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要征
(國網河南鄢陵縣供電公司,河南 許昌461200)
通常而言,智能電網是指把物理電網和各種現代化技術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體化的智能電網。與傳統電網系統相比,智能電網供電、配電都是通過信息傳輸完成,減少了人力的使用,同時也提高了電網運行的合理性和穩定性,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自愈性,通過先進的信息控制技術可以對整個電網進行監控,一旦出現技術故障或者外力損壞,控制系統就會及時反饋信號,從而在短時間內使電力系統恢復正常運行;優化性,智能電網通過搜集電網運行信號,對整個電網的運行性能進行評價,并制定相應的維護方案,極大地提高了電網的運行效率;集成性,智能電網技術把信息技術、監控技術、控制技術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系統化的調度自動化體系,有助于電網系統的整體決策;兼容性,智能電網可以滿足電力的集中分配,同時也可以實現電力的分散配送,提高電網系統的靈活性,滿足電力市場的多方位需求;互動性,智能電網實現了電力系統運行、電力銷售等環節的銜接,優化了電網系統的資源配置,避免了因不同環節的掣肘造成電力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保證了電力運行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能夠為電力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隨著電力市場的發展,未來的電力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不穩定性、難預測性等,這就需要電網系統能針對電力市場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尤其是提高供電、配電服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保證電力市場的發展需求。智能電網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其對電網故障的處理,一旦電網出現技術故障,智能電網中的拓撲系統就會迅速查找故障原因,并自動消除故障根源,恢復電力供應。
智能電網是一個高技術、高要求的供電系統,因此智能電網的發展推動了通信、互聯網、交通、信息等行業的發展,使電力市場產業鏈條深入拓展。同時智能電網建設刺激了電力市場的發展,由于智能電網技術提高了供電、配電的安全性,使電力市場由原來的追求經濟效益轉型為追求環境效益,促進了電力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智能電網的建設催生了電力市場新型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實現了能源和信息交匯,提升了電力市場的經濟效益。智能電網建設也完善了電力市場的市場競爭機制,促進了電力產品的屬性轉變,推動了電力體制的改革。
智能電網建設促進了發電仿真技術、功率技術和運行技術的發展,實現了電網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智能電網建設引發了電力市場的革命,因此智能電網建設是優化電源結構,實現能源合理利用的關鍵。
智能電網的發電環節應用了系統仿真技術,強化計算機網絡控制,并實現了發電機組的實時監控、快速調節、深度調峰等,保證了發電環節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減少了能源的浪費。輸電環節的戰線較長,是安全隱患和故障隱患較多的環節之一,智能電網實現了輸電線路的狀態監控和災害預警,提高了輸電線路故障監測能力,極大地增強了其輸電能力。
智能電站的建設提高了變電站的運行水平,尤其是因為變電站設備的智能化,實現了設備的有效監控,提高了其自身排除故障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變電環節的智能化,提高了設備信息和運行維護的協調性,保證了變電設備的安全性。
配電環節是和電力市場密切聯系的環節,隨著電力市場用電需求的多樣化,對電網的配電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電網的配電環節實現了配網調控一體化,支持配網設備的狀態監測與診斷,保證了電網系統的靈活性、高效性。
根據國家電網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智能電網的用電環節要實現管理、技術、服務和體制的創新,要加強對新科技的研發,建立雙向互動的用電體系。智能電網的最大優勢就是根據電力市場的用電需求進行供配電規劃,為用電客戶提供最佳的用電技術。例如某城市的用電需求是電動汽車的充放電,因此相應的智能電網系統采用通信技術實現了信息技術的交匯,實現低壓配電自動化,設置了相應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光伏發電系統等供電通道,滿足了電力市場的用電需求。
智能電網改變了傳統電網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環節,提高了電網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智能電網建設也影響到電力市場的發展模式,促進了電力市場的多元化和交易種類金融化,尤其是促使電力市場的市場競爭機制更加公平,提升了電網行業的經濟效益,進而實現了整個電網行業的能源和環境資源的整合優化,保障了電網系統和電力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1]余寰寰.智能電網對電力市場發展的影響[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3).
[2]田海濤.淺析智能電網大環境下電力市場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傳播經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