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了4種基于水資源優化管理的新基準方法,均具有應用方便、計算量小的特點。這些方法可在了解全局最優解和目標函數值變化范圍的基礎上,解決常見工程問題,同時從事這類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科學家需具備相當的物理知識,以便更好地分析地下水流模型。具體步驟如下:①計算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方法;②評價其實施難度;③從作為基準評價工具的方面考慮,并從尋找最優解法時的遺傳算法和模擬退火算法源代碼著手,評價方法的適用性。結果表明,在水資源管理領域,運用該套新基準來評估啟發式優化源代碼非常有效。
為準確地預測河流流量,幫助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兩岸的用水戶更好地制定年度用水計劃,選擇了可代表初始匯流條件,且未來氣候變化對河川徑流影響的因子作為預測變量,以3個月為限,開發出該河流量統計預測模型,并對其性能進行評估。其中,這些預測變量會隨季節和地點變化而變化,但主要受河川徑流和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指數的影響。結果表明,該模型的預測概率分布可靠,且在9~12月進行預測效果最佳。
以悉尼的4個水庫為例,研究了水零售商與批發商間簽訂長期購水合同的組合決策,討論“年度購水量固定”與“所購水量為流入水量的函數(購水量隨流入水量及儲水量的變化而變化)”兩類合同的適用性,并利用金融行業的資產組合理論,分析呈對數正態分布的流入水量。研究發現,利用各水庫組合供水,可有效提高供水保證率,還使對數正態分布的方差和收益最小化。而澳大利亞和其他國際水務市場的改革方向是朝多供應商的垂直分工方向發展,這將可能降低蓄水池的使用率。研究還發現,降低供水保證率可提高水庫收益,且通過簽訂水庫長期零售合同及其他水源的短期合同,能確保供水。在極端干旱的情況下,應鼓勵、維持水務市場供應多樣化。
近年來,水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現,但資源卻出現匱乏現象,如何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成為廣泛討論的焦點。為提高水利公用事業的組織效率,以意大利水利行業為例,從會計學角度,結合統計學方法,分析了不同股權結構的水利公用事業在投資和財務策略上存在的差異性及差異程度。結果表明,所有權結構不僅會影響投資,還會影響水利公用事業的財務結構和運行成本。此外,水利公用事業在金融效率和效益方面投資潛力最大,建議各國政府和監管部門加以選擇。
水庫調度規程本質上是一組計算水庫泄水量的邏輯或數學方程,方程含有入庫流量、庫容量和系統變量。其中水庫各時段參數均要用水庫系統歷史經驗來平衡。通常情況下,認為水庫調度規則是一種線性決策規程,或是用多種優化程序開發出來的常系數。為滿足下游全部用水需求,選擇一套水庫系統,討論系統實時調度規程的選擇。結合目錄和目標函數,運用可靠度、彈性以及易損度等水庫性能指標,利用一種多屬性決策方法(ELECTRE-1方法),將標準調度策略(SOP)、隨機動態規劃(SDP)、線性決策規則(LDR)以及基于不同序列的上游來水量和水庫庫容量的非線性決策規則(NLDR)等備選規程按其重要性進行排序。結果表明,基于NLDR的水庫調度規程最為合適。該方法中的數據已通過測試預定的枯水年、平水年和豐水年曲線得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