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剛,呂 欣
(1.衢州學院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2.衢州職業技術學院 學工部,浙江 衢州 324000)
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是新世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要求。學風建設是一所大學永恒的追求,良好的學風,豐富的學術氛圍是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各種學科競賽的開展,給學風建設提供了新抓手。它突破了以往過分強調傳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實際問題和實踐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衢州學院狠抓教學改革和學風建設,大力開展各類學科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經過一些列的競賽之后,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氛圍、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各方面均明顯改觀,對推進優良學風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今社會的學生中普遍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強烈等現象。我校連續幾年在學生中開展心理普查,發放調查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就是無法適應大學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沒有了高考指揮棒,離開了父母,脫離了中小學老師的監管,從管理嚴格的高中過渡到自由度較大的大學,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他們感到迷惑,無所事事,不知道怎么安排課外時間。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大學該學點什么東西,連選專業也是糊里糊涂的隨便亂選一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專業方向,將來的就業前景,在校期間要掌握哪些技能,考取哪些證書等。所有這些迷惑和空虛,導致許多學生目標缺失,學習積極性缺失,學習動力的缺乏等。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提升,對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要求更高了,市場經濟模式下的人們就是追求高效率這一目標。而在校園里,學生對這種追求的風氣卻變味了。有些學生就只看到眼前利益,只看到別人成功的地方,卻沒有看到成功背后艱辛的付出。他們期望自己的一點點付出馬上就能獲得回報,希望通過期末階段幾天的臨時抱佛腳就想通過所有的課程,一旦沒通過,就批判大學,說在大學里什么都沒學到,只是學到了偷懶、抄襲等陋習,對大學表示絕望。
今天的大多數大學生是在“90”后的群體中成長的,不良分子在社會成長中影響了其思想,大多數學生的自我意識很強,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到所有的東西都從自身出發,很少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和需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腦成了越來越多學生的必需品,一回到寢室就打開電腦,各干各的事,互不交流與溝通,在各自的電腦前網游或電影,消磨浪費時間。這一切都給學習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在學習上的表現是,大多數學生只顧自己學習,不會與人交流、溝通、討論問題,同學們缺乏合作學習的氛圍。由于缺乏交流、溝通、比較,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從而導致競爭意識的消失和缺乏。
教風與學風相輔相成。教風帶動學風,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調查表明,學科競賽指導教師,都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分析如下:首先,好學生素質高,指導教師都渴望培養成才,這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其次,學科競賽有“賽”,就是比賽、競爭的意識,既然參與其中,都能經常到最后并希望獲獎,因此師生積極性都很高。再次,參加輔導培訓過程的學生,學生受到了老師手把手的指導,提升的速度非常快,因而更尊敬和信任老師,學生學習熱情自然提高。通過比賽的過程,師生關系越來越和諧,學生的精神狀態發生了很大變化。衢州學院電氣信息學院以學科競賽為平臺,積極打造一支有戰斗力的優秀教師,這為提高學風建設的整體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建設優良學風,從而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快樂的心情、積極的心態,這才是良性循環。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經過了中小學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下來都想學點有用的東西,以備將來走上社會之后可以使用。那么學科競賽對于工科學生來說,是最好的選擇,能把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電子開發上,此外,還能接觸到書本之外的知識,更主要的是,學生學會了怎么開發電子產品,怎么設計硬件和軟件,這些能力都是企業所需求的,因而對將來的就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衢州學院電氣信息學院以學科競賽為抓手,通過初賽選拔、集中訓練、決賽的參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的學生達到300余人次,達到學院學生的30%,參賽的學生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的獎項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也提升了學院的形象,更讓每位同學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參加學科競賽的目的有比賽獲獎和技能提升兩部分。首先,如果參加了比賽能獲獎,那么,這是對他很大的鼓舞,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專家的認可,學生們會很開心,并會繼續努力。除此之外,還要清晰的讓同學們知道,參加學科競賽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學院的學科競賽能力提升,同學的技能提升,并最終帶動學風的整體提升,這樣下去,就會形成良性循環。
通過對學科競賽體系探索,以使更多的學科競賽合理化,標準化,科學化,以充分發揮學科競賽的引領作用。近幾年,通過不斷的努力實踐,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衢州學院電氣信息學院發展的學科競賽網。
學校應建立學校、學院兩個管理機構,學校提出指導意見,學院具體負責制定和操作。各部門統籌協調,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注意協同創新。
要想讓學科競賽順利的開展,一定的經費投入是必要的。一方面,他給學科競賽順利開展提供了充分條件,合理使用和分配經費,把經費真正用到刀刃上是對每一位學科競賽工作者提出的考驗。另一方面,要想辦好學科競賽,那么硬件設施的投入也是必須的,比如場地、設備、元器件等等,這也需要經費的開支。具體經費的多少,實行預算加申報制度。年初學院把預算報給學校,學校對整體進行統籌安排,撥款給各二級學院,二級學院有了這筆經費之后,要好好用起來,好好開展競賽活動。
學科競賽獎勵制度應包括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部分。在這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校為支撐,建立良好的學科競賽獎勵制度,充分調動指導教師、參賽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優異的學科競賽成績。衢州學院電氣信息學院從實際出發,制定了相關的獎勵制度。比如給指導教師發放課時津貼,這是只要指導了都給予一定的報酬,如果指導的學生獲獎了,還給予一定的獎金報酬,此外在職稱評定,項目申報方面都優先考慮。對于學生老師,參賽的學生都給予一定的創新學分,如果獲獎了,那么還給予一定的獎項,比如科技創新獎,并在學年綜合成績方面加分。除了獎勵之外,還要隆重表彰,每年在6月份召開數字科技節閉幕晚會,并在晚會上給獲獎的老師、學生表彰,真正讓指導教師和學生在內心里感到開心。
首先要求我們學校要有品牌意識。樹立學科競賽品牌,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體現,是學校進行競賽工作的基石。作為學科競賽參與院校要樹立品牌意識,使競賽彰顯整個學校的學科特色和專業特點,爭取做到每個學院形成“一院一品”模式,發揮各學院自身優勢作用并把這個品牌打得越來越響亮。此外,還建立大學生的實踐實習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衢州學院電氣信息學院聯合企業一起培養學生,定期組織學生參觀企業,組織學生周末到企業見習,不斷拉近學校與企業的距離,讓學生盡早登上屬于自己的舞臺,給他們自己一個圓夢的機會。
當今社會是一個千變萬化的社會,當代的大學生也是思維非常活躍的一個群體,因此要想讓學生的學風好,必須要有抓手并有效的執行,這樣才能達到目的。那么,以學科競賽為抓手,能真正起到作用,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提高大學生整理質量的宏偉目標。
[1]何鑫,張梅,羅堅義,等.本科生科研立項與學科競賽相結合的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教改創新,2013,(16):33-34.
[2]史寧.簡論學科競賽與高校學風建設之關系[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2):28-30.
[3]洪雄,傅由甲,等.參加學科競賽,促進良好學風[J].重慶與世界,2012,(12):67-70.
[4]刁益韶.第二課堂培養高職優秀拔尖人才的探索研究[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14-16.
[5]顧文豪,齊元勝,趙世英.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與學科競賽平臺的辯證發展關系[J].大學教育,2013,(2):19-20.
[6]張開洪,張穎,李偉.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引導下的學科競賽平臺建設[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10):214-216.
[7]曾慶均,曾曉松.以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多層次全方位學科競賽體系構建與實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101-106.
[8]張鳳仙.以學科競賽為龍頭創建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訓基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95-96.
[9]柏連陽,蔣建初,等.基于學科競賽的新建本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8).
[10]王曉勇,俞松坤.以學科競賽引領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59-60.