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麗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赤峰024005)
城市是農業與手工業分離發展后生成的主要產物,經歷將社會經濟活動聚集在一定空間范圍的重要過程。城市化過程的實現必須要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阻礙,這就體現出了城市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因為交通運輸對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化的速度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城市交通運輸行業的進步可以有效降低城市交通成本,同時對人們的生活和城市貿易活動的聚集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城市化是指一定規模的城市中的人口與非農業活動的聚集過程,也是促使非城市景觀向城市景觀轉變的過程。其具備的特點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人口向城市聚集。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農業發展和生產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從而使農業人口出現了剩余現象,導致農業人口只得遷移到農業以外的其它行業。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這就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及農村居民都想要享受到城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第二,城市產業結構被改變。城市化發展所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改變了城市的產業結構,不僅包括人力、物力等資源不斷向城市聚集,也包括第二、第三產業的集中發展。同時還為人們提供了更完善的交易場所和體系,不但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物品的交換提供了較為完善的市場體系,也為人們提供了交換想要的事物的中介機構。第三,城市布局被改變。城市化發展的明顯標志就是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移;城市對農產品需求的不斷提升帶動了農業的發展。而城市化的發展不僅促使城市消費市場被有效增大,也加大了城市對日常用品的需求,從而帶動了日用品生產規模的逐漸擴大。同時城市化發展對交通運輸需求的不斷提高也帶動了城市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城市化發展速度的不斷提高,城市的發展逐漸呈現兩種趨勢,即向心和離心。商業服務行業作為一種服務型行業,其發展在城市化發展的影響下逐漸向城市中心聚集,政府部門也是如此。但是那些占地面積較廣,且有需要較為安靜的生產環境,以及污染較為嚴重的部門和單位,則是逐漸向城市外轉移。城市離心發展,但又和建成區接壤的發展方式被稱為外延型城市化;在城市化發展中,存在空間上和建成區分離現象的發展方式被稱為飛地型城市化;發展速度和城市經濟發展速度相一致的發展方式被稱為積極型城市化,反之則是消極型城市化。
從本質上來講,聚集經濟所代表的就是城市。城市的作用就是對一定區域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進行聚集,并通過城市發展來滿足其內部的需求。城市聚集經濟的優勢就在于不僅擴大了本地市場的規模,帶動了輔助性工業的發展,而且有效降低了生產所需的費用以及輸入原料與延伸發展的費用,同時也為金融行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另外,聚集經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企事業單位的內部聚集經濟,這是指企事業單位對其生產規模和產品種類進行擴展,有效降低企事業單位的生產成本;二是企事業單位外部聚集經濟,這是指處于相同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往往聚集在同一個區域,并依據產業功能的影響獲取外部經濟;三是城市化經濟,即多種產業逐漸向城市聚集所產生的聚集經濟,這種聚集經濟是指因產業的外部經濟的關系,產業的發展必須要依據其前向與后向之間的關聯,從而促使產業的生產成本被有效降低。
城市化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行業的支持。交通運輸行業由早期較為落后的交通工具逐漸向如今的機械運動工具發展,且交通運輸的網絡、運輸能力與運輸速度也得到有效提升,從而使得交通運輸成本降低。此外,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產業結構的改變。比如從空間上來講,在具有相同成本的情況下,人員和物資所能達到的范圍變得更加寬廣;而從時間上來講,人員和物資達到相同目的時所花費的運輸時間有效減少。
另外,城市產業結構的改變雖然能夠促進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發展,但是當產業與人口的聚集引發土地和日用品價格上漲、交通堵塞等問題后,會給城市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城市產業結構的改變是依據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所帶動的運輸成本的降低和交通運輸區域的改變,并通過擴散的方式最終使得城市產業結構被改變。城市產業結構的改變所帶來的產業擴散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企業整體轉移,另一種是企業分離。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交通運輸的質量也受到了重視,因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對城市化發展有很大影響。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會促使農村人口大規模向城市聚集,并帶動城市生產、貿易活動的聚集,能夠有效加快城市化進程。
[1]張耀東.蘭州市城市化與交通運輸耦合協調評價[D].蘭州大學,2013.
[2]朱振宇,周溪召.區域社會經濟與交通運輸系統互動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0,06: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