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長 萬, 李 超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阿澤里克(Azelik)鈾礦冶工程位于非洲西部尼日爾共和國境內距離首都尼亞美約950 km的Agadez省Tchirozerine地區的Azelik村附近,建設地點距Agadez省Agadez市西北約160 km,勘探許可面積為1 953 km2。阿澤里克礦區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緣,為熱帶荒漠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在30 ℃以上,每天11點至16點間平均氣溫在40 ℃以上,晝夜溫差20 ℃,礦區干旱、炎熱、干燥,幾乎每日都有短時沙塵暴,一年主要分雨季和旱季兩季,雨季為每年的7~9月,時間短,瞬時雷雨多,雨量少。惡劣的氣候環境條件對工程施工和人員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影響和困難。
工程由工人一村、工人二村、火電廠、水冶廠、機修倉儲設施、露天采礦區、IR礦(地下采礦)七部分組成,工作區域廣、工作面分散、參建人員眾多、管理難度大;工期緊、專業交叉作業頻繁、協調難度大;設備物資在高溫沙塵環境中損壞率高,因此,設備物資采購和機械設備維修保障工作極其重要。
我國自加入WTO以來,各國的工程市場進一步對我國開放,從而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建筑施工企業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國承攬業務、開拓市場。由于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法律法規、地理條件和民風民俗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不同的國家進行工程施工必然會遇到不同的、有別于國內的新的挑戰。
人是一個項目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國際工程項目中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擁有訓練有素、技術過硬的員工。國際工程項目施工現場有中方員工,也有在當地雇傭的外籍員工,在人力資源雇傭方面,面對的是國際人力資源市場,人員雇傭的選擇性大,但雇傭人員來自不同的國家,風俗習慣不同、文化差異大,管理也必然愈加復雜。作為建筑施工承包商,如何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對工作的積極性,利用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在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最終目的。
很多國際工程項目在簽訂合同時,作為進入該國建筑市場承包工程的條件之一,一般在法律條款或合同中都約定了項目建設用工過程中本國雇員和外籍雇員的比例,既使個別工程對此方面未作出明確規定的話,為了減少人力資源成本的投入,一般都要盡可能地充分利用當地或周邊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的人員進行現場施工。因此,作為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如何發揮所有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不同國家的員工之間和諧友好的協同作業,使項目穩定、高效的開展下去便成為國際工程項目現場管理人員面對的新的課題。
眾所周知,我國尊重各國、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自由。尼日爾共和國是一個伊斯蘭國家,幾乎整個國家的人都信奉伊斯蘭教。那么,推而廣之,各個國家員工的宗教信仰因素便成為工程施工的一個新課題。比如說,在阿澤里克鈾礦冶工程現場施工期間,當地雇員每天要做4、5次禮拜,每次禮拜時間約15 min,因此而一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必然減少超過1 h,而且在項目之初,每個當地雇員做禮拜的時間并非在同一個時間進行,從而給現場施工帶來了諸多的不便,降低了勞動效率。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工作對個人的重要性不同。尼日爾在獨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為法國的殖民地,雖然貧窮落后,但其民眾的消費觀念和對工作的認識與我國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員工在干滿一個月、領取了工資之后會選擇消費,直至將所領薪酬用之殆盡才返回繼續上班,這種情況對工程的實施相當不利,甚至會影響到工程的進度。
我國大多數國際工程項目普遍的用工模式為:我國的熟練工人帶領當地雇員工作,主要原因有兩個:(1)當地缺乏熟練的技術工人,特別是在一些貧窮落后的國家,當地雇員對建筑知識、一些工器具的使用和勞動防護知識缺乏,需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步熟練。(2)擁有自己的人員隊伍,在出現突發事件(比如當地員工罷工)時,不至于被當地雇員所綁架,為了確保工程進度而不至于停工。
國際工程項目聘用了大量的當地雇員,而且大多數當地雇員都在施工的第一線,與中方的勞務作業人員朝夕相處。由于中方的勞務作業大多數采取分包的形式,勞務作業人員幾乎不懂當地語言,而他們正是與當地雇員接觸最多和最頻繁的人群,由于語言障礙,溝通不暢,發生摩擦的幾率必然加大。
國際工程施工過程中往往牽涉到多工種、多專業同時施工,交叉作業較多。尼日爾阿澤里克鈾礦冶工程以施工-采購總承包方式承建,工程量大、需要的參建人員眾多,建筑、安裝、調試、試運行都由承包商負責,從而形成了多工種、多專業同時交叉施工的局面。因此,現場的施工協調是否合理不僅直接關系到工程進展的快慢,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現場的施工安全。
由于工程位于熱帶荒漠性氣候的撒哈拉沙漠南緣,天氣干燥、沙塵大,幾乎每天都有短時沙塵暴或大風揚塵,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作業人員手中的工器具在沙塵暴來臨之時如果不進行妥善的保管,極易被沙子掩埋而丟失,不僅影響施工進度,還增加了項目的施工成本。特別是機械設備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運行極易損壞,從而加大了項目施工成本的投入。
尼日爾阿澤里克鈾礦冶工程在施工高峰時期有中國雇員300~400人,當地雇員700~800人,施工人員眾多,多工種、多專業交叉作業多,現場安全形勢不容有失;另外,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項目現場幾乎每天都有沙塵或短時沙塵暴,給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其次,由于天氣干燥炎熱、氣溫較高,要在施工作業過程中特別防范火災以及作業人員脫水、中暑等事件的發生。
國際工程項目不管是由于當地法律原因被迫雇傭當地雇員,或者是為了節省人力資源成本自愿雇傭當地雇員,特別是項目開始之初,使用大量的非熟練作業人員對工程建設質量的影響很大,因而要求項目管理人員加強監督檢查,防止質量事故的發生。
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業務承攬,那么,精通當地語言的管理人員在現場施工管理中必然具有先天的優勢。英語已經為大家所承認為世界語言,我國的外語教育也主要以英語為主,因此,在項目施工管理人員配置上,配備具備英語能力的管理人員就成為必然。尼日爾是一個以法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然而,當地人在受教育過程中大多都接受過英語語言教育,據筆者大致統計,在阿澤里克鈾礦冶工程項目雇傭的當地人當中,能流利使用英語和簡單運用英語交流的當地雇員大約占到當地雇員總數的1/4,而且這一部分懂英語的當地雇員基本上都是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的人,且在當地雇員中具有相當的威信,那么,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只要能夠做到這個群體的穩定,并通過他們所具備的英語語言能力,基本上就能夠將現場發生的一些事情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控制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將事情在萌芽狀態得以解決。特別是建筑施工企業采取勞務分包的形式,將勞務作業分包給勞務公司,勞務公司派往現場的作業人員大多數不懂英語,而他們又是與當地雇員朝夕相處的群體,這就要求現場管理人員必須能夠充當中國-當地員工之間溝通的橋梁。
在國內建筑施工現場, “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已經實行了很多年,因此,在國際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從而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將“傳、幫、帶”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盡快地教會當地雇員,使他們能夠盡快地、熟練地進行施工作業,為工程項目創造效益是施工乃至整個項目成功的關鍵。
阿澤里克鈾礦冶工程施工期間,在宗教信仰問題上,既要尊重當地人的宗教信仰,又要為了減少因禮拜給施工帶來的諸多影響,最終采取了在項目上實行統一禮拜的制度,按照當地人的習俗按時、統一進行禮拜,既尊重了當地宗教信仰,又節省了時間,并減少了個體散亂禮拜給施工、進度帶來的影響,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消費習慣或者工作在各國人員心中重要程度的不同,為了避免當地雇員在領取薪酬后離開工地,從而導致勞動力驟減甚至無雇員可用的局面,阿澤里克鈾礦冶工程在施工期間實行分批發工資的制度,比如第一批每月5號發放薪酬,第二批每月25日發放薪酬,從而保證了勞動力的不間斷和工程建設的需要。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實行績效激勵制度,每個月根據出勤率設置一定的獎勵,從經濟上督促當地雇員盡量多的出勤,并根據每個當地雇員的熟練程度和工作態度,由各中國勞務作業隊對每個當地雇員實行月考核,同樣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從而提高了當地雇員工作的積極性,并能夠促使他們盡快地熟練施工操作。
由于阿澤里克鈾礦冶工程項目工作面交叉作業多,特別是在火電廠、水冶廠的施工過程中,土建、安裝、調試等專業作業交叉,如果不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做好現場施工協調,不僅將造成工程進展緩慢,還必然帶來質量、安全上的多重隱患,因此,合理安排工序、做好現場施工協調就變得極其重要。項目部實行周例會制度,每周召開現場生產協調會,從進度、質量、安全和各專業協調方面總結過去一周的工作,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下一周的施工制定詳細的計劃。現場的施工協調以現場管理員為主,以每個工作面為一個點,每個點配置一名技術人員,一名施工管理人員,從而保證了技術和管理的需要。
鑒于工地現場特殊的環境和氣候,在施工過程中,沙塵對機械設備的磨損很大,而且工程區域廣,不利于設備集中保障工作的開展。為了保證機械設備能夠發揮最大效率,我們在施工現場實行流動維修的方法,專門配置了一輛維修車,維修車輛上配有兩名機械師,具備加油、維修、保養等功能,從而使現場設備出現故障或沒有油料時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修理和油料供應,每天至少對每個設備保養兩次。通過采取以上辦法,保證了設備的運轉,減少了設備閑置,提高了機械效率,保證了工程施工需要。
由于幾乎每天都有的短時沙塵暴和大風揚塵天氣,在施工過程中,一些施工機具特別是手持工器具很容易在一場沙塵暴過后就被沙子掩埋進而丟失,不僅造成了機具物資成本的增大,而且影響施工,特別是在尼日爾市場中幾乎買不到相應的產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的進展。為了加強工器具的管理,讓所有作業人員愛惜手中的工具,項目部采用包干制,將工器具標明一定的價格,根據各作業隊的需要發送到作業隊,最后在工程結算時,凡是返還的工器具按一定的比例折舊,丟失的按照價格由作業隊伍承擔,在結算款中扣除。通過這種責任制度的建立,養成了作業隊伍和作業人員愛惜手中工具的的習慣,減少了物資的損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證了工程施工進度。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實行安全技術交底和安全檢查制度,設置安全警示和防護裝置,并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宣傳安全知識和勞動防護知識,使所有作業人員都能夠按照操作規程操作。特別是在這種干燥的環境中極易發生火災,因此,我們在現場除了設置一定的滅火設施外,還嚴格檢查各個危險源,排除安全隱患,從而避免了安全事件的發生。
工程質量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而質量體系是一個牽扯多方面、多層次的復雜的體系,在現場施工過程中,嚴格實行三檢制、層層把關是確保質量的關鍵。
國際工程項目現場施工管理是中國建筑施工企業走向國際化所必然要面臨的新課題,在施工管理過程中,不僅要涉及傳統的管理因素,還要面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所帶來的諸多問題;在施工管理過程中,不僅要將國內優秀的管理經驗發揚光大,還要在國際上不斷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在施工管理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每個國際工程項目既有相通的一面,也有獨特的一面,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建筑施工企業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管理理念、能力和經驗的施工管理人才是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