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學,郭 慧,張麗麗
(1.淄博市引黃供水管理局,山東 淄博 255087;2.淄博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山東 淄博 255000;3.淄博市太河水庫管理局,山東 淄博 255100)
淄博市位于魯中、魯山以南,屬于淮河流域,魯山以北屬于獨流入海的小清河水系。作為一個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大氣降水是淄博市水資源的唯一補給源。淄博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57.8mm,水資源可利用量9.83億m3,全市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232m3,僅為全國人均可利用量的1/9,占全省人均可利用量的67%,屬于全國11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淄博市解決水量性缺水的唯一途徑就是引用客水。1990年,淄博市開工建設引黃供水工程,1993-06停工緩建,2000-10復工建設引黃供水工程,2001-09建成通水,日供水能力25萬m3。截至目前,淄博市引黃供水工程已累計供水8億m3,供水區域覆蓋了高青、桓臺、張店、臨淄、周村及淄博高新區,供水管線總長130km,實現了安全、穩定、優質供水,發揮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20世紀80年代,淄博市遭遇連年干旱,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降至海拔以下14m,形成大面積降落漏斗區。引黃供水工程通水運行后,減少了大武水源地開采量,使大武水源地得到有效涵養。據統計,引黃供水工程通水前后的2001-07、2002-07,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分別為海拔以下0.64m和海拔8.46m,同比上升9.1m。經過多年涵養,目前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已穩定保持在30m左右。
引黃供水工程張周供水管線于2003年建成向周村區自來水公司供水,實現了周村區水資源的“三個置換”,即置換出周村城區地下水得以涵養保護,置換出萌山水庫水作為生態用水,置換出楊古水源地地下水作為王村工業用水,大大提升了周村區域水資源供給保障能力。
近年來,桓臺縣化工、造紙、發電等工業企業迅猛發展,成為桓臺縣的支柱產業,但區域內地下水超采嚴重,部分取水井已深達600m,導致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并出現地面沉降。引黃供水工程向桓臺縣博匯、辰龍、東岳等企業供水后,實現黃河水與當地地下水的置換,減少地下水開采量10萬m3/d,大大減輕了當地地下水的負擔。目前,按照全市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桓臺縣境內工業企業接收使用黃河水的對接工作正穩步推進,匯豐石化等企業已經具備供水條件。
淄博市引黃供水工程通水運行以來,已經多次在地下水源供應出現異常時,及時發揮補充替代作用,避免了因單水源供水造成城區停水,保障了淄博市政府所在地(張店城區)供水的安全穩定,大大提高了城市供水保證率。
淄博市作為傳統工業城市,曾經因為缺水導致部分企業停產,也曾經因為缺水,與許多招商引資項目失之交臂。黃河水的引入,推動了一大批工業項目立項和開工建設,為齊魯石化72萬t乙烯擴產、齊魯化學工業區、華電淄博熱電2×33萬kW機組擴容、博匯集團30萬t造紙及20萬t已內酰胺、宏達公司200萬t鋼鐵、東岳集團氟硅材料工業園、張店鋼鐵總廠搬遷等大項目提供了水資源保障,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77-09,國務院批準從國外引進4套30萬t/a乙烯裝置,分別落戶大慶石化、揚子石化、上海石化、齊魯石化,除齊魯石化外,其他三大石化都已提前實現60~70萬t/a規模擴產。但齊魯石化年擴產項目雖多次申報,卻因為水資源論證未通過而未獲批準。淄博市引黃供水工程通水后,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專家組現場論證,確認水資源得以保障,齊魯石化72萬t/a擴產項目才終于獲得批復,2003-02開工,2004-10建成投產,目前最大年產量已達到80多萬噸。目前淄博市新上工業項目水資源論證,大部分以黃河水為水源,再沒有因為水源不足而造成項目擱淺。
在農業用水方面,1989年遭遇特大干旱,淄博市農業受旱面積13.33萬hm2,其中4萬hm2絕產;2000年遭遇大旱,臨淄區許多機井抽干報廢,農田得不到及時澆灌,市政府被迫實行枯水期水價政策。淄博市引黃供水工程通水后的2002年再次遭遇大旱,降雨量較常年偏少38.7%,地表水面臨枯竭。正是得益于引黃供水工程,當年完成城市供水量5630萬m3,平均15.5萬m3/d,保證了城市正常生活生產用水。黃河水的持續引入,為農業抗旱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方面保證了北部高青縣的農業灌溉用水,另一方面有效涵養了高青、桓臺、周村、臨淄等引黃受水區的當地地下水,為保障農業生產、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淄博市引黃供水工程通水后,從2002年起相繼實施了三次“引黃濟湖”應急調水,向桓臺縣馬踏湖區調水1300萬m3,恢復了湖區的生機和活力,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養殖業、種植業、旅游業再次快速發展,一年一度的“荷花節”吸引眾多游客親臨馬踏湖。2012年,桓臺縣開工建設了馬踏湖濕地生態修復蓄水工程,占地面積154萬m2,主湖區水深5m,主湖區面積73萬m2,一期工程于2012年底完工,二期工程2013-03開工,將于2014-10竣工使用。工程完工后,將進一步增加蓄水量,馬踏湖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桓臺縣紅蓮湖的前身是農田排灌渠道——大寨溝,多年來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當地群眾苦不堪言。淄博市引黃供水工程通水后,解決了桓臺縣地表水匱乏問題,桓臺縣成功實施了大寨溝綜合治理工程,在河道灘地和廢棄窯灣上建成了水利風景區——紅蓮湖公園,每年生態引用黃河水300萬m3,如今已經成為桓臺縣一張靚麗的風景名片。
2007—2009年,高青縣投資1.2億元,將被當地群眾稱為“龍須溝”的北支新河改造一新,建成了集平原水庫、生態恢復、環保治污、園林景觀于一體的綜合型生態水系工程——千乘湖,2011年引黃河水補源300萬m3,2012年引黃河水補源900萬m3。目前,千乘湖已經成為了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部署要求,淄博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實行了“優先利用客水,合理利用地表水,控制開采地下水,積極利用雨洪水,推廣使用再生水,大力開展節約用水”的新的用水指導原則。隨著我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建成通水,淄博市將依托引黃供水工程實現黃河水、長江水與當地水的聯合調度和優化配置,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