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娟 宋東利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三網融合又被稱作“三網合一”,即指以語音傳輸為主的電信網、以資源共享為主的互聯網、以電視廣播業務為主的廣播電視網結合成為一體,進行資源共享,為用戶提供語音通話、數據傳輸和電視點播等多種服務。 但由于各自進入對方的領域且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 在舊有的模式下, 并未出現新的戰略性業務,商業模式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大數據時代, 以云端通信和媒體功能業務統一起來的新三網融合逐漸成為一種可能。 通過手機、電腦等交互式設備終端,并結合傳統互聯網、廣播電視網、電信網形成以大規模高清視頻通信為核心特征的新三網融合,將給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三網融合并不是簡單的三網合一,尤其是在以大數據和云端為主導的今天。它包含網絡數據傳輸的融合、內容整合的融合和終端設備的融合,這三個融合的本質特質有以下幾點。
分析當前三網融合中的各方,電信運營商一方面提速光纖網絡,提升智能管道能力,打造平臺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加速內容的整合;廣電盡管受困于整合的停滯,但內容優勢仍然十分明顯;互聯網公司加速向電信、電視領域滲透,視頻網站開始介入電視劇節目和綜藝節目制造領域,OTT 新業務具備相當的殺傷力。雖然這三種網絡相互之間獨立運營,但提供的服務有趨同化的趨勢。 技術上看,通信線路都是以光纖為主導的新型網絡,內容資源上由廣播電視向互聯網開放資源,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內容和資源的進一步整合,網絡和內容層面的無縫對接即將成為可能。
三網融合打破了三方在各自領域內的壟斷,在符合進入準則條件的情況下, 廣電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內容優勢切入到增值電信業務等一系列基礎電信業務, 進而發揮其長處, 補其不足。同樣,電信企業也可以從事除時政類節目之外的廣播節目生產制作、互聯網視聽節目信號傳輸、IPTV 傳輸服務、手機電視分發服務等。 中國IPTV 行業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以及產業鏈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快速地推進, 使得內容資源的傳輸更為便捷。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電信運營商和有線網絡運營商將在通信、 互聯網與電視傳輸業務市場相互開放和滲透。 對雙方來講,挾自身優勢,搶占市場份額的誘惑還是很大的。
終端層面的融合應該是對受眾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隨著終端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ipad 等智能終端成為三網融合新載體。 當前,手機已經成為最常使用的上網終端,移動上網應用出現創新熱潮,而智能電視極大拓展了三網融合新應用。 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顯示技術的融合發展,以智能電視為代表的互聯、互通的多媒體智能終端成為三網融合發展趨勢。 目前比較有發展前途的“三網融合”概念的新型終端主要有互聯網電視,實現電視形態融合, 集成互聯網和視頻下載功能; 還有 “TD+CMMB”手機終端或上網本,實現手機形態融合。 從用戶的角度上看,三網融合從終端使用形態上看已經成為可能。
三網融合不是簡單的三種物理網絡的合一,也不是簡單的相互替代,而是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相關的資源,進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三網融合大趨勢下,廣電主導的傳統電視機構除了通過電視頻道播放節目之外,還可以提供更多諸如電視點播、節目定制等,從以前單一的節目播放轉向打造家庭娛樂信息化一體平臺,實現節目向智能化、個性化、互動化發展。 并利用一些互聯網的優勢,彌補其不足。
對傳統媒介和網絡媒介而言, 三網融合最終還是要通過IPTV、手機平板或電腦等不同終端來開展業務,傳遞信息。 但它又并不局限于融合或者創造某些具體的媒介形態, 而是在傳統媒介和網絡媒介的基礎上, 通過技術推進和制度整合來構建一個媒介平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傳統內容單向傳播與受眾逆向傳播需求之間的矛盾。 并且可以使傳統媒介和網絡媒介得到優化組合,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
隨著我國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及終端的發展,多種媒體融合形成的新媒體已經成為我國媒體發展的主流趨勢。特別是在三網融合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發展的背景下, 融合所催生出來的新的變革給傳統媒體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面對這種機遇與挑戰,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隨著三網融合對媒介、內容等資源的整合,以原有傳統媒介和網絡媒介為基礎的新媒介平臺, 將逐步進入相互滲透,融合。 因此具備兩者優勢的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將成為未來的首選。據統計,目前國內僅3G 人才缺口就高達百萬,而擁有3G、互聯網技術、軟件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缺口則更為嚴峻。 隨著三網融合越來越深入和成熟,必然會催生新業務,再加上與“三網”相關的上下游企業之間也開始了密集的人才爭奪, 使人才短板問題更為突出。 為產業儲備大量的合格專業技術人才,才是解決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問題的根本。
短缺的主要人才類型:(1)復合型。 三網融合帶來的將是人才結構和知識結構的革命性調整, 這就使得單一技能的人才很難滿足市場需求。 具備三網復合優勢的人才將更加緊缺。 (2)專業軟件人才。 三網融合對軟件技術開發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精通這些的人才明顯不足, 因此掌握移動應用開發技術的專業軟件人才成為各大企業追捧的對象,特別是通信類企業和IT 類企業尤為突出。 (3)融合計算機和移動通信兩種技術的人才。
三網融合時代的內容并非再是單純的音視頻內容或者數據業務應用內容,而是通信語音、數據、音視頻以及其他多類型產品結合在一起的相互融合的內容體系。 而這個內容體系的運行,第一層次上是延續傳統的內容服務模式,將互聯網、通信網和廣電網的傳統內容在融合網絡上提供給客戶;第二層次上,則是融合互聯網、通信網、廣電網的資源和優勢,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向客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融合服務。 傳統電視節目必須適應媒介與受眾需求的變化, 做到節目形態和宣傳策略的創新與轉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與三網融合時代相匹配。
(1)改變互動內容服務流程。 在實現三網融合后,電視、電話不再分別使用各自線路, 用戶通過一種線路即可獲得所有服務。也就是說,普通用戶通過一條網絡就可以完成上網、看電視、打電話等幾乎所有的日常信息處理,這也意味著,數字生活將進入尋常百姓家。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 三網融合最簡單的體現就是三屏合一。 今后,一個家庭可能會擺兩臺電視,一臺用來看高清電視,一臺收看IPTV,而這樣的業務由于不同的運營商經營。 電腦、手機也可直接接收電視節目信號,節目清晰度、流暢度與用電視機看電視一樣,不用擔心馬賽克。移動終端將可以直接添加廣播電視接收模塊,隨時隨地收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節目,手機上網速度也會大大提高。
(2)服務內容的數據庫化。 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生產和創造內容,新聞、知識、娛樂信息海量呈現,受眾面對的是過度泛濫的信息。 存儲的數據正在與日俱增, 利用傳統的存儲方式,我們需要不斷地增加存儲設備。 而且我們的設備利用率最高也就達到50%左右,有極大的浪費。 在云計算網絡應用模式中,數據只要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電子設備只要連接到互聯網,就可以同時訪問和使用同一數據。 三網融合下,內容將不再局限于單一存儲體內,而是放在云端的數據庫內,這就為大量內容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當前我國的三網融合已經走過了最困難的階段,隨著中國三網融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 整體統一融合的大趨勢已是不可逆轉。 其所涉及的廣電業、電信業和互聯網產業都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 而且我國在這三個產業領域均已有良好的應用基礎,產業體量巨大。 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不斷催生新業態,帶動新型終端大量涌現,在深刻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同時,逐漸形成終端+網絡+內容的新平臺,給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只要傳統媒介工作者在人才培養、內容創新和用戶理念等幾個方面作好充分的準備, 就一定能在未來的三網融合進程中把握先機。
[1]李瑩.三網融合背景下的電視媒體發展策略[J].廣播電視信息,2011(03).
[2]李慧娟.“三網融合”時代電視媒體面臨的新挑戰[J].中國電視,2011(05).
[3]郭嘉.三網融合背景下傳媒產業媒介融合趨勢探析[J].思想戰線,2010(S1).
[4]周國華,丁勤.“三網融合”下的地市級電視媒體的發展之路[J].媒體時代,2011(02).
[5]郭小平.歐洲視聽媒體規制變革對我國“三網融合”的啟示[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05).
[6]姚休.融合與對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06).
[7]許斌.面向三網融合的新媒體互動平臺[J].現代電視技術,2010(09).
[8]馬召平.三網融合下“電視新聞傳播的嬗變”[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1(02).
[9]陶世明.三網融合與新媒體發展[J].廣播電視信息,2010(10).
[10]楊忠寧.論三網融合下電視媒介的生存之道[J].新聞知識,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