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財業
(望奎縣廂白小學,黑龍江望奎152100)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身為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更要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的素質,而提高學生的素質還要從小學生入手。我認為要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應做到以下幾點:
1.智力培養。俗話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人的智力不是生來就有的,是經過后天培養的。因此,只有大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才能有效指導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發展。
2.行為習慣訓練。人的習慣是一點一點培養的,教師要設法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習慣,如寫字,教師一定要按照“三度四勢”法,教學生寫字,要從一筆一畫教起,通過各種訓練讓學生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也可通過主題班會、傳統節日等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傳統教育和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3.自動控制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提高自覺性,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4.自信心訓練。要給學生定一個小目標,并設法使其實現,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學生知道貴在參與。盡量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學會嘗試,要多組織小學生參加各種有競爭意識的比賽,以培養學生的好勝心和競爭意識。
1.指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生的識字量少,要指導學生借助拼音進行閱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會學生先讀后思的方法,以及從讀學寫的方法。盡量讓學生學會在書上批注,摘錄好詞佳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長此以往,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引導學生如何將“學會”變成“會學”。學生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教師應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通過縮句、擴充句子等訓練,使學生知道什么是主干,什么是重點,掌握抓住重點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深入學生生活,為學生排憂解難,教師可采用談心的方法,通過每周一次班會,讓學生自由地交流,放心大膽地談話,說出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在學習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更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
4.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歸納。俗話說:“編筐窩簍,全在收口”,每學完一個單元,教師都應指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出知識點。
1.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有創造力”,這種創造力還需要后天精心培養才能充分發展。
2.教師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提出對兒童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
3.教師要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以便學生進行自主研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