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曉麗
(太原市陽曲縣住建局,山西陽曲 030100)
城鎮化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的大趨勢,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逐步落實,“十二五”期間,我國進入了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順應國家形勢的發展,陽曲縣委、縣政府把加快城鎮化建設擺在了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保障城鎮化進程的順利推進,縣委、縣政府提出并逐步落實了一系列重大舉措。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貫徹上級關于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有關精神。結合實際,制定了城鎮化指標體系和城鎮化目標,為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縣政府成立了推進城鎮化建設領導小組,明確了分工,落實了責任,把小城鎮建設列入鄉鎮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目標,作為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推進陽曲縣城鎮化進程提供了有效的組織保證。
為了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縣政府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在過去的六年中,在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加大投資進行縣城老舊城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2009年以來我縣農村危房改造戶數達到4 000余戶。在改善城市低收入群體居住條件的同時,又對城東新城區進行修建性詳規的編制并且已經開始了新城路網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雙陽路一期、二期工程、雙陽路下穿北同蒲鐵路框架橋工程,并且縣委、縣政府又把中社八路、新區一路道路工程和中社路、北閣街、現代大道、隆輝北路下穿北同蒲鐵路涵洞改造工程列為新一年的重點工作。縣城規劃控制區面積由4.8 km2增加到了14.8 km2。
按照省住建廳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城鎮化工作及城市擴容提質的要求,縣委縣政府實施了擴容提質和綠、美、亮、凈工程,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新建城市道路、改造小街小巷、改造新陽廣場、新建大西鐵路站前廣場、新修給排水管網、新建熱源廠,加大集中供熱覆蓋區域。優化教育、醫療服務設施的布局,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的延伸,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
圍繞建設“生態美,實力強,人民富裕的新陽曲”的奮斗目標,以創建省級和國家級園林城市為載體,強化以縣城園林綠化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堅持“政府組織、群眾參與、統一規劃、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動員全縣力量,落實好新陽生態公園綠化、縣城小游園建設、縣城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綠化、縣城機關庭院綠化、縣城住宅小區綠化、環城防護綠地建設、全民義務植樹與季節性綠化,實現了進入省級園林縣城的目標,并向國家級園林縣城目標邁進。
城鎮化建設離不開政策導向和經濟支撐。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了城鎮化轉型發展要以實現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均衡發展為目標。陽曲縣抓住泥屯鎮被確定為全省“百鎮建設”試點鎮的有利機遇,積極爭取開發銀行金融性資金扶持。加快小城鎮建設,能夠增加農民收入,吸引農民向小城鎮集中。特別是小城鎮商業性活動為農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農民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也能參與交流增加農民收入,成為小城鎮建設的直接受益者。
提高城鎮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1)盤活土地這塊最大的國有資產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建立健全土地儲備制度,大力推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把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2)積極推進城建投融資體制改革。引入市場機制,大力吸引社會資金、民營資本、外資等投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單位和個人在小城鎮投資興建各項基礎設施,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放開城市公交、公廁等公用事業的經營權,走向了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路子。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引進民營資本,發展城市出租車60輛,開通縣城至各村的公交車,與太原市城市公交公司協商,開通了太原市區到縣城的城市公交車。
1)加快小城鎮規劃修編。確定了泥屯鎮、大盂鎮、東黃水鎮、高村鄉四個分中心,優化發展的縣域城鎮發展戰略。2012年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科學性和前瞻性的原則對泥屯鎮、大盂鎮、東黃水鎮、高村鄉總體規劃進行了編制。總體規劃修定后,積極引導建制鎮制定建制鎮規劃、實施規劃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2)對縣城編制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東新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縣城的規劃建成區由原來的4.8 km2,擴大到現在的14.8 km2。分為四個區:鐵西區、河谷休閑區、縣城老城區和城東新區。3)根據省、市轉型發展的要求,2012年成立了太原市(陽曲)轉型發展產業園區。縣委、縣政府積極籌措資金,投資4億元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工程建設。
城鎮化建設是中國城市化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在當前城市化快速發展且即將進入穩定的特定時期,還要注重提升城鎮化建設質量,特別是三中全會后,城鎮化建設進入轉型發展階段,在具體措施的層面上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1]田海濤.對城鎮規劃建設的初步認識[J].山西建筑,2008,34(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