中經常存在幾種情況:1)天窗點外作業未全部納入施工計劃,作業單位將施工計劃作業項目在天窗點內作業,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2)提報天窗計劃一般是提前兩周,作業項目、地點不能確定以及臨時性作業內容造成天窗作業項目不實、作業地點不符。3)天窗點遇節假日、暑運、春運和軍、特運等情況取消及列車晚點造成天窗點提前、推遲或取消,導致作業單位的天窗維修管理難度加大,工區安排的日計劃與作業不一。作業班組根據天窗時間臨時調整作業安排,造成設備維修欠賬,無法得到及時整修,同時對現場作業造成極大的施工不便。4)個別天窗點安排在夜間,由于夜間照明設備不足,作業難度大,作業效率不高。綜上所提及情況均嚴重影響了天窗的綜合利用和利用率,如何改變現狀,利用好寶貴的“天窗”是值得設備維修單位重點思考的問題。
從運輸效率、資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等方面需要,目前鐵路以開設綜合維修天窗為主,在綜合維修天窗內工務、電務、供電等部門對線路、通信信號和供電設備進行綜合維修。根據《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辦法》規定兩個及以上單位綜合利用天窗在同一站內或區間作業時,必須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并由車站根據作業項目,制定維修主體單位(原則上重點病害處理、施工優于正常維修),在同一區間或站內發生不同工種的作業矛盾時,由車站協調安排。雖然對天窗點內平行作業做了詳盡的規定,在具體作業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運輸部門作為統籌管理的主導部門,未能實現對各部門的作業需求、作業項目以及病害對設備的影響有充分的認識,可能造成現場重點病害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或者實際可以平行作業的只允許一個作業單位進入,造成天窗綜合利用不盡合理,利用率不高,未能實現真正的平行作業。
2)各專業含工務、電務、供電設備管理部門在平行作業中涉及各項作業機具、作業車進場、進線,當在同一區間移動作業時,如不能及時落實各項安全防護措施,協調各項作業機具的作業范圍,對施工、人身安全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如何做到天窗的最大優化利用,統籌各系統單位工作量安排一點多用,確保天窗點內作業單位做到互補干擾,相互配合高效完成設備整修任務,仍然是擺在施工現場和天窗管理人員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
集中修是集中調配施工機械、人員、路料,綜合利用施工天窗,在短時期內集中完成一條線路行車設備大中修和技術改造任務的一種施工組織形式。集中修天窗在對工務、電務、供電等設備進行全面整治的同時,還要確保施工、運輸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對運輸組織的影響,使“天窗”利用率大大提高。在集中修天窗內能解決日常維修天窗由于時間短、只能利用小型機械或人工等因素無法解決的設備病害。集中修天窗以“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集中維修設備”的維修資源集約化管理模式,可以顯著提升鐵路養護維修的質量。例如太原鐵路局于2012年9月24日~9月28日在石太線新鳴李—皇后園間、南同蒲榆西—修文(含)間組織集中修天窗內施工,組織2個清篩隊(2Q3D1W1P/3Q4D1W1P)、2組線路搗固隊(2D1W/組)和1組道岔搗固隊(3D),完成更換道岔:8組;更換鋼軌:11.25 km;大機(人工)清篩:6.71 km;道岔換砟:2組;大機搗固線路/道岔:28.6 km/48組;道岔整修:23組。利用集中修天窗為進一步提高石太線、南同蒲線太原局局管線路質量,消除道床板結、線路幾何尺寸不穩定、軌道框架強度嚴重不足等病害,為行車安全打下了堅實的設備基礎。隨著集中修天窗模式的推廣應用,各作業單位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各種問題:
1)集中修天窗由于參與人員廣,作業項目復雜,施工組織難度大,作業質量更是重中之重。集中修天窗點內施工質量不高,后續強制保養未能及時跟上,造成日后維修部門養護困難,設備硬傷無法解決。
2)由于集中修天窗施工涉及施工項目多、部門多,施工點分散、工作量大,施工設備復雜、施工機械移動頻繁,以及施工組織難度大、安全控制面大等特征,施工安全問題嚴峻。
3)集中修天窗內施工機具、用料及舊料的回收,確保機具安全使用、不侵限和工完料凈等都是現場值得注意的問題。
4)集中修天窗存在點前上道提前準備、車站登記作業范圍及影響范圍不準確、防護牌設置不規范、施工防護圖存在錯誤等問題,需要施工單位引起高度重視。
鐵路樞紐由于具有客貨流較大適應客貨運輸和車流組織工作需要,造成樞紐鐵路設備損耗嚴重,病害整治任務重,設備老化速度加快,如不能及時整修,對行車運輸構成安全隱患。但是由于樞紐的特殊性,列車的交匯、到發和通過、客貨的集散和中轉、車輛改編以及貨物承運與換裝等造成在天窗安排上次數少、時間短,只能保證一周兩次甚至一次天窗,造成設備病害得不到及時維修養護,對行車構成隱患。例如太原鐵路局管內太原、榆次樞紐為南北同蒲、石太、太中銀、石太客專5條干線交會咽喉,共有干線站場10個,轄區內南北同蒲、石太線正線計110.98 km。該區段由于行車組織密度較大,而日常的維修天窗時間短、天窗點受列車晚點等因素影響較大,造成目前線路道床板結、翻漿冒泥病害十分突出;線上X69型及部分Ⅱ型軌枕失效嚴重,特別是太原站南咽喉及北營站正線木枕道岔枕木腐朽無法持釘、軌件疲勞傷損、軌道框架強度嚴重不足、幾何尺寸無法保持等綜合病害十分嚴重,存在較大的行車安全隱患。
根據鐵路總公司280號文件《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辦法》的規定維修天窗與施工天窗同步進行安排。但隨著長大區間無縫線路的鋪設,同一區段同一方向每次僅允許施工一次、慢行兩次的要求,長大區間中一小區段進行封鎖施工,整個區段就不允許安排其他“天窗”作業,造成“天窗”浪費,而且對施工區段的強保工作仍需再次申請維修“天窗”,導致施工“天窗”和維修“天窗”利用率低下,對運輸造成較大的影響。
為進一步合理利用天窗,提高天窗利用率,并保證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鐵路系統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對天窗點內作業項目進行了重新明確,并對應納入施工計劃的作業項目未納入計劃,在天窗點內進行維修作業列入黑施工,有效的加強施工安全的風險控制,依法加大對“黑施工”的打擊力度,同時加大天窗管理的考核力度。工務部門現場工作量調查要提前、人員安排要提前,要充分利用既有施工天窗,將施工前撤板、開挖導槽及施工后整修等全部納入天窗點內進行作業。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朝立體交叉養護作業方式轉變,即上行與下行作業相結合,點內作業項目與點外作業項目相結合,工區作業與工隊作業相結合,做到充分利用好天窗,為運輸提供夯實的設備保證。
1)天窗點內兩個及以上作業部門在同一區間或站內進行綜合利用天窗時,由作業部門對各自施工作業項目、作業地點、影響范圍、作業機具車輛安排等進行合理安排,制定“施工防護圖”“施工作業流程圖”“施工安全卡控表”,并提報運輸部門進行審核,由運輸部門召開天窗預備會議,合理安排各作業部門作業范圍及安全卡控措施,明確施工總負責人,統一協調各作業部門、明確分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綜合利用天窗。2)集中修天窗施工單位要按照規定提足天窗點內工作量,按規定時間提報天窗工作量及安全卡控措施等,集中充足人力、機械按批準的工作量完成施工。根據每次集中修特點,確定考核項目,每日對施工進度、完成統計分析,結合集中修施工日期倒排每日施工進度,并對照進行分析考核,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施工天窗利用率,確保集中修順利進行。3)天窗設置不論是“矩形”還是“V形”的形式,均針對線別進行設置,由于樞紐天窗的特殊性,考慮行車組織要求、作業單位人員配置及工作量等實際情況,可以考慮樞紐地段實行分片天窗管理,根據具體線路的特點,結合客流組織需要,可按區域、分場封鎖或按股道封鎖安排,有效解決樞紐運輸任務與設備維修養護。
工務部門轉變傳統作業組織觀念,圍繞提高天窗利用率和作業效率優化作業組織,大力組織專業修理和集中修理,最大限度發揮生產資源作用。規范天窗作業流程,重點做好天窗點前的設備檢查、方案制定、工作量調查、工具材料準備、放樣劃撬以及分工等點前準備工作,增加天窗點內的純作業時間,提高天窗點內的作業效率,最大限度的減少對運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