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華 菁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0)
蘇州城區河道水質提升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趙 華 菁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0)
對蘇州城區水環境的治理工作進行了探討,并總結了近年城區河道水質提升工作的成效,最后提出了對城區河道水質進一步提升的設想和建議,以達到顯著的效果。
河道,水環境,水質提升
水是蘇州的靈魂,提升城區河道水質,是建設生態蘇州、宜居蘇州、美麗蘇州的重要內容。蘇州市不懈治理水環境,歷經長期實踐,工程投入量大,社會關注度高,但總體收效甚微。2012年5月調整技術路線,科學制定《蘇州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行動計劃》,水環境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城區河道水質顯著改善。
蘇州地處太湖下游、長江尾閭,境內地勢低洼,河港交錯,湖蕩密布。流域性河道主要有望虞河、太浦河、吳淞江等,通江河道包括常滸河、白茆塘、七浦塘、楊林塘、婁江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石湖等湖泊散布其間。
蘇州城區共有河道177條,總長226 km。城區現已建成東至東環路、西至京杭運河、北至滬寧高速、南至京杭運河,面積約84 km2的防洪大包圍工程,沿線建有10座防洪樞紐工程和16座外圍小泵小閘,排澇能力為265 m3/s。城區內所屬姑蘇區泵閘共有113座,分成古城片、城北片、城東片、城南片、胥江盤溪片、山塘片、河東新區片等7個包圍片區,區管轄泵房排澇總能力為192.735 m3/s。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外部水環境不利影響的加劇,蘇州城區水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呈現不斷惡化態勢。為此,蘇州城區采取小引水、大引水等調水措施,水下挖泥、人工罱泥等清淤措施,雨污分流、支管到戶等截污措施,勾通河道、小包圍抽排等活水措施,大力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強化節水減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加強污水治理,生活污水納管進廠
將控源截污作為城區水環境改善的基礎工作,結合老住宅小區、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和居民家庭“改廁”等項目建設,實施污水支管到戶、主干道路兩側非居民排水戶污水管網改造接納等工程,完善污水管網,污水接入率逐年提高。目前城區污水管道總長1 138 km,管網覆蓋率達到90%。同時,加強污水處理達標建設,城區福星、婁江、城東三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38萬t,升級改造完畢并達標運行,污水廠尾水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2.2 整治河道雜船,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城區河道雜船破壞城市水環境,嚴重影響市容市貌。2010年,我市對城區河道雜船開展專項整治,將其作為打造最佳城市水環境和最干凈城市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共妥善處置雜船665條。
2.3 推進河道清淤,輪浚機制初步建立
自“蘇州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于2001年1月啟動實施以來,城區河道清淤有計劃推進,一般河道5年輪浚一次,重要河道3年輪浚一次,大部分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水下作業,也有采用人工罱泥方式的。
2.4 開展節水減排,科學用水普遍推廣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倡導合理用水、科學節水。加強用水綜合管理,推廣應用節水技術,落實節水措施,有效減少了污水排放。城區建設了70個中水回用、雨水再生水利用等節水減排項目,建成132家節水型企業(單位)、節水型學校和23個節水型社區。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7%,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下降至13 m3。
2.5 堅持建管并重,河道管理不斷加強
制定落實《蘇州市城市排水管理條例》《蘇州市河道管理條例》《蘇州市藍線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規章。堅持依法管河,強化涉水項目管理,實施取水和排水許可,開展沿河餐飲業集中整治、洗車場取排水整治等專項行動,嚴肅查處違法取水、私排污水、侵占河道等行為。開展“愛護河道”宣傳工作進社區、“文明勸導大家行”等活動。
為改善城區河道水質,蘇州堅持了三十年的探索實踐,但治理的效果不明顯。依然是感官黑臭水質差,滯流緩流流態差。2012年5月,城區河道水質普遍為Ⅴ類和劣Ⅴ類。
2012年5月,面對黑臭的城市河道,以水為魂的蘇州痛下決心,科學決策,市委、市政府迅速出臺《蘇州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行動計劃》,全面拉開了提升城區河道水質的大幕。
3.1 科學選擇城區河道水質提升路徑
一年多來,按照《蘇州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行動計劃》的要求,努力實踐“截污、清淤、活水、保潔”的治水思路。截污解決減少增量的問題,清淤解決清除存量的問題,活水解決擴大容量的問題,保潔解決提升形象的問題,這是一條被蘇州城區水環境治理幾十年、實踐探索證明唯一正確的路徑。
3.2 全面推進城區河道水質提升工作
一年多來,城區河道水質提升工作快速推進。精心組織,完成城區110條河道干河清淤,徹底清除河道底泥污染,體現了“苦干”兩字;嚴查快修,迅速完成修復處理485個污水管網問題點,大幅提高進廠污水濃度和污染物削減總量,體現了“實干”兩字;科學研究,有序推進自流活水工程,盡早發揮階段效益,體現了“巧干”兩字。蘇州古城區自流活水工程于2013年4月下旬由市政府批準實施。5月20日起,利用環城河上的臨時圍堰,“自流活水”方案進入試運行;9月29日閶門堰、婁東堰正式建成通水,水質提升其他工作正有序推進。
3.3 顯著提升城區河道水環境質量
通過實施水質提升工程,城區河道水體加快了流動,內部水系得以連通,近100座內部泵閘停用。大中小包圍統一調度,內部水閘打開,實現全城活水,活水范圍包括古城及周邊地區共70 km2;持續活水,達到一天24 h,流水不斷,流速不減;自流活水,古城片區、虎丘山塘片區和城東片區不再依靠水泵強制活水,水體自主流動。市環保局的檢測結果表明,城區水環境質量大幅度提升。今年7月,8月高溫期間,與2011年同期相比,總磷下降57.4%,高錳酸鹽指數下降30.6%,氨氮下降81.1%,溶解氧從1.69 mg/L提高到2.81 mg/L。近期古城區各項水質指標,COD平均濃度為Ⅲ類、氨氮平均濃度為Ⅲ類、總磷平均濃度為Ⅳ類、溶解氧平均濃度接近Ⅳ類。
4.1 因勢利導,全面建成自流活水工程
歷史上,太湖位居高勢,是蘇州城區河道的水源和水動力所在。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工情水情發生了重大變化。古城西南的太湖水位與東北的陽澄湖水位基本持平,西北部的琳橋水位最高,東南部的吳淞江水位最低。即使不是運河改道,胥江也已難以引來太湖清水。城中7個防洪包圍的封閉運行,使得水城之水愈加難以流動。依賴城區內部的近百座泵閘強制引排,局部水體得以交換流動。但由于調水的尺度太小,盡管泵站動用頻繁,活水效果仍然不好。整體看,城區內部的中小包圍好比是幾個中小圈圈,小圈圈在流動但城區這個大圈圈依然靜止沒動。自流活水方案遵循“因勢利導、江湖共濟、雙源互補、三點配水、活水自流、惠及周邊”的總體思路,利用蘇州的自然地理優勢、水資源優勢和水利基礎工程優勢,建設有效的控導工程,聯合調度外圍水系、城區水系和古城水系,實現全城活水、持續活水、自流活水。自流活水工程雖已初見成效,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1)打開北園小包圍,古城區增加一條進水通道,加大古城區流量;2)加快低洼地改造,解除活水與除澇的矛盾,在較高水位下實現城區活水;3)加快實施白塘西延工程,為城區活水提供更可靠的水源;4)加快實施外城河清淤和滄浪新城等內部河道清理工程,提升活水效果;5)加快通江河道的建設,加強調度管理,為城區北部提供更適宜的水位條件。
4.2 深化截污,繼續推進控源截污工程
《蘇州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控源截污加大了工作力度,開展了一系列的管理、養護、搶修和配套建設工作,盡可能增加生活污水收集量,減少雨水、河水、地下水滲入污水管網。嚴密排查和及時處理了控源截污方面近500個問題點,進廠污水濃度平均提高了30%左右,污染物削減量COD,NH3-N,TP分別比往年提高了34.63%,14.26%,32.16%。今后的污水處理要從重廠輕網轉向以管網為工作重點,管網工作以兩增一降為工作抓手。一要增加污水收集量。對預計3年內不開發的城中村等污水管網空白區,要采取必要的臨時工程措施收集污水;對面源污染要采取扎實有效的管控措施和工程措施,做到應收盡收。二要增加進廠污水濃度。以進廠污水濃度為考核指標,檢驗管網查漏修復的工作成效。三要降低污水管網運行液位。消除居民對雨污混接的主觀故意,最大限度避免污水入河。
4.3 以用促管,啟動實施水巷整治工程
現在大部分的城區河道,僅僅保留了防汛排水的使用功能。應該說,河道功能退化與河道水質下降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關系,恢復和挖掘河道功能就是牽住了保護河道水質的牛鼻子。要像抓街巷整治一樣抓水巷整治。一要整治沿河“三亂”:即亂搭亂建、亂排污水、亂拋污物;二要整體提升風貌。通過水巷整治要實現河道的親水功能、景觀功能、水上旅游功能、綠化及環衛用水功能、居民日雜用水等功能,展現河水的流動之美、光影之美、潔凈之美和小橋、流水、人家的水城風貌。以平江歷史街區為先導,編制水巷整治設計方案,因地制宜開展綜合整治,拆除一切違法建筑,封堵所有沿河排污口,根治亂拋垃圾污物的陋習。發揮街道、社區在制止亂拋污物方面的管控作用,變被動打撈為主動控源,現有的保潔經費中劃出相當一部分用于對街道、社區的獎勵。推進臨河建筑立面整治、橋梁改造、餐飲業布局調整、河埠碼頭完善、綠化及環衛用水取水點建設、沿岸綠化及生態修復,把沿河景觀扮美做靚,讓更多的人受惠,更多的人呵護河道,實現河道功能與河道水質的良性互動。
4.4 求真務實,發布城區河道水質公報
河道水質提升工程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讓人民群眾充分了解治理效果,本是惠民工程的題中之意。要通過媒體發布河道水質公報,每周發布一次,河道斷面不少于20個,內容包括COD、總磷、氨氮、溶解氧等常規水質指標和透明度等水體感觀指標。在全國率先發布城區河道水質公報,激發蘇州百姓作為水城市民的自豪感,不斷增強愛河護河意識。同時,讓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廣大市民的監督下,不敢懈怠,變工作壓力為持續推進水環境質量提升的不竭動力。
[1] 沈笑風,徐安安.蘇南農村微污染水塘水生物預處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3,39(11):199-120.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work in Suzhou
ZHAO Hua-jing
(SuzhouUniversity,Suzhou215000,China)
Suzhou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was discussed, and the achievement of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work in recent years was summarize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dea an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urban rivers, with a view to achieve outstanding effect.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1009-6825(2014)07-0211-03
2014-01-07
趙華菁(1985- ),女,碩士,助教
TU984.1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