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民
(勝利石油管理局生產管理部,山東東營 257001)
孤東海堤沖淤形勢與防護對策分析
楊建民
(勝利石油管理局生產管理部,山東東營 257001)
分析了多年來孤東近堤海域水深情勢、等深線位置變化、根部水深變化規律以及各個剖面的沖淤特征情況,同時結合多年的監測資料提出防護對策。
孤東海堤;沖淤形勢;防護對策
孤東海堤位于東營市河口區東部的渤海淺海區域,黃河入海口以北約15 km處,始建于1987年,全長約16.7 km。2005年對孤東北大堤進行了堤腳加固,目前,孤東東大堤K0+000~K3+ 400段受KD401進海路的保護運行良好,沒有出現損壞情況;K3+400~K10+000段海堤的損壞情況較為嚴重。
1.1 孤東近堤海域水深情勢
1)各等深線大部蝕退,蝕退最劇烈的區域出現在近堤南、北兩部海域。根據2010—2012年孤東近堤海域等深線比較圖可以看出,2010—2012年孤東海堤近堤海域大部分處于沖刷狀態,北大堤和東大堤交匯區海域基本保持穩定,證明了該區域的防護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各等深線整體上出現了向近堤靠近的現象,尤其是南北兩側海域尤為明顯。
2)丁壩的影響。丁壩的修建改變了附近地形的沖淤形態,從等深線圖上可以明顯看出,丁壩南部區域產生淤積,但丁壩以北根部水深則產生了沖刷,其他部分變動不大。在丁壩南部與海堤交匯處產生了一個水深小于1 m的淺灘,淺灘面積年際變化不大。
1.2 孤東近堤海域等深線位置變化
2012 年與2010年相比,孤東近堤海域等深線位置呈現出全部向陸地靠攏的趨勢。沖刷最劇烈的區域出現在北大堤近堤海域,在中部海域基本上處于沖淤交替的準平衡狀態,南部海域主要表現為沖刷,程度僅次于北部海域。孤東近堤海域總面積為76.08 km2,其中2010—2012年間,沖刷面積為42.35 km2,淤積面積為19.47 km2,沖淤平衡面積為14.26 km2,分別占總面積的55.66%,25.60%,18.74%。
1.3 孤東海堤根部水深情勢
2010—2012 年間,孤東海堤近堤根部水深加大與減小的堤段共存,水深加大堤段(沖刷堤段)大于水深減小的堤段(淤積堤段)。
在27個孤東海堤斷面中,近堤根部水深加大的有18個斷面,水深平均加大0.69 m,最大水深加大1.48 m。重點防護部位產生一定的淤積,說明了對孤東海堤采取的一系列防護措施,取得了較好的防護效果,但在南、北部防護上則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2.1剖面圖及剖面沖淤變化特征
2012 年相對于2000年總體表現為劇烈沖刷。
1)北部海域主要表現為斷面劇烈沖刷,并且海堤前沿沙壩均有劇烈沖刷;剖面整體比降減小,平均水深進一步加大,今后一段時間內將會保持較快的沖刷狀態,而且沖刷趨勢為由外而內,由南向北,逐步蠶食海堤附近的淺灘。
2)中部海域主要表現為在經過較為劇烈的沖刷后,沖蝕速率逐步放緩,大部分剖面海堤根部水深大于4 m,水深最大處達到7 m后,海堤根部水深逐步減小到5.5 m。
3)南部海域主要表現為斷面劇烈沖刷,并且海堤前沿沙壩均有劇烈沖刷,剖面整體比降逐步減小。
2.2 孤東近堤海域沖淤量
孤東近堤海域布設27個剖面,斷面長度約5 km,測區面積76 km2,2010—2012年度整體表現為沖刷,沖刷體積為0.18億m3,平均沖刷厚度為0.27 m。2010—2012年度有24個剖面均發生沖刷,沖刷最大的兩個剖面分別是J8和J9,沖刷厚度達到0.69 m、0.59 m。
孤東近堤海域從2000—2012年共計12年的時間里,該海域平均刷深1.84 m,剖面最大沖刷深度達到3.38 m,出現在J26剖面。從沖刷程度上可以看出,該海域的南北兩側是沖刷的重點區域,中部海域的沖刷程度遠小于兩側,多年平均沖刷深度達到0.15 m。孤東近堤海域的沖刷速率并沒有明顯減小,只是重點沖刷區域集中在了該海域的南北兩側,海堤中部海域達到了準動態平衡階段,在2010—2012年度,甚至部分剖面發生了輕微淤積。
孤東近堤海域除J1和J2剖面以外的所有剖面,平均水深都達到4 m以上,其中J8~J16剖面的平均水深都達到甚至超過了7 m水深,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孤東海堤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可知,在2000—2012年共12年的時間里,剖面平均沖刷厚度超過3 m的剖面共有4個,分別是J5、J6、J25、J26,而且平均沖淤厚度超過2 m的剖面都分布在該測區的南北兩側。
1)2010 —2012年孤東海堤近堤海域處于大部沖刷狀態,北部和南部海域水深出現沖刷狀態,北大堤和東大堤交匯區海域基本保持穩定,海堤根部水深有所減小,證明了該區域的防護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各等深線整體上出現了向近堤靠近的現象,尤其是南北兩側海域尤為明顯,這說明海堤防護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任重而道遠。
2)孤東近堤海域2 m等深線全部表現為蝕退,其中J2剖面蝕退最為劇烈,達到-0.58 km, 3 m等深線全部表現為蝕退,其中蝕退最大的J3剖面達到-0.59 km;4 m等深線表現為全部蝕退狀態,其中J9剖面蝕退達到-0.71 km;5 m等深線同樣表現為全部蝕退,其中J25剖面蝕退達到-0.98 km。
3)通過統計計算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孤東近堤海域的沖刷速率并沒有明顯減小,只是重點沖刷區域集中在了該海域的南北兩側,海堤中部海域達到了準動態平衡階段,在2010—2012年度,甚至部分剖面發生了輕微淤積。這充分說明了孤東海堤的防護區域由中間部位的重點防護,將會擴展到全部海堤的整體防護階段。
4)未來數年孤東近堤海域還會呈現出沖刷的態勢,但是沖刷的重點區域將分別出現在南北兩側海域,主要表現為南北兩側海域的海堤近堤水深將會不斷加大,堤前海灘將會逐步消亡。海堤中部海域將會處于準動態平衡下的微沖或微淤狀態,主要表現為海堤根部將不會有較大程度的沖刷,偶爾會有略微淤積,或略微沖刷。
5)孤東海堤東大堤自2005年至今,除了進行局部修復以外,基本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加固。經過2009年底的冰凌災害和2011-09的風暴潮襲擊,海堤堤腳多處出現拋石和扭工字體流失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海堤的自身安全,甚至威脅到孤東油田的油氣生產安全,因此建議盡快開展對這兩段東大堤的維護工作,以確保孤東海堤以及孤東油田的安全生產。
6)為了及時了解孤東海堤近堤海域的沖淤狀況,研究近堤海域的沖淤機理,建議繼續加強對該海域和海堤的監控,同時建議每2年進行一次流場調查,以便更好地應對隨著海洋動力條件的改變,而產生的對海堤防潮形勢的威脅。
總之,由于黃河入海泥沙量的減小和入海泥沙粒徑的增大,致使孤東近堤由于得不到泥沙補給從而呈現出全面沖刷狀態,使得孤東海堤防護形勢比較嚴峻。但是堤前沙壩向海堤持續趨近,而且逐步地消亡,海堤根部水深依然很深,所以海堤防護任重而道遠,繼續加強對海堤和近堤海域的監控,對海堤防護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 趙其芬)
P737.1
B
1009-6159(2014)-09-0011-02
2014-03-27
楊建民(1973—),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