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海 峰, 黃 建 雨
(中電四川(江邊)發電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2)
江邊水電站由香港中電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中電四川(江邊)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九龍河干流梯級開發的第五個梯級電站。電站裝機容量為3×110 MW,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屬二等大(2)型工程。電站樞紐主要由攔河閘壩、引水系統和地下發電廠房系統等組成,為一低閘、長隧洞引水式電站。該電站通過一條長約25 km的220 kV送出線路輸往四川電網。
江邊水電站于2008年1月主體工程開工,首臺機組于2011年4月投入商業運行,至今已安全運行1 000余天。在安全管理方面,于2011年度獲得四川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稱號,2012及2013年度連續獲得NOSA四星認證,2013年度通過了OHSAS18001認證。筆者在該電站從事多年安全管理工作,認為江邊水電站在安全方面取得的成績與安全管理上采取的以下措施息息相關。
電站建設期間,公司曾聘請專業機構至現場進行風險評估。隨著電站從建設期向運營期的轉變,因工作對象及性質的改變,其面臨的主要安全風險也發生了變化,例如巖爆、機械傷害、坍塌等曾是建設期間面臨的主要風險;而進入運營期,這些風險有的已不再存在,有的變成了次要風險。相反,由于電站所處位置為高山峽谷,對外交通多為山路,坡多彎急,受地形、地質條件、氣候環境的影響較大,交通風險成為現在的主要風險之一。為此,電站聘請專業第三方機構,針對運營期的風
險及采取的措施進行了評估分析。
通過聘請專業機構與電站人員一道對電站以及周邊環境進行風險評估,使電站管理及一線操作人員進一步從源頭認知了電站的安全現狀,掌握了客觀存在的危險因素及嚴重程度,從而明確了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實現了超前控制。
實踐證明:很多事故的發生、擴大往往是因為無章可循、有章不循、違章作業或盲目指揮所造成。為此,電站加強了程序和制度建設,除了執行國家有關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外,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訂了具體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教育制,安全生產監督制,事故調查分析處理等并嚴格執行。公司從上到下,要求每位員工嚴格按照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四個凡事”來嚴格要求自己。通過程序建設及嚴格執行,有力地激發了電站系統中各因素在安全生產中有利條件的產生,同時抑制了不利條件的發生。
在程序制定過程中,主動征求現場人員的意見,并安排熟悉現場情況、經驗豐富的一線操作人員參與程序和制度的編制,從而保證了程序和制度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同時,讓他們提前參與,在制度實施過程中,減少了抵觸,使程序得到了更好的執行。
只有加強安全教育培訓,不斷強化全員的安全意識,增強全員的防范意識,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產思想防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隱患。為此,公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加強:
(1)制定培訓計劃:部門及員工根據本部門情況,評估自己在安全或技術管理上的不足,申報培訓計劃。公司綜合評估后,每年初下發年度培訓計劃(每人每年的安全培訓時間作為年度安全表現的重要考核標準),并由人力資源部安排專人監管。
(2)培訓內容:注重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加強各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訓練,提高職工技術素質,使職工能夠熟練掌握安全生產知識和操作技能。
(3)受訓人員:接受培訓的對象不僅僅局限于水電站的正式員工,電站的承包商及合作單位也共同參加培訓。
(4)注重非安全類培訓:培訓內容上,增加了一些員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訓,比如陽光心態,正能量以及壓力舒緩等培訓,使員工能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工作和挑戰。
(5)培訓總結和效果評估:每次培訓后,人力資源部均進行培訓效果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以后的培訓進行調整和優化。
(1)竣工驗收:看似與安全管理無直接聯系,也不影響電站的發電效益。但是,通過國家權威管理部門按技術標準組織驗收確認,能及時發現我們自身難以察覺的安全問題,包括工程設施、設備以及公司管理系統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例如,在竣工安全鑒定中,鑒定單位提到江邊水電站汛期水質差,造成設備冷卻效果欠佳,建議進行改造。為此,公司與設計院協商,完成了三臺機組的技術供水系統循環水改造工程,運行近半年以來,改造后的系統運行非常穩定,從而改善了江邊水電站在設備設施上的安全風險。另外,由國家大壩中心在對江邊水電站大壩注冊檢查中,對于公司水工建筑物管理程序的完善也提出了有益的意見。
(2)第三方檢查:我們看到,許多企業均是在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安全生產管理壓力大,或是設備運行不穩定,非停異常增多的情況下被動接受第三方檢查,而江邊水電站則不然,從建設期、運營期持續主動開展,尤其是在運營期,目前已連續進行了2年的NOSA評審,并獲得四星認證,取得了ISO14001及OHSAS18001認證。通過這些檢查和評審,一是全員參與,提高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認知,二是規范了員工行為,嚴肅了發電管理系統和作業流程,強化了技術管理和技術監督。
(3)同行評審:這是集團公司的一個優良傳統,每個電廠每隔三年進行一次由同行進行的相互審核。通過相互走訪,從彼此的最佳做法和錯誤/事故中互相學習,尋求實現最佳做法。通過在各個電站選取工作經驗豐富、知識技能全面的人員進行培訓,使之成為合格的審核員,并參與到其它電站的同行評審,使個人的經驗和電站的最佳實踐能在同行中得到共享。
電站的安全與設備息息相關,現代化電站的設備參數高、智能化程度高,企業經營與設備的安全運行狀態息息相關,需要及時掌握和跟蹤設備的產地、供應商、庫存備件、維修歷史等,需要采用統籌關聯的方法管理資產。
為此,公司主動引進Maximo設備管理系統,通過以資產、設備臺賬為基礎,以工作單的提交、審批、執行為主線,按照缺陷處理、計劃檢修、預防性維修、預測性維修幾種可能模式,以提高維修效率、降低總體維護成本為目標,將采購管理、庫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集成在一個數據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中。實踐證明:通過Maximo的運行,使電廠設備設施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了有效保障,從而減少了設備的安全風險。
一般在重大傷亡事故發生之前,往往已發生了多起未遂事故,也就是說,物的不安全狀態或人的不安全行為已暴露過多次,只是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而最終釀成大禍而已。為此,公司高度重視未遂事故上報制度,發動基層員工查找自己身邊的隱患,主動參與崗位危害的識別和風險評價,在公司每月的安全例會上,對于未遂事故的分享是一項重要內容。并且,公司將未遂報告和安全建議個數作為公司年度安全表現的重要方面,直接與公司及個人績效考核掛鉤。通過采取這些措施,重視和加強了對未遂事故的管理,做好了未遂事故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及時采取了相
應的防范措施,減少或避免了傷害事故的產生。
隨著水電站運營向“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轉變,對于設備、監控預警系統及人員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轉變觀念,通過引進先進的管理軟件和管理系統、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現代管理邁進。
在安全管理上,尤其應該重視文中提到的竣工驗收、第三方檢查以及同行評審。我們看到:許多電站已投產多年,竣工驗收卻遲遲未做;而江邊水電站在投產后馬上進行竣工驗收工作。實踐證明:國家權威機構及專家提出的意見,完善了電站的工程設備設施及管理系統,減少了安全風險。此外,第三方檢查及同行評審雖以安全檢查為主,但其實質是從安全的角度出發來檢查并完善公司的整個管理系統,從而又反哺于安全管理,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