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譚世超
(黑龍江省大中專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大學生應征入伍可以說是我國高等教育以及強軍計劃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這對于迎接世界軍事變革的新挑戰而言,能夠更好地幫助我軍質量建軍、人才建軍。
所謂擇業行為,就是指大學生在職業選擇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傾向,它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和方向性,擇業動機控制著學生的具體擇業行為。
擇業動機是學生在選擇職業時的關鍵影響因素,同時也是學生進行職業選擇和擇業活動的重要內在動力動因。就目前來看,我們可以將大學生擇業動機分為以下3種類型:第一種,社會貢獻型。這種擇業動機是一種較為高層次的想法,有這種動機的大學生通常是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責任的承擔聯系在一起,把為國家作貢獻放在了選擇職業的首要地位;第二種,自我實現型。現在有些大學生首先是把職業作為謀生的一種基本方式,更重要的是把職業作為成就個人價值實現的基礎。他們追求的是事業上的成功,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第三種,追求經濟型。有這種思想的大學生大多是把經濟收入放在擇業的首要地位,追求的主要目標就是利益最大化。
所謂擇業傾向就是指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各種心理活動和行為意識,這種傾向會受到社會活動和生活環境的影響,甚至于有部分大學生的擇業傾向就是這些影響因素在其職業選擇領域的外在表現形式。就當前大學生擇業的主要價值結構來看,可以將其分為經濟收入、能力體現、未來發展和實際工作環境這幾方面。不同擇業動機的學生所體現出來的擇業傾向有很大的區別。
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所曾針對大學生職業選擇做過非常詳細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外在家庭、社會影響因素。很多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會受到生活環境的極大影響,而且這些社會影響因素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導致其最終所選擇的職業。特別是其父母的期望和生活環境,直接左右了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構想。
第二,個人狀況和職業符合程度。所謂個人狀況就是指該學生自身實際情況,譬如個人愛好和特長等。不同狀況的學生對于職業符合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對于未來職業地區和薪資水平也有很大影響。
第三,個人能力和社會關系。目前很多企業在招聘畢業生時更加看重的是學生實際工作能力,這一點也極大影響了學生的擇業。而且學生個人所擁有的社會關系也將導致其做出不同的職業選擇。
第四,地區差異。不同地區的學生其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時這些地區上的差異也會直接體現在學生的職業選擇上。個人職業理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地區實際生活情況決定的。
第五,就業準備。所謂就業準備就是指從學生向職業工作者角色轉變過程的準備,它是學生進行職業選擇時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工作能力的提升、個性與職業的融合等,都是為能否勝任所選擇職業需要進行的準備。
為了能夠對影響大學生應征入伍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研究,筆者進行了一定范圍內的實地調研,這里將根據具體調研結果進行相應分析。
首先,對影響大學生入伍選擇的文化因素進行分析。在調查結果中我們選擇了具有明顯區別的項目,分析其差別出現的影響因素。這里使用了兩種檢驗方法,一種是KMO檢驗,另一種是球形檢驗。經過分析計算后得出,KMO=0.801,球形檢驗x2=1519.112,p=0.00,結果顯示此次調研數據能夠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我們采用主成分提取,正交旋轉的方式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影響大學生入伍各種因素中,對軍隊生活的崇拜和向往最為突出。其他幾個影響因素分別是:媒體影響,一些軍事題材作品會對大學生思想產生一定影響;生活背景,有部分學生從小受到有關軍隊思想教育,有利于自身未來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對大學生入伍參軍意向的影響程度,我們從中選擇了影響程度最大的4個因素,并將其設定為自變量,以是否參軍為因變量,根據全回歸理論構建具體模型,計算其具體logistic回歸參數。
從表1中的分析數據我們可以得知x2=58.349,df=4,p=0.000,這些分析結果直接表明我們所確定的這個全回歸模型完全具有統計學意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影響因素進行研究。Nagelkerke R2=0.185該結果表明我們設定的自變量只能用來解釋18.5%的因變量,Nagelkerke 比例值較低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因素對大學生是否參軍意向的影響程度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文化因素并不能左右大學生是否參軍。

表1 影響大學生參軍意向4 因素回歸分析
我們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認為最吸引人的國家入伍政策”這一題目,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在選擇入伍的大學生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把研究生入學和政府機關就職相關優惠政策作為最吸引其入伍的政策因素,有37%的人把最終就業作為影響其入伍的因素,29%的人認為吸引其入伍的最關鍵國家政策是能夠減免一定的學費,有24%的人則更看重國家隊士兵補貼的不斷提高。經計算后得出x2=55.289,p=0.000,該結果表明我們在調查時所選擇調查人數比例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也反映出不同情況大學生對于國家政策的重視程度也有所差異。調查中不愿意選擇入伍的大學生,其中有40%的人想要考研繼續深造,34%的人選擇了直接就業,33%的大學生選擇在政府機關就業,26%的大學生更加重視學費的減免,而只有8%的大學生選擇了士兵補貼這一影響因素。根據我們對整體調查結果的統計來看,不管大學生是否愿意入伍,實際上在具體條目上的差異并不大,很多學生更加注重入伍對將來考研和政府機關就業的優惠政策,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學生更加注重的是個人未來發展前景,對于譬如減免學費等國家政策興趣不大。
家庭背景直接影響了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而且在個人未來職業選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深層次的影響。
A.家庭中是否有軍人
調查結果顯示,愿意入伍的大學生中有60%家中有親友在軍隊,不愿意入伍的大學生中有52%家中有親友在軍隊。根據x2理論來分析了兩者差異可以得到x2=55.727,p=0.000,計算結果表明這兩種情況的大學生在該影響因素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有親友在軍隊的大學生更愿意在職業規劃上選擇入伍。
B.是否為獨生子女
在所有被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愿意入伍的大學生有200多人,其中80%以上均不是獨生子女家庭,只有將近20%的學生是獨生子;不愿意入伍的大學生中,70%左右不是獨生子女,30%左右的學生是獨生子。根據調查結果我們進行計算x2,根據計算結果可以明顯看出,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表現出更強烈的入伍意愿。x2=12.789,p=0.000。
我國政府近些年針對于大學生入伍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優秀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向國家軍隊靠攏。這些扶持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大學生走進部隊,但畢竟影響學生最終職業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單單依靠國家的扶持政策想要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并不現實,所以我們必須要根據不同高校的優勢,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有針對性地吸引本來就具有較強入伍意愿的學生。
[1]張俊,沈德艷.淺析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多維路徑[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1:159-162.
[2]彭春妹,羅潤生.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專業承諾狀況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02:43-45.
[3]張志平.大學生應征入伍現狀分析及相關對策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