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瓊,單國紅,馬 睿
(1.岱岳區勝利水庫管理局,山東 泰安 271000;2.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局,山東 泰安 271000;3.泰安市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站,山東 泰安 271000)
泰安市岱岳區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境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6.8mm,水資源總量3.5312億m3。為有效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岱岳區全力構建“四大體系”,即:以水資源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術體系以及自覺節水的社會規范體系。通過幾年的建設,全區現有水庫、塘壩、機井、泵站等各類水利工程1.6萬余處,耕地總灌溉面積5.27萬hm2。2013年,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10.83m3,農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4,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5%,水功能區達標率67%,圓滿完成了各項控制指標。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大力推進,使岱岳區用水總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下用水總量小幅度增長的目標。
一是向各級領導宣傳創新水資源管理機制,構建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意義,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二是以每年的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紀念活動為契機,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以及走上街頭、深入群眾等多種形式,開展面向社會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各項水利法律法規以及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宣傳新時期的治水思路,增強廣大群眾的水憂患意識和水法制觀念,倡導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的良好社會風尚;三是注重向水資源消費企業、法人及相關單位廣泛宣傳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動員用水大戶們牢固樹立節水意識。
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制度,認真落實各項水法律法規,不斷健全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始終把理順管理體制作為實現水資源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量水質管理目標的重點工作來抓。一是不斷強化用水總量控制,嚴格水資源論證審查和取水許可審批,積極推進規劃及重大產業布局水資源論證工作;二是將水資源論證和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列入建設項目審批前置程序,為加強和規范水利管理秩序,保護全區水土資源打下了良好基礎;三是抓好地下水位及取水量自動監測信息建設,建立了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不斷強化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和管理,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岱岳區高度重視計劃用水及工業節水工作,加強指導,強化管理,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嚴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高污染的工業項目,嚴格根據各取用水單位的實際情況下達用水計劃。一是實行取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對企業的用水總量、水的重復利用率和退水排放提出控制性指標和要求。二是引導各企業增加節水投入,督促各企業建設節水設施,大力推廣新型節水器具和設備的使用,進行節水技術改造,加大中水回用力度,降低工業生產用水量,取得了明顯成效,年節水362萬m3,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85%。
近年來,岱岳區不斷加大對農業節水的資金投入,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廣辟投資渠道,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村戶投入為主體的節水型農業投入機制。一方面積極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有利于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水利工程產權制度,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鼓勵政策,吸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搞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水技術研究,為節水型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積極向農民提供先進、實用的技術和設備,引導農業節水灌溉向“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產業”的方向發展,逐步建立起政府、企業和農戶三方參與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產業化模式。
一是在連續3年的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和高效節水項目建設中,應用了遠程遙控監測、風光電互補發電提水、混流施肥、變頻調速、微噴灌等6項新技術,實現了節水、節地、節能、提高作物品質的預期效果,發展各類節水灌溉面積7866.67hm2,項目區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全面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二是在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中,積極推廣高效節能、節省投資、運行便捷的變頻恒壓供水系統。三是全面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堅持改造與新建自來水工程相結合,對部分投入運行多年、設備陳舊、水質水量無保障的農村飲水工程進行升級改建,既保證了群眾喝上“放心水”,又有效節約了水資源。四是重點編制了黃前、勝利、山陽、角峪、彩山、小安門6座中型水庫灌區節水改造工程設計方案,為實施農田節水灌溉工程打下了基礎。五是在每年的農建規劃中,制定了發展節水灌溉工程的目標任務。每年都有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農田水利工程,當年建設當年見效。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區目前已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73萬hm2,年節水597.6 萬 m3。
根據“優先使用地表水,合理開采地下水”的原則,進一步加大了對地下水開采的監管力度。一是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制度,進一步強化取水許可監督管理。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根據取水許可制度的規定取水用水,新建、改建、擴建需要取水的項目,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同時配套建設相應的節水設施。二是杜絕非法取水現象。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建設取水設施進行取水,對亂打井、亂取水、亂開濫采水資源的,堅決封閉其水源,并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通過加強管理,進一步規范了全區水資源管理秩序、維護了水資源管理的嚴肅性。
依據各項水法律法規征收水資源費是促進節水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措施。一是進一步強化水政監察隊伍建設。完善執法裝備,開展執法人員培訓,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嚴格按照程序處理各類水事違規違法案件,有力地維護了水利法規的嚴肅性。二是依法治水,依法嚴懲侵占損毀水利設施、違法捕漁、非法取水、違法排污等水事違法行為;依法加強水資源費的征收力度,深入挖掘收費工作存在的巨大潛力,突出征收重點,保證人、財、物力的投入,擴大征收覆蓋面,提高征收到位率;強化水資源征收管理,對破壞量水設施、計量不準、拒繳、拖繳、欠繳規費的單位,堅決依法征收。水資源費征收力度的加大,進一步提高了各取用水單位的節水意識,促進了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
岱岳區結合當地水資源現狀,科學規劃、強力推進,從制度、工業、農業、群眾生產生活等各方面入手,積極吸引投資、應用新技術、促進自覺節水機制形成,實現了水資源的宏觀優化配置和微觀高效率、高效益利用,初步完成了“四大體系”建設,這對于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提升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逐步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