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國 存
(四川革什扎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丹巴 626300)
經營管理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經營管理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對水利水電項目開發而言,無論是進行項目決策,還是進行工程計劃、組織、控制、協調,乃至對企業成員的激勵,無不體現管理的內涵。從企業因素而言,管理的目的是實現企業的最大效益;從人的因素而言,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
水電項目開發的各個(前期、基建、生產等)階段,無不凸顯出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一詞狹義的理解就是“管”和“理”。 “管”的基礎是制度,依靠制度規范企業行為。就是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經常說的:“用制度管人”;“理”是依靠人來理順生產關系。二者可以簡單理解為管理要素的控制職能與協調職能。
評價一個企業管理的好與壞,首先要看其制度是否健全。因為企業制度是企業賴以生存的體制基礎,是企業的行為準則,也是企業員工的行為準則,它可以保障企業在體制框架內有序化運行。這就是“立”。
其次是看制度的執行和監督,也就是“行”。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企業制度是規范、是約束企業員工行為的一種剛性手段,制度必須嚴格執行,而且要剛性執行。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加強制度督查和懲戒機制的建立非常重要,需要把監督工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只有這樣,制度落實才會有督查、有評價,責任有追究,績效有考核。對違反制度的行為要堅決追究責任;堅持違規必究,敢于碰硬,充分體現制度的剛性,樹立制度的權威。當然,管理也不是無人性的、生硬的。讓人以高效的速度、愉快的心情、正確的方式完成工作,理順關系,理清職責,理和氣氛,理暢情緒,也是管理的部分內容,從而可以使員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精于管,重在理,讓自己的工作環境有健全可行的制度約束,有完善的監管機制,又有人情的溫馨。
項目前期工作內容是否全面、工作是否有深度、方案是否精心優選、內容是否得到優化,直接關系到水電建設的項目是否安全、施工進度是否得到保證、工程造價是否合理、投資效益能否提高的關鍵所在。
水電項目的前期工作一般包括規劃、預可研、可研幾個階段,是水電開發建設工作的基礎,也是水電開發建設的重要階段工作之一。
此階段是以設計單位為主開展工作。在工作中,如何將開發公司的管理思路和工作要求與設計單位充分溝通并灌輸到設計方案中;如何要求設計單位按照安全、經濟、實用的原則,確定使用功能、建設規模和建設標準;如何讓設計單位保證勘測設計深度,比選方案全面,設計優化到位,真正做到做深、做細、做實。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尤為重要。
及時簽訂設計合同是保證設計進度、深度、質量、服務等工作的前提。現在的設計合同大部分是較為籠統的合同,很少在設計合同中以實物工程量的方式確定工作內容。例如,地勘鉆孔數量和長度、探洞的長度和數量、工藝和材料試驗項目等。
一是深入細致地做好正常蓄水位和總平面布置等專題報告,這些設計工作是后續設計工作的基礎。二是加強征地和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做細、做實征地范圍、實物指標(包括產權爭議)、移民安置方案等相關技術工作,切實履行征地移民的相關程序。三是高度重視土地、林地的報批工作,合法合規地使用林地土地。四是加強地質、測量、水文、試驗、科研等基礎工作,避免實施階段重大方案變更。五是加強前期設計的優化,從規劃、預可研、可研階段即開展設計優選和優化工作,優選設計方案,優化相關設計內容,做到項目安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效益優先。六是業主深入參與,重大方案采取專家咨詢的方式征求意見,同時把公司的管理思路和工作要求灌輸到設計方案之中。
為保證水電項目前期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建管合一的管理模式下成立相應機構,確定主管部門和固定人員,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充分利用好相關設計管理制度、優化管理制度,真正把前期工作理順,把前期工作做實做細。
按照水電開發審批程序,前期階段中的各類報告需經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協作。為此,建立好企地協調機制,鞏固好企地聯系網絡是推進前期工作的基本前提。
我們習慣于把招標設計以后、直至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稱之為基建階段。
根據批準的可研階段成果,為滿足招標采購和工程管理需要,在招標設計階段,要復核、完善、深化勘測設計成果。在技施設計和施工階段,應根據實際,強化設計優化,激勵監理、施工單位提出合理化建議,在確保安全性和適用性的基礎上,力爭設計方案在技術上具有先進性,在經濟上具有合理性。合理的投資,實現設計功能是利益最大化的體現。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為調動設計、監理、施工方的積極性,有效控制投資,項目公司要主動作為,與各方簽訂設計優化獎勵協議、合理化建議獎勵協議,充分挖掘建設各方的潛力,結合實際,優化設計、優化施工方案、提出降低成本的合理化建議,實施提前工期的措施等。
努力踐行地方政府、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業主單位“五位一體”的建設管理理念。各司其責,相互配合,準確定位,積極協調各方關系,使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在工程安全、施工安全、質量、進度、水保環保、征地移民、工程投資管控、融資、地方協調、企地關系等方面充分發揮業主的主導地位,理順各方關系,從而使安全質量無憂,工程進度加快,企地關系和諧,項目投資合理,形成五位一體,互利共贏的局面,使工程盡早發揮效益。
施工管理是重頭戲。因此,從招標階段就要嚴格把關,優選實力強、履約好的潛在中標人進入候選人之列。開工伊始,就要求中標人兌現承諾,即項目經理到位,管理者和設備資源到位。過程中及時糾偏,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進度。當然,作為業主單位,應及時解決過程中出現的移民、占地、對外協調問題,為有序推進工程建設創造外部環境。同時,合理、及時地解決好重大經濟問題,在資金供給方面加強保障,為順利推進工程建設注入內在動力。
在工程建設階段,按照達標投產、建管合一、無縫交接的要求,在基建階段,生產人員參與到機電安裝過程中。結合其他電廠的運行經驗,在過程中完善設計不足的項目,消除不利于安全生產的環節,做到安裝精細化施工,為今后的達標投產奠定基礎。
水電項目開發的效益的直接體現就是發電,
發優質電并能夠得到理想的電價。
要想獲得效益,就要始終將效益的概念貫傳于規劃、建設、運營的各階段。規劃好電站、建設好電站是控管投資、降低造價的最直接的辦法,也是擁有一個理想電價的先決條件。
充分運用社會資源并深入研究電價制度等高端政策,申報理想的電價是取得效益的前提。
抓好營銷工作是公司經濟經營活動效益的最直接的體現,是“運營好電站”價值理念的最好檢驗。
運營好電站的關鍵核心是做好電力營銷,爭取有利的電量結構是盈利的最好手段。研判營銷策略,落實營銷主體責任,強化高端營銷、特色營銷、專業營銷、個性營銷是市場競爭條件下增加發電企業效益的手段之一。
疏通網調關系,優化經濟運行調度、準確水情預報、水庫經濟調度,從而爭取優化電量結構,多發高價電,進而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
同時,在枯水期搶修設備,精修設備,提高檢修的質量標準,增加設備安全運行的時間。
綜上所述,水電項目開發的最終目的是企業要盈利,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前期的工作做實、做細是為了效益;基建期的工作進一步深化,各項工作順暢也是為了效益;生產期多發電、發優質電更是為了效益。通過建章立制,通過有效的管理,讓水電開發的每個階段行為有序,效益可增,從而達到企業獲得效益并得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