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大瀑布電力公司(Vattenfall)在其國內進行了大量涉及水電廠改造(如梅薩爾電廠等改造項目)的水電投資,且不斷加大在海外的投資力度,還正在進行大范圍的大壩和溢洪道改造。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貝格弗森(Bergeforsen)大壩改造項目。
瑞典大量的水電站建于20世紀50年代水電站擴張的高峰期,因此,屬于公共事業公司資產的許多大壩的壩齡已超過1個世紀。那時建造的大壩可通過的洪水流量相當于百年一遇的洪水。
充足的流量對水力發電來說至關重要。由于2012年徑流量充足,瀑布公司旗下獨資或控股的水力發電廠的發電量為42.2 TW·h。
該公司在瑞典的水電裝機容量大約為7.8 GW(其持有全部或大部分股份的電廠裝機容量為8.2 GW),在德國擁有水電裝機容量2.88 GW,其中大部分為抽水蓄能電站。此外,在芬蘭和荷蘭也有少量的水電站。
該公司所屬的瑞典水電廠在2012年的發電量為36.5 TW·h,與2011年29.5 TW·h發電量相比,提高了23.7%。該公司稱,這歸功于水庫所蓄的水量大和電廠設備的利用率高。
瑞典沒有涵蓋大壩安全規劃的專門法律,只是參照環境法規和民事保護法中的相關規定。
在幫助編制必要的準則過程中,水電行業的工作集中在設計洪水和大壩總體安全2個方面。
為了對設計洪水進行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的水電部門和瑞典氣象與水文研究所(SMHI)成立了聯合調查研究委員會。1990年編制了最終報告,2007年出臺了準則的修訂版。
根據修訂后的安全準則,可將設計洪水給大壩造成的潛在后果分為兩大類,Ⅰ類的潛在后果最嚴重。
根據該準則,產生Ⅰ類潛在后果的設計洪水的重現期,不能準確合理地加以估算和說明。但是,通過與洪水頻率分析相比,表明此類洪水計算得出的洪水重現期平均超過了萬年一遇。還有一個附加的規定,就是被歸類為Ⅰ類防洪設計后果的大壩,也應該能在水庫或河流保持正常壅水水位時,至少可以通過百年一遇的洪水。
在2010年出版的《瑞典大壩安全系統審查》報告(英文版出版于2011年)中稱,包括水電和采礦部門的壩、以及運河和一些防洪堤壩在內,瑞典大約有10 000座壩。另外,根據2008年公布的最新數據,有185座壩被歸類為Ⅰ類壩(ⅠA,ⅠB),293座被歸類為Ⅱ類壩。
該報告中稱,Ⅱ類壩在最高水位時必須能夠通過至少百年一遇的洪水。同時還強調,此類建筑物還應能通過經權衡利弊后決定的規模更大的洪水。
水電行業在與SMHI分離后,于1997年制定了自己的大壩安全準則(RIDAS)。2007年,采礦行業單獨發布了關于大壩安全的等效準則。
在《瑞典大壩安全系統審查》中,瑞典電網要求制定更加明確的和更具約束力的大壩安全規章,并要求按失事后果對大壩進行強制性分類。該報告還主張推動更加正規和嚴格的大壩安全報告制度,特別是對最高失事后果風險的建筑物更應如此。
為確定設計洪水和大壩安全準則,開展了大量的建模和仿真模擬工作,包括設置和校準全河寬水文模型。該項工作關注的第一條河流是呂勒文(Lulealven)河,該河流上的壩都是大瀑布電力公司全資擁有。然后在其他流域繼續進行該項工作,這些流域的水電站都屬合資建設。
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大瀑布電力公司開始了一個長期投資計劃,以對其水電資產進行必要的改進。
該公司正在采取的升級改造方案范圍很廣,從加固和加高現有建筑物到擴大泄洪道、增加閘門、使用現代化儀器等,并對進水口也采取了各種改造措施。
投資計劃的第一期為2002~2007年,需要投資金額約為12億瑞典克朗。第二期投資計劃直至2013年到期。至2011年,大瀑布電力公司的第二期投資,即對大壩的改建,提高大壩安全性(包括溢洪道改造工程)方面的投資額約為20億瑞典克朗。
第二期(2007~2013年)的預算約為9億瑞典克朗,而最終的總投資接近21億瑞典克朗。到目前為止,貝格弗森大壩的改造費用總計為26億瑞典克朗。
近年來,大瀑布電力公司完成的主要改造項目包括:
(1) 烏美芬河上的阿加勒(Ajaure)大壩壩頂的加高。
(2) 位于安格爾曼文河的斯滕庫拉福斯(Stenkullafors)大壩泄洪閘的拓寬工作,使其泄洪能力增加了400 m3/s。
(3) 對瑞典北部一些大壩進行加固,擴建呂勒文河上水庫的庫容,以削減洪峰流量。
自2000年以來,所有改造工程的總費用接近30億瑞典克朗。該公司預測,未來每年的正常預算為1.6億~1.7億瑞典克朗。當然,如果要設計和建造規模更大的項目,那么這些正常費用還將會增加。
大瀑布電力公司有36座壩被歸類為Ⅰ類壩,31座壩被歸為Ⅱ類壩,另外有39座壩在這兩類之外,通常被(非正式地)稱為“Ⅲ類壩”。
到目前為止,改造工程已經使29項設施達到了防洪準則的要求。通過實施改造工程,有10座壩的泄洪道的泄洪能力已經得到增強,對15座壩的泄洪通道或消能設施進行了改造,另外有8項改造工程是用來提高大壩運行的可靠性。
在Ⅰ類設施的改造方面,采用了較為普通的大壩安全措施,包括對24個建筑物進行了加固處理,加高了8座壩的壩頂高程。另外,有21項設施為臨時性超蓄洪水或削減洪水做好了準備。
大瀑布電力公司還在進行研究和開發有關大壩安全方面的項目。
除了標準項目和更小規模項目的泄洪閘以外,大瀑布電力公司通常還會雇用本公司以外的外國顧問和承包商,來審查和執行各種大壩安全改進措施、泄洪道改造工程以及削減洪水的措施。
最大的泄洪道改造和大壩安全升級改造工程,是大瀑布電力公司與其他公司合作的貝格弗森大壩改造工程,該工程位于瑞典中部,目前正在對該壩建造一個全新的岸邊主泄洪道,期望以此來增加大壩原有泄洪設施的泄洪能力。
貝格弗森大壩位于因達爾薩爾文河最末的下游段,正好在位于瑞典東海岸的松茲瓦爾市的北部。該河全長為420 km,從東南流向波斯尼亞灣,是瑞典最長的河流之一。其他4個主要河流流域是安格爾曼河流域、烏美芬河流域、謝萊夫特文河流域、呂勒文河流域,均位于耶姆特蘭山的集水區北部。
貝格弗森大壩是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土石壩。其中央壩段長158 m,其中包括寬70 m的主泄洪道,有3個15 m(寬)×10 m(高)的泄洪閘,總泄洪能力為2 400 m3/s;緊鄰泄洪道的是與歷史洪水記錄相關的寬16 m的非常泄洪設施,另外還有一座寬72 m的與地面廠房相連的取水建筑物。
貝格弗森大壩的原設計洪水為2 400 m3/s,這比計算的百年一遇洪水(2 160 m3/s)要高。但按照最新的大壩準則,該大壩被歸類為Ⅰ類大壩,因而設計洪水現在被提高為3 380 m3/s。
在該大壩的壩趾處,有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橫跨下游的因達爾薩爾文河。
水電站運行總水頭為23 m,該電站安裝有4臺軸流式機組,這些機組都是在1955~1959年間交付使用的,總裝機容量為168 MW, 電站年發電量為735 GW·h。電站由大瀑布電力公司和一家合資的貝格弗森有限公司合作運行,大瀑布電力公司占有60%的股份。
貝格弗森電站是因達爾薩爾文河流域31座發電站中的一座。其中大瀑布電力公司擁有股權的電站有8座。
對現有的泄洪道或電站廠房進行改造,將會面臨一些重大挑戰,比如維修工程的時機選擇、大型洪水事件等。
為此,擬在該壩上建造第2條泄洪道。在修建第2條泄洪道之前,為了滿足根據大壩規范而最新計算的設計洪水(3 380 m3/s)的標準,短期的辦法是使水庫超蓄2 m,同時增加通過現有泄洪道的流量來宣泄這種設計洪水。由于大壩是按最初的設計洪水(2 400 m3/s)修建的,因此沒有考慮通過電站廠房的泄洪。
作為該處的主要投資項目,新建的泄洪道位于大壩的西側,新增泄洪道的泄洪能力為1 500 m3/s,該泄洪道已經按80~100 a一遇洪水標準設計,泄流能力增加到2 160 m3/s。
改造、擴建之后,泄洪道總泄流能力將達3 900 m3/s,遠遠超出設計洪水3 380 m3/s的標準。盡管將來氣候變化會對此處的洪峰流量產生潛在的影響,但在泄洪能力方面還沒有明確定量的統計或規定。不過,也可以將工程升級改造后泄洪能力超出的部分,看作是應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備用泄洪容量。
新泄洪道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即通到上游明渠的泄洪閘(25 m(寬)×10 m(高))、隧洞和下游明渠。在布局上,上游渠道通向大壩的側邊,泄洪道在隧洞內部轉向,最后下游渠道將水流從切線方向引回到因達爾薩爾文河中。這樣的布局幾乎形成了一個直角轉彎。
新泄洪道自2011年開始建造,計劃于2014年完工。新泄洪道完工后,將對原泄洪閘進行改造。
在目前的規劃中,該項目為大瀑布電力公司最大的大壩安全性改造工程投資項目。項目預算為6.25億瑞典克朗,現在還沒有為改造工程設立項目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