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牡丹江園林處園林藝術規劃設計所,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亭是供人休息、遮陰、避雨的建筑,也有的是紀念性建筑和標志性建筑。亭一般是一種園林性建筑。出現在園林中專供人游覽和觀賞的亭,是在魏晉以后出現的。亭的形式、尺寸、色彩、題材等應與周圍景觀相適應、協調。
A.在園林中,亭是較多的建筑物,它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即“觀景”和“景觀”。
B.從亭的原意來說,它是供人休息的建筑。在園林中,亭也常作為游人停留、小憩的場所,并可能防止日曬、雨淋,這是亭的最基本功能。
C.與原始亭含義稍有不同的是:亭除了為游人提供休息場所外,還要考慮游人的瀏覽需要。因為游園與趕路不同,人們在趕路途中的休息主要是為恢復體力,而游園時,觀覽四周景致有時比休息更重要,園林中的亭要結合園林的地形、環境來建造。如山巔立亭,要能俯瞰全園;山腰建亭,須前景開闊,以利于眺望;水際置亭,要能遠觀對岸的洲渚堤橋;小園設亭,盡管不一定能周覽全園,也須讓部分有特色的園景展現。
D.在園景構成中,亭與其他園林建筑一樣,常會成為視線的焦點,因此,亭的設置常被當作重要的點景手段。由于亭造型優美、形式多變,因而山巔水際、花間竹里如果置于一亭,就會平添無限詩意。
1.2.1 山地設亭
山上建亭通常選擇山巔、山脊等視線較開闊的地方。要按觀景和構景的需要,山上建亭能起到控制景區范圍和協調山勢輪廓的作用。
1.2.2 臨水建亭
水面設亭,一般盡可能貼近水面,突出三面或四面環水的環境。水面設亭在體量上要按水面大小確定,小水面宜小,作配景宜?。淮笏嬉舜?,作主景宜大,甚至以亭組出現以強調景觀。水面亭也可設在橋上,與橋身協調構景。
1.2.3 平地建亭
平地建亭,或設于路口,或設于花間、林下,或設于主體建筑的側面,也可設于主要景區途中作一種標志和點綴。只要亭在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就可創造出優美的景色。
A.亭是供人游憩的,要能遮陽避雨,便于觀賞風景。
B.作為園林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亭的設計要和周圍環境相協調,并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造亭的位置應是山地、水邊、平地等。
每個亭都要有特點,不可千篇一律,觀此知彼。通常亭只是休息、點景用,體量上不論平面、立體都不可太大、太高,而宜小巧玲瓏。通常亭子的直徑為3.5~4 m,小的3 m,大的不可超過5 m。亭的色彩要按風俗、氣候與愛好確定,如南方多用黑褐等較暗的色彩,北方多用鮮艷色彩。在建筑物不多的園林中以淡雅色調較好。
單體的亭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一般是規則幾何形體的周邊。
亭的立面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一般是內外空間相互滲透,立面顯得開暢通透。
園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幾種類型。這是決定園亭風格款式的主要因素。
廊是建筑物前后的出廊,是室內外過渡的空間,是連接建筑之間的有頂建筑物,可供人在內行走,起導游作用,也可停留休息賞景。廊同時也是劃分空間,組成景區的重要手段,本身也可成為園中之景。
A.廊按斷面形式。一是雙面畫廊,無柱無墻;二是單面半廊,一面開敞,一面沿墻設各式漏窗門洞;三是暖廊,北方常見,在廊柱間裝花格窗扇;四是復廊,廊中設有漏窗墻,兩面都可通行;五是層廊,常用于地形變化之處,連系建筑,作上下聯系。
B.廊按位置分有爬山廊、廊橋、堤廊等幾種形式。C.廊按平面分有直廊、曲廊、圍廊等幾種形式
A.空廊的施工。僅為左右兩柱,上架橫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之上及橫梁兩端架檁條聯系兩榀梁架,最后檁條上架椽,覆望板、屋面即可。如果進深較寬,檐口較高,則梁下可以支斜撐。這不僅有加固的作用,同時也有裝飾游廊空間的作用。
B.半廊的施工。因排水的需要,外觀靠墻做單坡頂,其內部實際也是兩坡,故結構稍微復雜。內、外兩柱一高一低,橫梁一端插入內柱,另一端架于外柱上梁上立短柱。外側橫梁端部、短柱之上及內柱頂端架檁條,上架椽,覆望板、屋面。內柱位于橫梁之上連一檁條。上架椽子、覆望板,使之形成內部完整的兩坡頂。
C.復廊較寬,中柱落地,前后中柱間砌墻,兩側廊道做法可以似半廊,也可以似空廊。復道廊分上、下兩層,立柱大多上下貫通,少數上下分開。上層柱高僅為下層的0.8倍。下層柱端架矩形樓板梁,以承樓板。上層結構與空廊或半廊相同。
D.隨山形轉折的爬山廊構造與半廊、空廊完全相同,只是地面與屋面同時作傾斜、轉折。跌落式爬山廊的地面與屋面均為水平,低的廊段上檁條一端插在高的一段廊段的柱上,另一端架于柱上,由此形成層層跌落之形。與上述游廊稍有不同的是,架于柱上的檁條要伸出柱頭,使之形成類似懸山的屋頂,同時,伸出柱頭部分還需用博風板進行封護,以免檁頭遭雨淋而朽壞。
總之,以上各種游廊,柱間枋下都用掛落,立柱下部設欄桿。掛落的形式,北方常用方格形,南方多用“萬”字形。欄桿則有木欄、磚石欄等,欄桿上常做座面,成為“座欄”,以方便游人隨時休息小憩。現代公園綠地中也有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游廊,其尺寸、構造大多仿木,唯有掛落作簡化處理,以體現出近代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