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正 昌, 陳 舒 睿
2014年,是舉國上下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大渡河水電開發挺進"十二五"目標的重要之年。在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付興友。
記者:請問付總,大渡河公司成立已經有13個年頭,你覺得目前發展狀況如何?
付興友:公司成立以來,在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按照2020年“裝機一千五、流域統調度、沿江一條路、兩岸共致富”的流域開發戰略方針,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堅持“流域、梯級、滾動、綜合”的流域水電開發方針,在大渡河流域(包括支流)已經爭取了22座電站總裝機約1800萬千瓦的開發權。去年12月,我們的吉牛水電站兩臺機組投產發電,這使得我們所屬的電源項目裝機達到了629.24萬千瓦,我們還有約536.8萬千瓦在開工建設,約650萬千瓦在開展前期,形成了運營、在建、籌建可持續發展的格局,資產總額超過720億元,基本實現了規模發展。
記者:您認為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何啟示?
付興友:經過我們多年的實踐,我認為流域化開發水電,特別有助于資源權屬集約,科學規劃開發;有助于規模引領發展,存量實現滾動;有助于業主統籌主導,整合建設資源;有助于樹立系統思維,注重效益優先;有助于流域集中調度,引領科技創新;有助于創新體制機制,確保系統推進;有助于以人為本,營造流域和諧。這是我們的經驗,也是大渡河水電開發的財富。
記者:您認為當前制約大渡河流域開發的問題有哪些?
付興友:制約流域開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我們認知水平、管理水平、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
但堅持清潔能源開發,堅持求質求效發展,是貼近開發主題的。在當前,我們最為關注的是安全的問題、環境的問題、政策的問題和發展質量的問題。
記者:大渡河公司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些問題?
付興友:黨的十八大以后,從國家領導層面,率先垂范,高度關注安全。這使得安全作為民生問題,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渡河干流水電開發戰線長,開發環境多樣,流域地質復雜,已知的、未知的安全隱患長期存在。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安全是水電企業的生命線。安全工作只有防而不實、沒有防不勝防。我們現在的安全管理特別強調居危思危、思危止危,設想構建一種“大安全”管理模式。不僅有傳統意義的生命安全,還有政治安全、環境安全,我們希望加快本質安全型企業的創建,從企業態度、團隊作風、基礎管理、法律法規、素質提升、全員發動等方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強化大檢查、大排查、大督查平臺,實現動態的危險源研究與防控,突出安全導向性問題,強化底線思維、紀律思維,使生命安全、政治安全、環境安全實現有機統一。
環境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水電無疑與其它能源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但就水電自身來看,是流域開發的重要問題,也是最復雜,最不易把握的問題。特別是十八大之后,國家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這使得我們已經從流域開發的單一的功能性考慮,向流域開發的多元化考慮轉變,特別是體現價值的多元化。從“與綠水青山為伴,讓青山綠水更美”的環境價值觀,向兼顧安全與環境、人與自然、企業與地方,工程與發電,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等等領域延伸。我們期望營造一個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氛圍,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進行長期的探索。
以上兩點,其實也是流域水電開發的共性問題。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讓我們看到了契機,堅定了我們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不同的平臺多加呼吁,呼吁政策與法規的配套,促進體制與機制的完善,實現改革與發展的同步。作為企業,我們更希望心無旁騖圍繞核心搞好清潔能源開發,搞好建設經營,創造經濟的、社會的價值。在當前發展環境下,我們提出求效發展,不是單純的追求利益,而是注重發展的質量與效益,通過前期為基建、基建為生產、生產為經營、經營為效益服務的“四為”價值鏈,整合我們的內部管理資源,實現最優化發展;通過主營業務,多發電、發好電,固守傳統陣地,實現企業盈利,同時惠及地方民生,促進地方經濟建設;通過財務運作,積極向新興的金融領域衍生,通過規模的、資本的優勢,盤活存量,開辟新的資產增值途徑,實現效益的最大化;通過企地共建、企企共建、人企共建,尋找新的價值共同點,多方共享發展成果,充分體現發展的綜合成效。我們也期盼各級地方政府繼續探索,為水電開發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記者:你認為如何保障發展的質量與效益?
付興友:保證質量是百年大計,追求效益是天經地義。從企業的角度,概括起來就是人、財、物的投入與產出問題。人的方面,就是要化解人員配置和發展需求的矛盾,活化人力資源,處理好人力使用與人才使用的關系。財的方面,就是要探索與自我發展相匹配的財務運作模式,保證資金供給和滾動發展需求,處理好傳統財務管理與新型財務模式的關系。物的方面,就是做好科學規劃,堅持科學管理,強化管理投入,堅持管理提升,謀劃好建設好運營好電站,開展高端營銷和智慧營銷,凝聚團隊創造和諧,處理好自身發展與戰略發展的關系。以上要素的實施,都離不開戰略和執行力這兩個關鍵。尤其是執行力,再好的戰略都要靠有執行力的團隊來實施。只有作風過硬的團隊,才能有質量和效益的保障。
記者:大渡河公司也開展了轉型企業相關工作,目前成效如何?
付興友:去年,我們集團公司的喬保平董事長提出了“五篇文章”的思路。這“五篇文章”,展開來說,就是“做強主業、轉型升級,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強化管理、提高質量,優化資產、防范風險,加強黨建、創建和諧”。轉型升級,作為我們的重要戰略組成,這幾年一直在推進。十二五之初,我們就提出了“再造一個大渡河”目標。提出用五年時間,在占有資源、投產規模、營業收入、經營利潤等方面再造一個“大渡河”。目前,我們已經取得了西藏帕隆藏布流域1000萬千瓦水電資源,嘗試了風電、光電等新能源開發,并且收購了一批中小水電項目資源。我們通過立足干流、挺進西藏以及資源開發與并購等手段,成功拓展了我們的發展空間。這是發展趨勢所決定的。這也解決了到2020年,大渡河水電開發基本完成之后的企業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問題。
記者:請你談談2014年大渡河公司的目標是什么?
付興友:2014年是我們實現自身滾動開發的關鍵之年,也是鞏固提升管理年。面對內外形勢的重大變化,我們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在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領導下,把握穩中求進、穩中求優、穩中求質、穩中求效的工作基調,鞏固水電主戰場的優勢,鞏固自身滾動開發的穩升態勢,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以爭電量、控造價、保投產、引股權、育人才、穩核準為工作主題,把握安全和惠民、電量和造價、政策和營銷、基礎和精細、質量和效益五組基本關聯,實施“安全強效,加快建成本質安全型企業;市場爭效,打造高端營銷特色品牌;提質增效,促進系統工程管理升級;規劃謀效,有序推進自身滾動開發;強管促效,提升投資和成本管控力;轉型提效,大力支持轉型平臺建設;創新見效,進一步增強科技競爭力;機制激效,釋放改革創新管理活力;全員攻效,持續推動人才強企戰略;和諧保效,加強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這“十效工程”,著力打造國際一流流域水電公司。
記者:主要有哪些工作重點?
付興友: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們初步規劃的重點主要有超發電、超利潤、投資優化、地災治理、金融創效、電價申報、引進戰略投資者、項目核準等。有了計劃,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經營
好全年,謀劃好工作。我們還給自己劃定了一個對標定位,希望通過全年的努力,實現主要經濟指標行業領先的目標,這也是對我們求質求效發展的一個檢驗。最后,我也希望通過貴刊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大渡河水電開發的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能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為開發好大渡河水能資源,為社會奉獻清潔能源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