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文
(樺甸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站,吉林 吉林 132400)
水土資源是否得到有效保護與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開展密不可分。 由于國內各級政府在經濟實力等方面的能力參差不齊, 水土保持的監測工作在實施過程中亦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礙以及難題。
雖然我國的水土面積在世界各個國家中算是排名比較靠前的,但是可以得到有效利用的水土資源卻少之又少,因為其中受水力侵蝕而發生水蝕和風蝕的水土區域面積大概有九成。 這個現象通常出現在一些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的偏遠地區, 這部分地區通常在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中沒有采用較為科學合理的措施,從而影響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進一步進行。
較之以往,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是有了一個長足的發展,尤其是一些西北地區,現在都開始致力于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 然而這些設施的建設,往往給周邊的生態環境帶來很多嚴重的生態污染或者潛在威脅。 例如機器的強烈擾動、建設過程中丟棄的廢棄石材、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渣料,這些都會嚴重危害水土資源。
在水土保持事業中,監測技術以及手段是根本的支撐。 很多的偏遠地區或者地方政府遲遲沒能落實好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監測技術不到位。 監測技術包括從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專業人員, 以及這方面的科技器械的投入和應用。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經濟能力的限制,而另一方面則有可能是政府對水土保持事業的重視程度不夠。
做好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需要相應的水土保持監測人員根據當地的水土資源變化動態, 每天進行實時的觀察和記錄。 通過當天水土流失的情況,例如流量、大小面積以及其強度發生的變化,來研究水土流失變化的原因。將該變化過程中所發生的具體的變化動態真實記錄下來, 并和以往的監測記錄對比,結合相應的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理論知識,準確客觀地分析建設項目中所存在的水土資源問題或者其有可能存在的隱患。根據這些資料信息,相關部門或者政府及時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防護控制措施,將水土資源發生水蝕、風蝕的幾率降到最低。這樣一來,該地區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便可順利開展。
前面提到,國內各個省市以及各級政府對開發建設項目進行水土保持監測的工作開展得并不順利。 因為每個地區發展程度不一樣,其經濟情況、對水土保持事業的重視度也有所差異。而要想切實落實好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就必須要摸清每個開發建設項目區的水土保持現狀, 包括該項目區具體的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展進度以及責任范圍,地區性的水土流失的面積劃分,被水力或者是風力所侵蝕的強度等。 另一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經濟情況方面的差異, 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以及所具備的水土保持監測設施也有待進一步的掌握以及完善。 因此,要想保護國家的水土資源,為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工程基礎,就應該從項目區的水土保持情況入手, 制定出和每個項目區相關的生態環境和水土資源的保護條例, 將水土流失的幾率降到最低。 局部地區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進展順利了,整個國家的工程建設中,水土資源和生態資源也就能得到科學合理的管理,要想達到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也就不難了。
隨著工程建設施工的不斷進行,當地的水土資源也在不斷地遭受破壞。 尤其是一些自然環境本來就比較惡劣的偏遠地區,工程建設施工所帶來的環境破壞更是雪上加霜。 建筑工地上對地面的擾動、 廢棄材料的丟棄以及一些化學物理成分的肆意排放都嚴重加大了水土資源被侵蝕的程度。 因此,在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事業中要加強監測的力度, 提早發現問題以及隱患,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因此,我們可以嘗試采用動態監測技術。 只有做好動態監測,相關的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部門才能準確把握和深入了解水土流失的最新變化動態,進而根據這些動態信息總結變化規律,發現當中可能存在的隱患, 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 減少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作為水土保持事業的基礎部分,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應當引起各級省市政府的足夠重視。 水土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以及有效維護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在保證水土保持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 相關政府還應該盡可能地結合現代先進技術來更好地預防、 整治現存的水土資源問題,并將這些科學技術落實到政府的水土保持條例中。 相信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的支持下, 我國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開發建設項目的建設過程也會隨之愈加順利,從而可從整體上推進我國水土保持事業的發展。
[1]李智廣.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實施細則編制初探[J].水土保持通報,2005,25(6):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