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信,曲秀杰,鄒 力
(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局,山東 泰安 271026)
近年來,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實現了零事故、零傷亡的控制指標。2011—2013年連續3年,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局獲得省政府安委會授予的 “全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稱號。探討分析泰安市的經驗做法,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該市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得益于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得益于治理隱患的工程措施常抓不懈,得益于專項整治與長效機制并舉,得益于考核體系不斷完善。
深入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成立以局長為主任,分管局長為副主任,機關科室站、局屬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局安全生產委員會;各縣(市、區)局和局屬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安全生產領導機構,并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全市上下形成了安全生產監管網絡。各級安全生產領導機構堅持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安全生產專題會議,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問題,保證了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到位、責任到位、管理到位、落實到位。
沒有完善的制度,就沒有明確的責任,就沒有安全上的保障。為此,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制度、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調查處理制度、應急救援工作制度等,這些制度覆蓋了安全生產工作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
全面落實部門安全監管(主管)職責,明確安全生產責任目標,層層分解下達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逐級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市局與各縣(市、區)局及局屬單位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各單位又將責任分解,細化明確到下級單位和個人,環環相扣,各負其責。
安全生產工作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觀念,定期開展檢查,排除隱患。每年3~4月,泰安市都要結合防汛檢查,按照“六不放過”(不放過每一個水庫、湖泊和塘壩,不放過每一條河流、涵洞和閘室,不放過每一道堤防和防汛通道,不放過每一處建設工地和生產設備,不放過每一個企業和崗位,不放過每一個人員密集場所)的要求,采取自查與抽查、全面與重點、檢查與整改相結合的方法,開展一次全面大檢查。
1)加強防汛檢查。防汛保安全是水利部門的第一責任,水管單位全面檢查堤防、水庫、水電站等防洪工程狀況,確保除險加固工程和水毀修復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做好河道、排灌渠道、泄洪通道行洪障礙的清除。以病險水庫為重點,嚴格落實巡視檢查制度,檢查、維護好大壩、閘門和啟閉機等設施設備,嚴防水庫失事。
2)排查工程施工隱患。抓住易發、多發建筑施工事故的重點環節、關鍵裝備、重要設施、重點部位,實行嚴格的日查、周會、月檢制度。督促水利施工企業完善、細化和執行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強對危險工序、工段現場的有效監控和技術指導。
3)保障漁業生產安全。全面排查治理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包括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制定,應急管理與救助體系的建立,漁業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實和漁港基礎設施的建設等。重點加強漁船管理,對管理船只核發漁用船舶登記證、船舶檢驗證和捕撈許可證,實行三證管理,堅決取締“三無”船只。
市局組織檢查組,采取“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方式,對所管轄的水利重點建設項目和各單位自查整改情況進行抽查。市河道管理局負責全市河道系統安全生產檢查;市防辦牽頭負責工程管理單位和小水庫、小水電、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安全生產檢查;農水站牽頭負責農水項目安全生產檢查;水保科牽頭負責水保項目安全生產檢查;移民局牽頭負責移民工程安全生產檢查;水產處負責漁業安全檢查;基建站負責基本建設工程的安全檢查。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的抽查,切中了要害,落到了實處,成效更加顯著。
1)從2001年起,連續10年,泰安市投資6.15億元,對全市12座大中型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對水庫大壩采取了加高培厚壓實和重建護坡措施;對有滲漏隱患的大壩增加了灌漿、混凝土墻等防滲措施;對溢洪道采取了增設或改建溢洪閘等措施。
2)自2008年起,連續3年投資5.13億元,對全市 84座小(1)型病險水庫、327座小(2)型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對水庫大壩的加高培厚和重建護坡,開挖護砌溢洪道,維修改建放水洞等。
從1997年開始,連續實施了6期大汶河防洪治理工程;從2010年起,對各縣(市、區)的主要河道進行大規模防洪治理,已投資4.5億元,治理15個項目。這些工程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標準,為全市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防洪保障。
專項整治活動是針對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而進行的,是對綜合治理的補充和深化。泰安市每年都要結合“打非治違”實施1~2次專項整治活動,涉及內容廣泛,逐年轉換,包括整治影響河道行洪安全的違法采沙、違反禁漁期和禁漁區制度的捕撈作業、水利工程違章施工、水利風景區旅游設施維護不到位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有力地維護了安全生產的正常秩序。
專項整治是一項非常態措施,要保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必須建立長效機制。為促進安全生產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推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安全管理,泰安市開展了水利系統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第一階段,在每個縣(市、區)選取了2個單位作試點;第二階段,總結試點經驗,在全市穩步推開。這一長效機制的逐步建立,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將極大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泰安市根據不同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量身定做,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細則。從組織領導及機構建設、制度建設、事故報告處理、安全培訓和宣傳教育、隱患排查治理和應急救援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考核內容,制定了評分標準。對在建工程,制定了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細則,重點考核項目法人安全管理、設計單位安全管理、監理單位安全管理和施工單位安全管理。根據考核情況進行獎懲,極大地調動了各單位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