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降水總量為3 400 km3,年均總徑流量為1 700 km3。2012年,總用水量約為130.27億m3,各行業用水比例為:農業61%,工業9%,其他30%。約73%的居民有飲用水供應。
2011年年末,哥倫比亞原油日產量約為100萬桶。能源和天然氣管理委員會(CREG)負責管理發電、輸電及配電業務。該國擁有230 kV和500 kV的輸電線路,總長11 483 km,其中超過74%為ISA公司所有。
早在1990年,該國的能源和電力私有化進程就已開始。政府出售了其在哥倫比亞發電公司(ISAGEN)中的多數股份。目前,超過50%的水電裝機容量為私有。
2013年,所有電站總裝機14 478 MW。具體比例如下:水電占66.5%、天然氣27.5%、煤電5.2%、風電0.1%及其他0.7%。2012年,該國總用電量為59 370 GW·h,人均用電量約為1 236 GW·h。 自2003年以來,該國電力需求穩步增長,年均增長率約為3.2%。
該國為電力凈出口國,主要向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出口電力。預計該國電力出口增長率約為5%/a。居民生活稅前平均電價為14美分/kW·h,工業用電電價為8.39美分/kW·h。
該國理論水電總蘊藏量約1 000 TW·h/a,技術可開發量約為200 TW·h/a,經濟可開發量約為140 TW·h/a。至今,約8%的技術可開發量得以開發。
運行中的水電站總裝機約為9 000 MW。2012年,水電站月平均發電量約為4 139 GW·h。在建的水電裝機超過1 298 MW。運行中的大型壩有55座,其中20座壩高超過60 m。所有水庫總庫容約為3 km3。
波爾賽(Porce)Ⅲ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152 m,已于2012年完工。壩高110 m的艾塞卡多(EL Cercado)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也正在施工。目前,正在開發裝機820 MW的索加莫索(Sogamoso)水電工程,該工程包括一座壩高190 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艾金博(EL Quimbo)水電站裝機400 MW,包括一座壩高151 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于2010年年末開工。此外,佩斯卡德羅-伊圖安戈(Pescadero Ituango)水電項目裝機2 400 MW,預計2018年投運。
根據哥倫比亞中長期水電規劃,目前約10 000 MW的水電站裝機容量處于不同的開發階段。水電站裝機平均開發成本為1 000~3 000美元/kW。目前,運行中的抽水蓄能裝機僅約20 MW。
該國擁有豐富的小水電蘊藏量,可能高達100 GW。約10座小水電站已規劃。
一些發電企業正在開發風能和地熱發電項目。其中,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該國中部和南部。
由于燃料價格偏高,該國希望大力發展水電。根據哥倫比亞2010~2014年的發電輸電擴展規劃,所有新建大壩均用于水力發電。
運行中壩高超過15 m的大型壩有13座,其中土石壩9座,混凝土壩3座,包括保特-莫利諾(Paute-Molino)大壩(壩高170 m)和馬扎爾(Mazar)大壩(壩高161 m)。
據2012年5月統計,該國所有水庫總庫容為7.92 km3。首都基多和最大城市瓜亞基爾人均用水量分別約為200 L/d和170 L/d。基多98%的人口和第三大城市昆卡99%的人口有水供應。而農村地區僅約70%的人口有水供應。
壩高161 m的馬扎爾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該項目位于保特河上,裝機160 MW,庫容4.1億m3,已于2011年12月投運。在針對保特河的下一步開發計劃中,規劃索普拉多拉(Sopladora)大壩等項目2015年投運。
該國國家電力委員會(CONELEC)負責電力行業及互聯電網的管理。
截止2013年6月,厄瓜多爾實際總裝機容量為5 067 MW,其中超過10%為私有,水電私有量占5%。2011年,從哥倫比亞進口電力總量為1 294.59 GW·h。
2012年,主電網峰值需求為3 207 MW,總用電量為23 086 GW·h,各行業用電比例為:居民生活用電34.8%、商業用電17.1%、工業用電26.8%、公共照明用電4.9%及其他8.3%。各類資源發電比例為:火電44.7%、水電53%、生物發電1.3%及少量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2012年,該國人均用電量約為1 281 kW·h/a。
未來10 a內,預計電力需求增長率約為6%/a。截止2010年11月,該國93.4%的人口有電力供應,其中城市地區用電比例為94.8%,農村地區為89%。
2012年,該國居民生活稅前平均電價約為9.33美分/kW·h。
據1997年統計,該國理論水電總蘊藏量約為90 970 MW,經濟可開發量約為24 120 MW,技術可開發量約為133 507 GW·h/a。至今,約6%的技術可開發量得以開發。
電力委員會負責維護所有水電站的數據。截止2013年7月,厄瓜多爾水電總裝機為2 311 MW;另有2 877 MW在建,正在對7 000 MW的裝機容量開展研究。為減少該國對進口電力的依賴,未來10 a內,厄瓜多爾計劃修建超過25座水電站,總裝機超4 170 MW。
在薩莫拉和圣地亞哥河上,已規劃水電裝機約6 000 MW。2012年,美洲開發銀行(IDB)成員之一的美洲投資公司(IIC)同意向厄瓜多爾提供3 640萬美元的貸款,用于在內格羅河上修建裝機48 MW的徑流式水電站。
2006~2011年,該國水電站年均發電量為9 354 GW·h。2012年,水電站發電量為12 238 GW·h。近年來,水電平均發電量約占該國總量的50%。
該國在建重要水電站包括保特-索普拉多拉(Paute-Sopladora)(487 MW)、米納斯-舊金山(Minas-San Francisco)(276 MW)和科卡科多-辛克雷(Coca Codo Sinclair)水電站(1 500 MW)等,預計分別將于2015年4月、2016年1月、2015年年末投運。
目前超過40 a役齡的水電裝機約為1%。在建的新水電裝機成本約為1 900美元/kW。水電站發電成本約為4美分/ kW·h,而其他類型電站發電成本為7美分/ kW·h。
為提高私人投資水電的積極性,CONELEC出臺新的管理規定,對裝機0~50 MW的水電站給予一定優惠的入網電價,即裝機0~10 MW的電價為7.81美分/ kW·h;裝機10~30 MW的電價約為6.86美分/ kW·h;裝機30~50 MW的電價約為6.51美分/ kW·h。
運行中的小、微型水電站有22座,總裝機約61 MW。在建小水電站5座,總裝機27.25 MW。處于可行性研究或規劃階段的小水電站3座,總裝機17.9 MW。同時,正在實施微型水電站試點項目,該技術將有助于農村地區獲得電力。
2013年6月,一座裝機16.5 MW的風電站投運。另一座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風電站(2.4 MW)已于2007年投運。目前有一座風電站在建,裝機2.25 MW。
該國一直在研究風能、太陽能及地熱能的開發。已規劃風電項目裝機約110 MW。已規劃地熱項目包括夏盧帕(Chalupas,282 MW)和查卡納(Chacana,418 MW)等。此外,CONELEC已與私人企業簽訂了裝機超過290 MW的太陽能電站安裝合同,和80座裝機小于1 MW的太陽能發電、微型水電站及風電站項目開發協議(總裝機容量至少為78 MW),預計2015年完工。
太陽能發電可解決缺電農村地區的家庭用電問題。該國目標是,2015年前,太陽能發電可覆蓋該國97%的農村家庭。
電力與可再生能源部宣布,80%的國家電力供應來自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尤其是水電。
在厄瓜多爾2008年頒布的憲法中,重點強調了所有領域開發涉及的環境保護問題,尤其是和水資源開發相關的環境保護問題。修建新電站將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2013年,該國政府頒布新條例,允許私有企業參與開發裝機小于50 MW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包括水電、太陽能、風能及地熱能等,并給予優惠政策。
該國政府鼓勵公民積極參與新電力項目聽證。國家政策規定,社區和相鄰城市可參與新電力項目并從中獲益。電力與可再生能源部及CONELEC共同致力于提高重要大壩及水電項目的知名度,并宣傳這些項目能為社區和國家帶來的益處。
法屬圭亞那嚴重依賴汽油、煤油等進口石油產品。法國政府負責管理能源和電力行業。包括水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該國總量的60%。該國總裝機284 MW。2011年,該國總發電量為853 GW·h。現有水電裝機116 MW。2008年,水電發電量為512 GW·h。
珀蒂索(Petit Saut)碾壓混凝土壩是法屬圭亞那最大的壩,壩高47 m,該項目用于發電,1995年完工。生物發電裝機約2 MW,同時計劃安裝5臺風電機組,總裝機9~15 MW。未來還將計劃開發更多的水電項目。
年均降雨量約為1 500~2 000 mm,年均降水總量為376 250億m3,人均用水量為194 L/d。
圭亞那水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該國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011年6月,IDB批準了向該國第二大城市提供1 200萬美元貸款,用于提高該城市飲用水系統的生產效率、質量及穩定性。
電力股份公司(GPL)為該國的主要國有電力機構。2002年,年發電量約為808 GW·h,而年用電量超過751 GW·h。
該國擁有小水電、太陽能及風能發電潛力。該國政府優先考慮向缺電地區供電。
由于水電開發潛力巨大,水電經濟開發量約為7 000~7 600 MW。其中,馬扎魯尼河流域水電開發量約為3 640 MW,波塔羅河流域約為1 070 MW,埃塞奎博河流域約為1 600 MW,庫尤尼河流域約為670 MW。
小水電開發始于20世紀50年代。1966年國家獨立后,政府和一些國際顧問公司共同對該國水電開發潛力進行了整體研究。
該國已確定可能開發的水電站67座,其中15座處于預可行性研究階段。裝機1 320 MW的上馬扎魯尼(Upper Mazaruni)等其他重要水電站也正在規劃中。
作為“無電網服務地區電氣化項目”的一部分,圭亞那正在開展第八區域卡托(Kato)小水電站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裝機3 MW。研究指出,在第一區域伊柯麗斯(Eclipse)瀑布可開發裝機4 MW的小水電站。
太陽能主要應用在偏僻地區。在“無電網服務地區電氣化項目”框架下,許多社區安裝了家庭太陽能光伏系統。此外,正在實施裝機13.5 MW的風電項目。圭亞那政府還積極鼓勵開發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年均降雨量約為1 100 mm,年均降水量為450 km3。運行中的大壩有4座,所有水庫總庫容為58.7 km3。
巴拉圭礦產能源部隸屬于基礎設施與通訊部,負責該國的能源行業管理。2007年,該國頒布相關法律,旨在對其水資源進行可持續開發,同時兼顧環境保護。該法律也涵蓋了已實施水資源開發項目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2008年,該國主要能源消費總量為8 322.5 Mtoe(67.1%為水能,32.9%為生物能),其中2 077.6 Mtoe來自生物質衍生物,1 280.5 Mtoe來自汽油衍生物。
目前該國電站總裝機為8 416.1 MW,其中水電裝機為8 410 MW。2008年,該國總用電量為5 975 GW·h。2009年,各行業用電比例為:生活用電44.4%、農業3%、工業25.7%及其他(商業、政府用電及公共照明)26.9%。2009年該國人均用電量為969 kW·h。預計未來10 a內,用電量年增長率至少為0.66%,最高可達4.77%;能源需求年增長率最低為1.09%,最高為4.98%。2008年,該國主電網峰值需求為1 648 MW,平均基荷為1 015 MW。
巴拉圭擁有豐富的水電蘊藏量,主要分布在巴拉那河及其支流流域。該國理論水電總蘊藏量約為111 TW·h/a,技術可開發量約為85 TW·h/a,經濟可開發量約為68 TW·h/a。2009年,水電站總發電量約為54 954 GW·h,幾乎占該國總量的100%。
運行中的水電站總裝機為8 410 MW,其中包括伊泰普(Itaipú)水電站裝機容量(7 000 MW)的50%、亞西雷塔(Yacyretá)水電站(目前1 200 MW)和阿卡瑞(Acaray)水電站(210 MW)。該國計劃對阿卡瑞水電站進行升級擴容,使其裝機達250 MW。此外,正在對亞西雷塔水電站大壩進行加高,預計可新增裝機約350 MW。
銀薩工程設備有限公司(IMPSA)正在研究推進裝機300 MW的阿納夸(Aa-Cu)水電站項目,該項目由巴拉圭和阿根廷兩國共同所有。2011年末,已完成土建工程設備供應投標,并開始施工。
已規劃的科珀斯克-里斯蒂(Corpus Christi)項目位于巴拉那河上,為巴拉圭和阿根廷兩國共有項目,規劃裝機2 880 MW。
根據294/93號國家法律和14281/96號總統令,對水資源開發項目的環境影響研究做出了規定。該法律適用于水庫面積超過5 hm2或對下游產生影響的水資源開發項目,同時適用于裝機超過100 MW的水電站項目。
巴拉圭擁有豐富的水電蘊藏量,遠超出其電力需求量,剩余電量出售給巴西和阿根廷。由于新地區和新工業電氣化的推行,巴拉圭國內能源消費穩步增長。同時為吸引國外投資者,工業用電大戶享受特殊電價。
近期頒布的獨立電力輸送和生產法律,也是為了促進其他可再生能源開發,并確保其接入國家電網。然而,電網為家庭供電較少,不能滿足基本需求,導致居民生活質量降低。為此,正在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計劃。
2006年,巴拉圭水電供電量約為1970年的355倍,而其用電量僅為1970年的28倍。該國的目標是通過調整能源結構,使水電成為滿足各種能源需求的主體。因此,將對該國的輸、配電系統進行再評價,使水電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