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文 潔
2013年,是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取得重大建設成果的一年。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全年投產裝機1164萬千瓦,裝機規模超過半個三峽電站,占2013年全國新增水電裝機容量的一半,金沙江水電開發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已勝利在望。
2013年7月15日零時,位于金沙江下游的中國目前第二、世界第三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首臺機組順利結束72小時試運行,成功并入南方電網,電站比計劃提前107天正式進入商業運行。截至2013年底,溪洛渡電站共投產12臺77萬千瓦的巨型機組,年投產裝機924萬千瓦,并創下單月投產4臺70萬千瓦級別的巨型水輪機組的紀錄,保持并形成了新投產機組運行“零非停”的良好態勢。投產機組數量之多、運行之好,刷新了單座水電站年度裝機規模世界水電界的記錄。
這一年,廣大溪洛渡工程建設者緊緊圍繞“下閘封堵、蓄水發電、安全度汛、工程完建”四大目標,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團結帶領參建各方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精心組織工程建設和工程驗收,溪洛渡工程順利實現了第一階段540米、第二階段560米蓄水目標,金沙江下游第一大水庫形成,工程初步經受了“高水頭、高流速、高電壓”的“三高”運行考驗。工程質量管控以蓄水驗收為中心有序開展,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運行有效,工程質量總體受控。安全生產總體受控,文明施工保持良好態勢,順利實現2013年安全度汛;工程投資總體受控;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體系運行有
效,施工區環境質量良好;施工區繼續保持無重大突發應急事故、無重大群體性事件、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無重特大交通事故、無重特大火災事故“五無”工地。
時間回溯到2013年4月12日,隨著纜機從空中澆下最后一罐混凝土,向家壩大壩最后一倉混凝土澆筑完畢。至此,中國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電站大壩全線到頂,達到384米設計高程。這是金沙江下游水電梯級開發中第一座全線到頂的大壩。
2013年,是向家壩工程蓄水發電之后工程建設與電站運行并存的一年。全體建設者按照“慎終如始、精益求精”的要求,精細管理、精心組織,確保了工程質量、安全全面受控,如期實現了大壩全線到頂、水庫水位逐步抬高至正常蓄水位380米,3臺機組投產發電等關鍵節點,新增裝機240萬千瓦。工程經受住了蓄水發電后的首次洪水考驗,大壩、壩基、左右岸邊坡監測數據均在正常范圍內,上游庫岸總體穩定,電站安全、可靠、平穩運行,為電站綜合效益發揮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升船機、右岸擴機工程、灌溉取水隧洞等項目也都按計劃推進。截至目前,向家壩水電站已陸續投產6臺機組,其中右岸電站4臺機組全部實現首穩百日,左岸電站1號、2號機組投產后也運行平穩,電站運行實現了全年 “零非停”。電站全年發電183.8億千瓦時,超年度計劃10.5億千瓦時,工程建設正朝著實現最后的勝利穩步推進!
中國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梯級電站深化實施“調控一體化”運行管理模式,進一步開發新一代電力生產管理信息系統——金沙江電力生產管理信息系統(ePMS),并建成了調度自動化系統、金沙江下游通信系統,實現了水庫調度、電力調度、電站監控等職能的統一和遠程控制,有效提高了調度運行效率,為實現電站安全、經濟運行創造了良好的調度運行軟硬件環境,取得了多項領先國內外水電行業的成果。金沙江電力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具備了把多個電廠、多個生產單位統一在一個平臺上運行的條件,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上實現重大突破。
2013年,溪洛渡-向家壩梯級電站運行的18臺機組全面實現了“首穩百日”、“零非停”。成功實施的“調控一體化”模式,不僅使梯級樞紐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更解決了“一庫兩站兩調”的調度難題,確保了電能順利外送,實現了管理和技術創新上的飛躍。全年完成發電量295.6億千瓦時。安全的電站和電網,將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送往千家萬戶。
高強度投產發電的階段性勝利只是一個開始,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建設者堅持精益生產,將精益生產的觸角延伸到安全管理、技術管理,作業管理等各個方面,致力于創建國際一流水電廠。“精品意識”成為建設與運行員工共同自覺遵循的理念。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風險分析和預控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并做好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達標準備,為打造本質安全型電站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3年,中國三峽集團圍繞環評、移民、輸電等方面全力推進白鶴灘、烏東德工程項目核準與建設籌備工作。籌備工程貫徹“融入當地、長期合作、平衡兼顧、互利共贏”的金沙江水電開發指導方針,按照“規范、有序、和諧、健康、安定”的管理要求,穩步推進現場籌建和“先移民、后建設”試點工作,確保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二期工程建設按計劃開工建設,為國家西部開發建設提供強大的能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