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向 飛 吳東明
(信息工程大學 信息管理中心,河南 鄭州450004)
高校校園網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已經十分普遍,高校校園網一般與國際互聯網相連,具有學習資源豐富、學習形多樣、學習自由度大等諸多優點。因此,對于進一步發揮高校校園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構建一種更加合理的網絡學習環境,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課題。
當前對學習環境的認知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認為,學習環境應該是學習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也就是支持學習者不同學習過程的各種要素的有機組合,既包括引導和促進學習者展開學習過程的一系列參與機會,也包括保證學習過程持續進行的各種支撐條件。學習環境和動態的學習過程應該是緊密聯系的,只有把學習環境放到動態的學習過程中去考察,才能把握學習環境的本質,才能設計出一個好的網絡學習環境。
基于前面對于學習環境的分析,我們認為網絡學習環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物質硬件環境、信息資源環境和人力智能環境,也可以劃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即通訊傳輸環境(物質基礎:技術、媒體、設施等)、學習資源環境(資源條件:課程、軟件、工具等)、社會(性)交互環境(溝通范圍:教師、專家、學伴等)、支持(性)服務環境(管理、維護、資源提供等)。其實,這兩種劃分方法是相同的,因為支持(性)服務環境(管理、維護、資源提供等)可以劃分到學習資源環境和人力智能環境中。硬件環境是構建網絡學習環境的物質基礎,智能環境是構建網絡學習環境的人力保障,而信息環境則是構建網絡學習環境的資源條件。
網絡學習環境打破了書本和課堂教學的限制,支持各種類型的學習資源,如文本、圖像、視頻、音頻、動畫等,學習資源十分豐富,極大地拓展了學習內容,可最大程度發揮學習資源的效用。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學習資源進行檢索、歸類、整合,從而形成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構建,便于他們針對具體的學習情境,采用適當的學習策略進行學習。
網絡學習環境是一種開放式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基于信息的、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建立在網絡上的學習環境,以個體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要形式,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是自我調節學習,自我決定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其便利的信息獲取途徑和交流方式,為學生提供符合其記憶特點、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有利于學生討論式、探究式和協作性的學習,其學習形式和方式靈活多樣。
網絡學習環境突破了場地阻隔和時間限制,在網絡學習環境的交流活動中,教師、學生都是分布在不同的場所,交流更加自如,這種可以不記名的、隱藏身份的異步交流方式比坐在課堂教學中更活躍,每個學生都可以隨時參與,自我公開的程度更大。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與學習伙伴交流信息、協同學習,還可以與在線教師、專家進行對話。每個學習者都有平等的機會與他人進行交互活動,由此形成了一個人際交往空間,學生可以與他人協作交流中各展現所長,協作互補,完全不受時空限制。
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與愛好,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學習步驟。教師處于輔導、服務的地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性、個性化、可評價、能方便獲取信息資源的網絡環境是構建網絡學習環境的重要因素,應該重點從以下幾模塊進行。
該模塊主要是建設一個資源豐富、檢索快捷的資源庫。資源的內容應包括與學科內容有關的文字、圖形、動畫、視頻、音頻等各種媒體信息。各種媒體信息都應按照本校制定數據標準進行描述定義,以方便信息的存放與共享。在資源庫內容的組織結構上,應采用超媒體,多層次的立體化連接方式,以適應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信息流的方向應是雙向流的。資源庫可師生共建,從而保持資源庫的生機與活力,達到資源的真正開放與共享。此外,資源庫必須有強大的檢索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檢索信息,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要。
該模塊主要用于公布學科課程的學習要求、主要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我學習。學生在這里可以了解學科課程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的階段、步驟、教學安排等信息。學生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以方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對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做出調整。該模塊也可以包含教學管理的一些內容,如:注冊登記、公告、咨詢等功能,對學生基本情況、選修課程情況、學習情況等,進行記錄查詢,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該模塊主要向學生提供一系列輔助學習工具,以支持學生在網上的學習和探索,方便存儲網上信息,標記感興趣的內容,記錄學過的知識點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此外,還可提供搜索工具、制作工具、作品展示工具等等,總之學習工具模塊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個性化的學習環境的工具系統。
該模塊最大的特點是能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同步或異步交互。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得到解決,既可以通過類似郵件、論壇等進行異步離線的討論,也可以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即時通信工具等進行同步在線討論、協作學習、答疑交流。
該模塊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效果進行測評,在測評完成后,可根據測評的統計數據,運用教育評估理論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內容。
學生在網絡學習環境下進行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使他們的學習具有了傳統學習無可比擬的優點,能充分發揮學生確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可以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體現了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學生在網絡背景下學習,由于自主性加大,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順序,而忽略了學科本身的邏輯順序,網上資源紛繁復雜,學習易受不利資源的影響,學生的思維容易中斷,效果不明顯或無效學習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構建一個更加合理的網絡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園區網在學習中的作用,愈發顯得重要而緊迫。
[1]華建祥.基于校園網的網絡學習環境的探究.福建電腦.2008(12):62.
[2]郭慶利,白才進.校園網絡學習環境構建問題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9):53-56.
[3]李萍.校園網絡學習環境的特點及設計.中國商界.2011(7):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